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10-9-13 14:40 编辑
章樾字幼樵,河南祥符县人。清光绪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1888年1月7日)出任营口海防同知厅同知。光绪十四年秋,大雨连绵,洪水漫延,营口城乡皆成泽国,人畜房器淹没无计,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章樾不惧洪水,亲率衙役,趟水到四乡调查水势民情。他看见"平地汪洋,禾稼一空",百姓"涂炭"的惨状,带头捐出自己的官俸,倡办赈灾,商绅齐应。营口城乡分属海城、盖平二县分辖,而海防同知的职责限于"维护海疆治安",不负地方"钱谷刑名"之责。但他鉴于百姓苦难,越境越权"捐廉劝赈"尤显可贵。
章樾的行为,受到"万民感颂"。百姓凑钱为他竖立"泽被甘棠"碑,悬挂功德匾,赠送万民伞。由于他"德政尤佳",于光绪十六年升任昌图知府。章樾作为一名封建官僚,黎民困难时能"亲履四乡",越权"捐廉",的确难能可贵。
桓仁满族自治县建有章樾公园。内塑章樾塑像。章樾为桓仁第一任知县。知县章樾饱有学识,德高才重。与长官陈本植考察并确定在八里甸子修建县城。当下回到官署,又打发衙役划小船到江东八里甸子取土与江西的土比重量,果然江东的土重于江西。这就说明江东建县城根基深厚牢固。当下请示盛京,盛京将军奏准朝廷开始于江东八里甸子建城。
建城之前,先是勘察设计了一番。按照东南西北,山脉走势,水流去向,确定八封方位。城池为八卦形。设置三门,东门叫宾阳门,西门叫朝京门,南门叫迎薰门,北边建城楼与东西南三门相同,只是不留门不修护城壕,因为北门后边有山脉延伸进来,怕断了山脉的来势。城作成八卦形,以接纳八方之风,门开三光(日月星)以此来培育和树立三才(天地人),象征天地人的和谐,上应天文,下顺地理,中展人之才能。而且按照东:震、雷,东南:巽、木,南:离、火,西南:坤、地,西:兑、泽,西北:乾、天,北:坎、水,北东:艮、山的方位对应水势山脉,讲究相辅相成,无不具有象征性。雉堞三百八十四,门楼三间二层,所修所建无不求工。城墙高一丈六尺,城墙上宽一丈四尺。城墙上增设炮位,墙外修壕,以备守御。八卦城周长三里。这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章知县发动民工,从光绪四年到光绪八年(1878——1882年,五年零一个月)早春建成。章樾撰写碑文,以记其事。
知县章樾原来朝廷任他为设治委员主持桓仁县政,因建城安民有功被正式任命为知县。他是一个以民为重的官吏。在任期间有诸多建树,备受称赞。诸如筑城修署,减轻赋税,鼓励农垦商贸,开山修路,兴办教育,办案不用刑罚,公正廉明。桓仁县城渐渐繁荣起来。章知县任满升调之时,百姓遮道挽留。
河南人在东北,是让人竖大拇指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