查看: 8361|回复: 8

鱼粉中组胺,组氨酸,肌胃糜烂素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 22: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
  鱼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组织胺,在鱼粉生产过程中,直火干燥或加热过度,或贮存不当,可使组织胺与赖氨酸结合,形成肌胃糜烂素。这是鱼粉中的组胺(组胺酸的衍生物)与赖氨酸反应生成的一种化合物,以沙丁鱼制得的鱼粉(红鱼粉)最易生成这种化合物。
  正常的鱼粉中含量不超过0.3mg/kg,如果鱼粉中这种物质含量过高,饲喂时,鸡常因胃酸分泌过度而使鸡的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嗉囊肿大、肌胃糜烂、溃疡甚至穿孔,腹膜炎等,严重者吐血而死,故又称“黑吐病”。此病多见于肉用仔鸡,病鸡死亡率常高达10%以上,受害鸡的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下降。肌胃糜烂素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是组织胺的10倍,引起肌胃糜烂的能力是组织胺的300倍。为了预防肌胃糜烂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改进鱼粉干燥时的热处理工艺,防止毒素的形成。在制造鱼粉时,如预先在原料中加入抗坏血酸或赖氨酸,可显著抑制肌胃糜烂素的生成。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畜牧刀客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0-3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粉也并非在饲料中加得越多越好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07: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08: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组胺是鱼粉中组氨酸经微生物脱羧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胺类物质。鱼粉中组胺含量越高,表明受微生物污染越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鱼粉本身是个好的原料,目前还没有那种蛋白质原料比得上它,关键是好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14: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组胺是饲料厂必测的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4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确实是一关键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组胺——组氨酸是在微生物脱羧作用下转化而成的有毒物质。白鱼粉组胺含量平均为28mg/kg,红鱼粉组胺含量比白鱼粉高得多,其中进口蒸汽干燥的平均为267、进口直火烘干的高达442,国产红鱼粉为321,低于进口直火烘干红鱼粉的水平,但下杂鱼粉高达752。必须指出:直火干燥或加热过度的鱼粉,当干燥温度超过130℃时,组胺有可能生成肌胃糜烂素(Gizzarosin),导致猪下痢、鱼类肝脏受损,肌胃糜烂等,鳗鱼、甲鱼饲料一般不使用直火干燥红鱼粉。

点评

谢谢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1-15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00: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3 03: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