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11|回复: 3

[营养饲喂] 日粮蛋白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8 2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对同一奶牛喂18个蛋白的饲料和20个蛋白饲料,如果饲喂量一样的话,产奶量差距大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张安弟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9-8 2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有多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21: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饲料蛋白质(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进人瘤胃后,一般有 50%~70%被瘤胃
微生物降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等,这些降解产物在瘤胃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
(VFA)(作为碳架)和能量参与下,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还有一部分氨通
过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转化为尿素并被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
的尿素一部分通过唾液或瘤胃壁重新回到瘤胃被利用,另一部分经肾脏排入尿中,
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升高时,会增加尿氮的损失。约有30%~50%的饲料蛋白逃离了
瘤胃微生物的降解,这些蛋白与微生物蛋白一起随食糜进入皱胃及小肠,在盐酸和
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肽和氨基酸,进而被吸收。

一、 瘤胃微生物蛋白(MCP)
微生物蛋白为奶牛提供了进入小肠的大部分氨基酸,约占小肠总吸收氨基酸的
60%  。奶牛日粮首先要满足瘤胃微生物的营养需要,创造最佳的瘤胃微生物环境,
以获得最大的微生物蛋白产量。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与饲料中的瘤胃降解蛋白(RDP)
是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细菌和原虫利用瘤胃降解蛋白(RDP)
产生的肽、氨基酸、氨以及瘤胃内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合成自身菌体蛋白。
瘤胃降解蛋白(RDP)过量与可利用能量的缺乏会导致瘤胃内氨生成速度超过瘤胃
细菌的利用能力,从而造成氮的浪费、MCP产量下降等等,肝脏转化1g多余的氨生
成尿素将消耗7.3kcal能量,在泌乳早期,这将加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程度。为此,
我们需要平衡日粮中瘤胃降解蛋白与易发酵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使其在瘤胃同步发
酵,通常日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最高含量为36%~44%,瘤胃降解蛋白
(RDP)大约占粗蛋白含量的60%~65%。
在泌乳早期,粗蛋白的干物质含量一般为17%~19%,NRC推荐:产后第11天,
产奶量在25公斤的成年荷斯坦奶牛,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7.5%;产后第90天,产奶
量在45公斤的成年荷斯坦奶牛,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6%。粗蛋白含量不是一个孤立
的数值,它与泌乳需要、干物质采食量、瘤胃降解蛋白、瘤胃非降解蛋白相关。
尿素作为一种非蛋白氮(NPN)在瘤胃100%降解,它的含氮量达到45%。最适
宜补充尿素的日粮结构为高能量、低蛋白、低NPN的饲料。由于尿素在瘤胃零时间
内溶解,过量尿素产生的氨会超过瘤胃微生物的利用能力,引起氨中毒。一般尿素
的使用限量为每头天不超过150~180g,并应与其它饲料充分混合以改善适口性。
二、瘤胃非降解蛋白(RUP)
高产奶牛在泌乳早期需要大量蛋白质用于泌乳,但仅靠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
和普通日粮所提供的数量极为有限的过瘤胃蛋白,难以满足其需要,所以,我们除
了要满足瘤胃微生物最佳合成效率所需的瘤胃降解蛋白(RDP),还要供给奶牛足够
的瘤胃非降解蛋白(RUP),合理平衡好这两者关系将提高奶牛总的可利用氨基酸水
平。在泌乳早期,瘤胃非降解蛋白一般约占粗蛋白含量的 35%~40%,过高,会减
少瘤胃微生物的产量,降低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过低,会影响高产奶
牛的产奶量。玉米蛋白粉、干啤酒糟、干白酒糟等是很好的过瘤胃蛋白补充物。饲
料在瘤胃的降解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热处理可以减小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降解,
提高饲料的过瘤胃率。但提高过瘤胃蛋白含量并不总能对产奶量产生正面效应,原
因可能是随着RUP含量增加,减少了瘤胃降解蛋白(RDP)的比率,从而使微生物
蛋白产量下降,进入小肠的总蛋白并没有得到增加;另外,瘤胃非降解蛋白(RUP)
含量高的饲料,往往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很低,限制了奶牛对其它氨
基酸的吸收利用。Mantysaari(1989)认为:产奶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饲喂过瘤胃
蛋白才有反应。另一个影响饲料在瘤胃降解率的重要因素是其在瘤胃的滞留时间,
高产奶牛的食糜流通速度非常快,因此,相对于低产牛或者干奶牛来说,它的蛋白
过瘤胃率高的多。

三、氨基酸平衡
在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主要氨基酸中,有 10 种氨基酸被划分为必需氨基酸
(EAA)。其中,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奶牛代谢蛋白中第一限制性必需
氨基酸,它们限制乳蛋白在乳腺的合成,进而影响奶产量。以玉米和玉米来源饲料
为基础的日粮中,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赖氨酸含量很低,这种情况下,赖氨
酸对奶牛来说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在以豆科牧草、大豆产品以及动物性蛋白为
蛋白基础的日粮中,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在体组织和乳中
的比例接近于 3∶1,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并使必需氨基酸以动物所需比例吸收,
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产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及产量,蛋白质合成效率
将达到最大。
满足奶牛 AA 需要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首先,使瘤胃发酵最大化,因为瘤胃微
生物蛋白是优质的蛋白,其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接近于它们在乳中的比例。其次,
使干物质采食量(DMI)最大化。提高 DMI 可以提高小肠中 AA流量,许多方法能通过估测微生物蛋白的小肠流量来评估奶牛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的需要量,然后,运用RUP来平衡 AA。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是平衡小肠氨基酸最
简便而又直接的方法。
通过检测乳中尿素氮(MUN)浓度可以推断日粮中蛋白质的状况,奶牛理想尿
素氮(MUN)浓度应在 12~18mg/dl 范围内,如果背离这个范围,则在营养方面反
映出很多问题,比如,总蛋白的过量或不足、瘤胃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的不平衡、
易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或不足、瘤胃功能的减弱等等。  
在奶牛的每一个生理阶段,其代谢蛋白质都存在一个最佳氨基酸比例,也就是
理想吸收氨基酸模式。为了使饲粮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需要选择用于添加
的饲料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添加物,一方面使其来源和数量正好满足但又不
超过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最大合成所需的瘤胃降解蛋白(RDP),另一方面使饲料的可
消化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数量和种类满足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数量和比例达到
最佳的要求,最终使奶牛生产性能达到最佳。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牛郎阿飞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1 23: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蛋白是产奶量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9 23: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