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4|回复: 1

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15: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引言
  锅炉燃烧特性研究,尤其是对煤质与氮氧化物排放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许多文献已有介绍[1~5],但实验对象多仅限于实验室的滴管炉或单角炉,其结论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1]对大型锅炉燃烧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应用一维工程模型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功。上述文献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多是燃用高挥发分的烟煤锅炉。一般来说,对于燃用贫煤及无烟煤锅炉,由于需考虑其着火稳定性及燃尽性能,因而要达到高效低污染物排放难度更大些。我国大容量锅炉中近一半为燃用贫煤(混煤)锅炉,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其高效低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2台300 MW机组贫煤锅炉、1台125 MW无烟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在实验室的小型实验炉上进行了热态实验,对煤种、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排放特性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2台300 MW机组贫煤锅炉、1台125 MW无烟煤锅炉及2台实验室小型实验炉。
  炉A概况:额定蒸发量1025t/h,锅炉为单炉膛П型四角切圆炉,炉膛尺寸为14 .048 m×11.858 m×53 m,设计煤种为河南贫煤,在炉膛的四角各布置了一组直流式宽调节比摆动(WR)燃烧器,每组燃烧器由7层二次风喷嘴、5层一次风喷嘴和2层三次风喷嘴组成,每1层一次风与二次风间隔布置。一、二次风摆动角度分别为±27°和±30°。
  炉B概况:额定蒸发量1025t/h,锅炉为单炉膛Г型四角切圆炉,炉膛尺寸为11. 76m×11.97 m×49 m,设计煤种为晋东南贫煤,WR燃烧器,每组燃烧器由7层二次风喷嘴、4层一次风喷嘴和2层三次风喷嘴组成,上部布置一层顶部燃尽风。
  炉C概况:超高压一次再热自然循环煤粉炉,额定蒸发量420t/h,炉膛尺寸为9.6 m×8.84 m×36.2 m,设计煤种为晋东南无烟煤,WR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每组燃烧器由5层二次风喷嘴、3层一次风喷嘴和1层三次风喷嘴组成。
  滴管炉:长度800 mm,内径40 mm。一次风率约10%,二次风被加热至约573 K。喷口位于炉体上部,煤粉喷入燃烧室后自然下落并燃烧,炉温约1473 K,煤粉颗粒停留时间约0.5s。炉膛出口处设置烟气成分分析装置。
  小型卧室炉:设计热负荷为33.6 MJ/h,总体积为0.35 m×0.5 m×4.0 m。送风机送出的冷风经加热器加热后,一部分直接送至燃烧室3个二次风口,另一部分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室一次风口,给粉机送粉率为18~25 kg/h,一次风温和二次风温分别为473 K和573 K。沿燃烧室轴向布置10个测量孔。卧室炉系统示意图见图1。
  2.2 试验煤质
  试验期间入炉煤煤质分析及粒度分析见表1,主要分为3种:
  煤1:含氮量相对高、灰份相对低的贫煤;
  煤2:含氮量相对低、灰份相对高的贫煤;
  煤3:无烟煤。
  2.3 试验方法
  (1)在炉A、炉B上进行2种煤质的变煤种试验,改变二次风量的变工况试验;
  (2)在炉C上进行改变二次风量的变工况试验;
  (3)在卧室炉上进行改变中二次风率的调风实验;
  (4)在滴管炉上进行3种煤质的变煤种实验。
  通过上述实验,探讨煤质、燃烧工况及炉体结构对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煤质影响
  煤质对NOx排放量的影响见图2。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不同炉型、不同煤质及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文所有图示的NOx排放量均已折算成6%O2条件下的质量浓度(mg/m3)。煤质对NOx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讨论如下:
  (1)数据表明,炉A分别燃用煤1和煤2,其NOx排放量相差约180 mg/m3;炉B分别燃用煤种1和煤种2,其NOx排放量相差约130 mg/m3。对比煤1和煤2,其挥发分与水分含量变化不大,在燃尽条件下忽略灰分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则NOx排放量主要受燃料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可燃基氮含量由1.4%增加到1.9%,NOx排放量约增加150 mg/m3,这一结果与文[1]基本一致。
  (2)数据显示,在额定工况下,对于燃用相同煤  质的炉A与炉B,NOx排放总体水平并不相同,炉B的NOx排放量明显低于炉A。这主要得益于带有OFA的分级配风方式,已有文献[6]研究分级燃烧对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影响。本文将在卧室炉上详细研究分级燃烧对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3)对于燃用燃料氮含量为1.5%无烟煤的炉C,虽然采用了WR燃烧器,其NOx排放量仍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了保证无烟煤锅炉稳定燃烧并充分燃尽,主燃烧区必须具备高的燃烧强度,从而使炉内局部区域产生较高热负荷、较高烟气温度,这就必然生成较多的NOx。对于燃用无烟煤及贫煤的锅炉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4)由于滴管炉内温度水平较低(约1473 K),煤粉颗粒停留时间较短(约0.5s),其NOx排放量较实际锅炉低得多。当燃用燃料氮含量不同的煤1和煤2时,其NOx排放量明显不同,且与炉A、炉B趋势一致。当燃用无烟煤时,由于挥发份含量较低,含氮量又不高,故其NOx排放量最低,这一结论与文[2]一致。
  3.2 过量氧量的影响
  3台锅炉随着入炉氧量的增加,其NOx排放特性呈大致相同的趋势。这种现象可解释为:随着入炉氧量的增加,炉内燃烧区域供氧量也增加,燃烧强度加强,使炉内局部火焰温度上升,为燃料氮转化为燃料NOx提供了条件;同时,入炉氧量的增加及局部高温也导致热力NOx迅速上升,因此,总的NOx生成量随着入炉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入炉总风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风量过大而导致局部炉温降低,此时总的NOx排放量将随着氧量的增加而降低。总之,NOx排放量先随入炉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降低。
  3.3 分级配风的影响
  实验在卧室炉上进行,实验时下二次风率不变,改变中二次风率及上二次风率,从而改变燃烧前期及燃烧后期的氧浓度,以考察分级配风对氮氧化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实验用煤为煤3,实验结果见图4和图5。结果显示,随着中二次风率的增加,NOx生成量明显升高,这体现了分级燃烧降低NOx生成量的燃烧特性,其原理为:在燃料燃烧的初始阶段只将理论空气量的80%的空气送入,使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燃烧,燃烧速度及火焰温度降低,燃料氮将分解生成大量的HCN、NHi等,可将部分已生成的NOx分解,从而降低NOx生成量;然后将剩下的空气在燃烧后期送入,使燃料燃烬,此时由于火焰温度较低,也不会生成较多的NOx,因而总的NOx生成量是降低的。
  如前所述,炉B的NOx排放量明显低于炉A,这主要由于炉B的燃烧器设置了顶部燃尽风口。设有OFA的锅炉燃烧原理,参见文[7]。由于采用分级燃烧,煤粉在主燃烧区处于贫氧燃烧,过量空气  系数(α≈0.8~0.9),降低了燃烧强度,燃料NOx及热NOx生成量都将明显降低;在顶部燃尽风区,通入过量的空气,(此时α≈1.2),煤粉将充分燃烧。许多文献表明,采用OFA分级燃烧技术降低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选取适当的顶部燃尽风率是至关重要的。对炉B,由于燃用挥发份不高、灰份较多的贫煤,为了保证着火稳定性及煤粉燃尽性能,试验过程中顶部燃尽风率(顶部燃尽风量占全部二次风量的百分数)仅8%左右,这使得主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α约为1.0),因此尽管炉B采用了带OFA的低NOx燃烧技术,其NOx排放量仍很高。
  炉A、炉B、炉C均采用WR燃烧器,由燃烧器喷出的煤粉气流分为浓淡2部分,是一种内分级燃烧。在浓侧,由于氧气不足,煤粉颗粒挥发份燃烧是低NOx的,其生成的大量HCN、NH、CO等还原性气体对随后的焦碳燃烧所产生的NOx具有还原作用,在淡侧,其供氧量仍达不到煤粉完全燃烧所需的化学当量比,焦碳对已生成的NOx也有一定还原作用,故NOx生成量也会降低。总之,锅炉采用WR燃烧器,当燃用贫煤、无烟煤等低挥发分煤时有助于着火和稳燃,同时更有利于降低NOx的生成量。但现场试验表明,燃用贫煤锅炉虽然采用低NOx生成燃烧器,仍难以达到650 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
  4 结论
  (1)煤质对NOx生成特性有显著影响,2台300MW贫煤锅炉现场试验表明,燃料氮(可燃基)含量从1.4%升高到1.9%时,NOx生成量约增加150mg/m3;
  (2)3台电站锅炉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锅炉NOx生成量先增加,而后有所降低;
  (3)小型卧室炉分级配风实验表明,分级燃烧可明显减少NOx生成量,因此采用WR型燃烧器不仅有利于着火、稳燃,而且可以降低NOx排放量。同时,现场试验表明,燃用贫煤锅炉在保证煤粉燃尽性能的前提下,采用OFA分级燃烧技术亦可明显改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4)试验同时表明,2台贫煤和1台无烟煤锅炉虽然采用WR型、低NOx燃烧器,但仍难以达到650 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对于贫煤锅炉采用OFA分级燃烧技术,由于需顾及贫煤的着火稳定性及煤粉燃尽性能,分级燃烧效果不如烟煤锅炉显著,故其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改善受到一定限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lyaodong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23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21: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