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生活习性 
  (一)昼伏夜动,白天嗜睡 据测定,家兔在夜间的采食量和饮水量远多于白天,相当于一昼夜的70%左右。 
  饲养上每天最后一次喂料时间宜迟些,数量多些,并备足饮水。 
  白天尽量不要妨碍兔的休息和睡觉。 
  (二)打洞穴居 
  打洞穴居是家兔遗传下来的本能行为,泥土地面平养,应严加控制家兔打洞旧习,不让其有打洞的机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家兔打洞筑巢后既影响兔毛产量,又影响毛皮质量,还给管理带来不便。 
  (三)喜干怕湿,耐寒怕热 
  干燥的环境,清洁的笼舍、饲料、饮水是养兔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为家兔创造清洁而干燥的环境,是养好家兔的一条重要原则。 
  家汗腺不发达,对高温适应性较差。 
  被毛浓密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干燥、无风的笼舍中能抗御-40℃的严寒。但在潮湿的环境下,-5℃也能冻伤。不过,对仔兔或幼兔则应注意保暖。防暑比防寒更为重要。在严寒地区则应以防寒为主。 
  (四)胆小怕惊,性情温和 
  家兔胆小,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保持兔舍的环境安静,是养好家兔值得重视的问题。 
  (五)喜啃硬物,啮齿行为 
  家兔有啃咬硬物的习性,通常称为啮齿行为。家兔的牙齿是双门齿型。 
  (六)嗅觉灵敏,视觉较差 
  并窝或寄养时,采用混淆气味的方法使其辨认不清,从而使并窝或寄养获得成功。 
  在配种时将母兔捉至公兔笼中易获得成功。 
  (七)性喜独居,合群性差 
  不适宜集群放养。种兔、特别是公兔和妊娠、哺乳母兔,宜单独饲养; 
  生长兔若要群养,断奶后应根据体型大小、强弱和性别不同分群饲养,且群不宜过大,每群3~5只或7~8只即可。 
  对新分群的兔要注意防范,以免相互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长毛兔一般不宜群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