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造成玉米蛋白粉差异的几点因素:
1、玉米的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
2、生产工艺的影响,在生产玉米淀粉时,如果离心机的产量为700-800公斤/小时,则玉米淀粉含量较高,但生产效果低且成本较高,因此一般厂家会调高产量为1000公斤/小时,此时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但也会造成玉米中淀粉未被完全提取,部分淀粉会遗留到玉米蛋白粉中。
3、一般生产厂家都有设备可检测玉米蛋白粉中残留淀粉的含量,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CP% | FAT% | FIB% | ASH% | STARCH% | 45 | - | - | - | 38 | 46 | - | - | - | 36 | 47 | 1.92 | 1.15 | 1.31 | 34.5 | 48 | 1.71 | 0.98 | 1.13 | 33 | 49 | 1.01 | 1.34 | 1.58 | 31 | 50 | 1.71 | 0.98 | 1.30 | 29 | 51 | 2.18 | 1.11 | 1.40 | 27 | 52 | 5.49 | 1.81 | 1.36 | 26.5 | 53 | 5.36 | 1.24 | 1.17 | 25 | 54 | 1.24 | 1.34 | 1.72 | 23 | 55 | 2.63 | 1.72 | 1.82 | 21 | 60-67 | 1.56 | 1.69 | 1.6 | 6-10 | 70以上 | 2.72 | 0.85 | 1.83 | <5.5 |
4、 不同生产厂家使用的离心机不同,影响淀粉分离。
5、 在正常工艺下,玉米皮会分离的很干净,如果玉米蛋白分纤维高而蛋白低,则可考虑掺有玉米皮。一般厂家会在烘干前或烘干扣将粉碎好的玉米皮掺入。玉米皮也可在生产过程中由筛网中漏下。
6、玉米蛋白粉水分不同也会造成蛋白差异,生产厂家可在烘干时进行控制。
二、 造成玉米蛋白粉颜色差异的几点因素:
1、 玉米的品种和产地不同,新玉米和陈玉米不同。
2、 生产工艺会造成颜色差异:
A.浸泡时放置60-70小时;
B.亚硫酸溶液浓度在0.2-0.25%或0.25-0.35%为正常,浓度过高会造成残留,浓度过低则起不到浸泡作用。
C. 浸泡温度控制在50-60℃。
D.每个厂家使用的离心机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
E. 烘干时间、烘干温度的控制。
备注:在工厂里,碳酸钙用于分解非酊,生产玉米蛋白粉和生产非酊的车间往往会挨得很近,可能会造成碳酸钙混入玉米蛋白粉中,因此可测出钙,灰分含量也较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