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饲料进行检测分析时,通常我们是将化验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然后用计算器一步步算出结果。如果检验的样品数量及检验项目都较多,同时实验还要求较高的精确性(如需要考虑到温度对滴定液体积的影响等),这种情况下,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就会有很多麻烦,不但会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问题,这里介绍一种利用Microsoft Excel设计程序来计算饲料检验结果的方法。该程序有如下优点:(1)输入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检验结果,不必理会每个检验项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校正温度补偿值,不必人工查表;(3)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两平行样的相对偏差值,不必另行计算;(4)根据生成的相对偏差值,自动与标准相对偏差值相比较,如果大于标准,则重复性返回“不好”,如果小于标准,则重复性返回“好”,不必计算出相对偏差后,再去查相对偏差标准。
现以粗蛋白质的计算为例进行说明:
1 计算公式
按GB/T 6432-94方法检验粗蛋白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V2—滴定试样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V1——滴定空白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C——盐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V——试样分解液总体积(通常为100.00),mL;
Vt ——蒸馏取用的试样分解液体积(通常为10.00),mL;
0.0140——每毫克当量氮的克数;
6.25——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2 重复性
每个样品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25%之间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3 计算步聚
(1)将温度补正表(GB601附录1)输入一个Excel工作薄中,并为工作薄起名为“温度补正”。
从表中我们发现,不同溶质的溶液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相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受温度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回归直线法我们还发现,溶液体积的改变与温度的改变并非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确定回归直线法来进行温度补偿是不准确的,应当采取的方法是严格按表中的数据,是多少度就补偿多少度。如下图所示:
(2)新建一个工作表,起名为“粗蛋白质含量”,按下表输入:
(3)编辑函数:表格建立完毕后,在C1单元格中输入“=IF(A2>0.08,“0.1修正值”,“0.05修正值”)”,在C2单元格中输入“=DGET(温度补正!$A$2:$C$34,C1,B1:B2)”,E4单元格中输入“=((D4-F2)+(D4-F2)*C2/1000)”,E5单元格中输入“=((D5-F2)+(D5-F2)*C2/1000)”,F4单元格中输入“=E4*A2*0.014*6.25*100/C4/0.1”,F5单元格中输入“=E5*A2*0.014*6.25*100/C5/0.1”,G4单元格中输入“=AVERAGE(F4:F5)”,H4单元格中输入“=(ABS(F4-F5)/(F4+F5))*100”,I4单元格中输入“=IF(G4>25,1,IF(G4>=10,“2”,IF(G4<10,“3”)))”,J4单元格中输入“=IF((H4-I4)>0,“不好”,“好”)”,程序输入完毕!再为I3单元格加入如下批注: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25%之间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C1单位格0.08:温度对不同浓度溶液体积的影响以0.08mol/L为界定点,区分0.1mol/L和0.05mol/L两个不同浓度。
公式编辑完成后,得到表格如下:
公式说明:C1为IF函数,作用是判断滴定液的浓度,若大于0.08mol/L则返回“0.1修正值”,否则返回“0.05修正值”;C2单元格函数意义是根据B2单元格的温度,返回相应的温度补正值;E4~H4均为一些普通的计算函数,不再赘述;I4为IF函数,依据G4粗蛋白质的含量,返回相应的偏差标准;J4也是IF函数,根据I4与H4的比较,判定重复性的好坏。
(4)使用:下面就可以输入具体数据执行计算了,试试计算结果吧!以后每次使用该程序,只需要“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不必重新编制程序。当然,其他的检验项目诸如钙、磷、水分、盐分、粗脂肪等等,均可按以上方法编制程序,在这里不再赘述。
来源:饲料广角 作者:尹衍涛 刘荟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