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xynwl 于 2010-9-4 22:34 编辑
仔猪渗出性皮炎病是哺乳猪和刚断奶小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猪全身性皮炎可导致死亡,多呈散发性。[1]
1病原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是猪表皮葡萄球菌,它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现白色、隆起、光滑、湿润菌落。[2]该菌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是引起仔猪表现出渗出性皮炎的重要因素。
2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感染机体,所以仔猪之间的打斗所致的创伤、猪与墙体等设备摩擦所致的伤痕都给细菌提供感染的机会,本病同窝传染的情况比较常见。
本病多见于5~6日龄仔猪。病初首先在眼睛周围、肛门、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朗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棕黑色鳞片状带有臭味的结痂,此时用手触摸皮肤有油腻感所以本病也称“油皮病”。通常于24~48h蔓延至全身表皮。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病猪体温一般正常,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d可康复,但影响生长,严重病例于发病后4~6d死亡。恢复期间,皮肤干燥。[3]
本病也可发生在较大仔猪、育成猪或者是母猪乳房上,但病变轻微,无全身症状。
解剖死亡病猪,可见外周淋巴结肿大,有时在肾髓质有尿酸盐结晶。其他脏器一般无眼观病理变化。
3诊断
一般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对本病做出诊断。病猪体温正常,病变迅速全身化,病猪与窝内正常猪眼观差异很大都是本病的特点。进一步确诊需要做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
4治疗和预防
4.1治疗特点
本病及早治疗效果最好。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多数情况下对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耐青霉素酶类青霉素药物敏感。[4]
4.2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通过多年实践,采用中药洗液擦洗病猪体同时用耐青霉素酶类青霉素肌肉注射的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收效甚佳。
4.2.1中药洗液制备 生烟丝或香烟丝100克放入锅中加水1000克,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炖10-15分钟。待水温降到40℃左右,用纱布将锅中烟丝滤出(尽量将烟丝滤干),滤液备用。
4.2.2擦洗病猪 将病猪保定,用干净棉布蘸取温热中药洗液稍用力擦拭病猪全身皮肤,病猪身上的油腻结痂很快就可以擦洗干净,露出鲜红色的皮肤。将擦洗干净的病猪用干布擦干,冬天需要将擦干的病猪放入保温箱内以免病猪着凉。刚刚发病的病猪,只需擦洗一次;全身都结痂的病猪隔天再擦洗一次。
4.2.3肌肉注射 将苯唑西林钠(或者氯唑西林钠等耐青霉素酶类青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按2万IU/KG.B颈部肌肉注射,每天3次。一般1-3天就可以痊愈。
4.4预防
4.3.1消毒 保证产房和保育栏空置一周以上,在空置期间充分清洗、消毒。发病率比较高的可以采用熏蒸消毒。母猪进入产房之前用消毒剂淋浴。对手术器械、牙剪、断脐带用具等使用前进行消毒。
4.3.2减少皮肤伤痕 修齐仔猪牙齿,在保温箱内垫麻袋等柔软垫料。圈舍、笼具和运动场地应经常打扫,注意清除带有锋利尖锐的物品。
4.3.3加强护理 产房工作人员,加强巡栏力度,及时发现病猪,及早治疗。
5讨论
因本病呈散发性,所以多数猪场对本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发病以后注射常规抗生素,往往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多以僵猪或死亡为转归。采用本治疗方法能将绝大多数的发病初期病猪完全康复,对于病情蔓延全身的病例康复率也很高,而且治疗后出现僵猪的几率也大幅降低。因本病的发展迅速,所以及时发现治疗能增加康复率。
近年来部分猪场中大猪出现皮肤长脓包的现象,笔者从一些中大猪皮肤脓包内也分离到猪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部分猪场采用本治疗方法后效果很好。
![]()
jxynwl 于 2010-9-4 22:29 补充以下内容
本措施处理渗出性皮炎屡试不爽 |
-
光镜下形态
-
渗出性皮炎
-
窝性传染
-
较大猪表现形式
-
普通培养基菌落
-
大猪的脓包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