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ushuqiang 于 2010-9-18 09:21 编辑
1、理论基础:
淡水鱼类对脂类物质或者诸多类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理明显不同于畜禽陆生动物的是,鱼类对于脂类和类脂类物质的吸收几乎是“直接性”的,即一般不会把这些脂类物质消化为小分子后再吸收进入鱼体、然后根据鱼体脂类组分重新进行装配,而畜禽等陆生动物则是先将进入体内的各种脂类先消化为小分子脂类甚至是脂类“单体”,然后根据动物体脂组分重新进行“装配”转化为动物体脂。这就是为什么用蚕蛹等物质养殖鱼类后,鱼类会有一种蚕蛹的味道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我们经常能够感觉到的养殖鱼类产生的一些不愉快的味道比如蚕蛹味道、泥腥味道、煤油味道等等基本上都是一些脂类或者类脂类以及高脂溶性物质的味道。
2、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理论根据不难看出,鱼类不愉快的泥腥味煤油味等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1)饲料配方问题:如果饲料里面含有产生异味的原料,例如蚕蛹粉、变质油脂等,必将导致养殖鱼类产生这类异味;
2)环境因素:水质严重恶化,甚至被污染的情况下将会导致鱼类产生异味。一般来讲,池塘精养状况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代谢物质例如某些藻类分泌物质、还有某些放线菌或真菌(草菇就有这种味道)等也会产生这种异味物质等将导致养殖鱼类具有泥腥味等异味;90年代洞庭湖中捕捞上来的鱼大多有这种异味,当地人说是煤油味,主要原因是洞庭湖严重遭受污染所致。近年关闭了周边80%以上的造纸厂、整顿了湖区周边化工厂等污染源后洞庭湖的鱼类口感明显好转,这个就跟饲料关系不大了。
3、解决办法:
根据第二条进行原因分析,对因处理即可。
如有不当欢迎指正!也欢迎大家探讨与完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