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关于猪品牌的帖子,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不敢造次,只能登在养猪版块,但真希望其他畜牧领域的人也能看到。
品牌的产生是一个综合效应,但在任何现代产业中,它的基础是科研的结晶(包括生产,技术,市场,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科研)。
而研发的过程必须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为继。我劳民伤财研究出来的结果,谁也可以仿制伪造,那我还会做第二次傻瓜吗?挫伤积极性啦。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并没有法律的惩罚,这就无法形成品牌。谁的品牌?
畜牧业想用高技术提高生产,又不想搞科研投入是小农思想或投机心理。当然,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但首先要树立这么个品牌意识--做品牌要付出,用品牌也要付出。
有人说,做品牌要大财团,咱们小本生意玩不起。其实不然,品牌有大有小,不见得一定要大资金。正大,温氏,雨润,双汇,新希望等算是公司品牌,要很多资源。但难道某种饲料,某种设备就不是品牌,要很多钱吗?再说这种说法很自相矛盾。那个品牌不是从小做起的?比尔盖茨紧锣密鼓地做微软品牌的时候,有谁知道啊?等到微软做大了,你也没听说过他有做成个微软老二的品牌来吧?
一切的一切,就在于'存乎一心'。胆识,胆识,有胆才有识,有识才有胆!
最近想把一些在西方被认可的最新成果送到国内,不仅能接轨,还能领先国际。马上能形成转化为民族品牌,转而出口。但常遇到的是:狐疑多虑,胆怯怕险。要不就是视之为天上掉的馅儿饼,白拿可以,付出不行。科研成果是耗巨大的心血,智慧和资金换来的。无偿转让,科研将无以为继。种种现象,归根到低,还是意识不成熟。
可是,他们可能会放弃世界一流的成果,而沾粘自喜地热衷于与那些二三流的根本没有科研支撑的外国公司合作。以拉大旗作虎皮,吓唬国人。这种意识上的自卑,是基于自己缺乏研究而不能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长此下去,我们不就要一辈子(几辈子)做人家的打工仔吗?我们中国人挥汗如雨,自己还穷得叮当响,却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揣进洋人的口袋里去。看着真让人痛心疾首。这仅仅不过是个心态意识的觉醒呀。
这是中国目前各行业普遍存在的通病。也是为啥好多产品量冠全球,但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的症结所在。有识之士和中央上层显然是意识到这一点了。要不为啥要大力提倡创新型国家,并派各种代表团'海外寻宝'呢?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足下就是行业人士的清醒意识。
希望这里说的不要引起无休止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看着种种意识上的朦胧和缺损,我是有点看得着急呀。近来,把绝大多数业余时间都放在这儿,就是希望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来唤起一些人的思考。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现在正在梦乡里,所以赶紧写,等到你们一觉醒来就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还有很多话想讲,但实在是太累了。就此打住。
最后,我很赞成本论坛的口号:
让我们共建一个有智慧和有自主品牌(我加的)的中国畜牧业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