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68|回复: 3

磷脂通用技术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6: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磷脂通用技术条件


LS/T 3219—1994 (SB/T 10206—19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磷脂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从各种食用植物油中提取的,用于食品、轻化工业或其他用途的磷脂产品。

2 引用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532 植物油脂检验碘价测定法

GB 5537 植物油脂检验磷脂测定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ZB X 14002 出口大豆磷脂检验方法

3 术语

3.1 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

3.2 水化磷脂:过滤植物毛油经过水化、分离,得到的黄色稠状物。

3.3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3.4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3.5 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4 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制造工艺和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5 技术要求

5.1 原料要求

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5.2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感官指标产品名称
外观气味
浓缩磷脂色泽为棕黄色或棕色,呈塑状或粘稠状,质地均匀,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粉状磷脂色泽为米黄色或浅棕黄无色,呈粉粒状,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卵磷脂色泽为浅黄色或棕色,呈粘稠胶质状,无霉变具有磷脂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5.3 质量指标

5.3.1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质量指标
等级
项目
一级二级三级
天然脱色天然脱色
乙醚不溶物,% ≤0.30.31.01.03.0
丙酮不溶物,% ≥65.065.060.060.055.0
水分及挥发物,% ≤1.01.01.01.02.0
酸价,mgKOH/g ≤30.030.035.035.040.0
色泽,Gardner ≤1271410
水合试验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

5.3.2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质量指标
等级
项目
一级二级
含磷量(P),%2.702.70
乙醚不溶物,% ≤0.52.0
丙酮不溶物,% ≥95.095.0
水分及挥发物,% ≤2.02.0
酸价,mgKOH/g ≤30.040.0
色泽,Gardner ≤12
乳化稳定性不分层不分层

5.3.3 卵磷脂质量指标见表4。

表 4

表3


质量指标
等级
项目
一级二级
含磷量(P),%2.702.70
水分及挥发物,% ≤3.03.0
乙醇可溶物,% ≥99.090.0
酸价,mgKOH/g ≤30.0
碘价,gI/100g ≥85.0
色泽,(350nm波长),吸收度 ≤12
乳化稳定性不分层不分层

5.4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见表5。

表5


项目过氧化值,meq/kg ≤指标12
残留溶剂量,mg/kg ≤50
砷(以As计),mg/kg ≤0.1

5.5 保质期

5.5.1 浓缩磷脂产品保质期为1年。

5.5.2 粉状磷脂产品保质期为6个月。

5.5.3 卵磷脂产品保质期为6个月。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气味

打开产品外包装,观察产品表面是否发霉,色泽是否正常;嗅产品的气味是否有异味;粉状磷脂是否结块;卵磷脂表面是否有油迹。

6.2 乙醚不溶物的测定

6.2.1 试剂

乙醚 分析纯

6.2.2 仪器与设备

a.烧杯 50mL;

b.玻璃棒;

c.玻璃砂芯过滤坩埚 30mL(3号);

d.抽气泵;

e.过滤瓶 500mL;

f.安全瓶;

g.脱脂棉;

h.电热恒温干燥箱;

i.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6.2.3 分析步骤

将烧杯、玻璃棒和玻璃砂芯过滤坩埚置于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重。将样品温热软化(不超过60℃),称取混合均匀的样品3g左右(精确至0.0002g)于烧杯中,加入约50mL乙醚,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静置片刻,将上层清液沿着玻璃棒缓缓倾入过滤坩埚内抽滤。然后将沉淀物在烧杯中以少量乙醚洗涤数次,倒入过滤坩埚内抽滤。再用少量乙醚冲洗过滤坩埚及烧杯的内壁,直至把可溶物洗净为止。用脱脂棉蘸少许乙醚擦净过滤坩埚及烧杯的外壁,将过滤坩埚和放有玻璃棒的烧杯置于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1h,取出冷却称量。再如上每烘30min冷却称量一次,直至恒重。

6.2.4 分析结果的计算

W1 - W2

乙醚不溶物(%)= —————×100 ………………………………(1)

W

式中:W1——过滤坩埚、烧杯、玻璃棒和乙醚不溶物的总量,g;

W2——空的过滤坩埚、烧杯和玻璃棒的总量,g;

W——试样量,g。

6.2.5 允许差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1%,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3 丙酮不溶物的测定

按ZB X 14002之4丙酮不溶物的测定方法检验。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5%,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4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6.4.1 试剂

a.石英砂 化学纯;

b.乙醚 分析纯。

6.4.2 仪器与设备

a.玻璃称量瓶 Φ50~Φ60mm;

b.玻璃棒;

c.电热恒温干燥箱;

d.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6.4.3 分析步骤

在称量瓶内置玻璃棒一根及石英砂10g,于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至恒重后,称入2g混合均匀的样品(精确至0.0002g),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检验卵磷脂水分及挥发物,可加入乙醚1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在水浴锅上蒸干乙醚。)将称量瓶放入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2h(每隔40min用玻璃棒搅拌一次)。把称量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每烘30min冷却称量一次,直至恒重。如果发现质量增加,则以前次质量为准。

6.4.4 分析结果的计算

W1 - W2

水分及挥发物(%)= —————×100 ………………………………(2)

W

式中:W——样品量,g;

W1——烘前称量瓶、石英砂与样品的总量,g;

W2——烘后称量瓶、石英砂与样品的总量,g。

6.4.5 允许差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2%,取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5 酸价的测定

6.5.1 试剂

a.0.1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b.中性乙醇: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

c.石油醚(60~90℃)分析纯;

d.1% 酚酞指示剂溶液。

6.5.2 仪器与设备

a.三角烧瓶 250mL;

b.碱式滴定管 25mL;

c.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6.5.3 分析步骤

称取混匀的试样0.3~0.5g(精确至0.0002g)于干燥的三角烧瓶中,加入70mL石油醚,摇动使之溶解。然后加入30mL中性乙醇,摇匀。

加入约0.5mL酚酞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滴至出现微红色,在30s内红色不褪为终点。记下终点时消耗的标准溶液毫升数。

6.5.4 分析结果的计算

V×M×56.1

酸价(mgKOH/g)= —————×100 ………………………………(3)

W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M——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W——试样量,g;

56.1——1mL 1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中含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6.5.5 允许差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5mgKOH/g,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6 色泽的测定

6.6.1 Gardner(加特纳)法(适用于浓缩磷脂与粉状磷脂)。

按ZB X 14002之6色泽的测定方法检验。

6.6.2 吸收度法(适用于卵磷脂)。

6.6.2.1 试剂

95%乙醇 分析纯。

6.6.2.2 仪器与设备

a.容量瓶 25mL;

b.天平 感量0.01g;

c.紫外分光光度计。

6.6.2.3 分析步骤

称取样品0.15g(精确至0.01g)于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50nm的波长处测量其吸收度。

6.7 水合试验

6.7.1 仪器与设备

a.离心管 10mL;

b.玻璃棒;

c.天平 感量0.5g;

d.离心机。

6.7.2 分析步骤

称取混匀的试样3g于离心管中,加入6mL40℃的温水,用玻璃棒剧烈搅拌10min,使样品与温水混合均匀后,取出玻璃棒。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不加制动,待离心机自然停止转动后,取出离心管立即观察。

6.7.3 分析结果

观察试液是否分层。

6.8 含磷量的测定

按GB 5537检验。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04%,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6.9 乙醇可溶物的测定

6.9.1 试剂

a.95%乙醇 分析纯;

b.乙醚 分析纯。

6.9.2 仪器与设备

a.离心管 10mL;

b.烧杯 100mL;

c.玻璃棒;

d.水浴锅;

e.离心机;

f.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g.脱脂棉;

h.电热恒温干燥箱。

6.9.3 分析步骤

将烧杯、玻璃棒和离心管置于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称取2g样品(精确至0.0002g)于离心管中,加入8mL乙醇,把离心管放在60℃水浴中,用玻璃棒搅拌样品,使之全部溶解。取出玻璃棒,把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沉淀,倾出上层乙醇液。反复用乙醇洗涤,直至乙醇呈无色为止。倾出乙醇液,并在水浴上蒸去残留乙醇。用脱脂棉蘸少许乙醚擦净离心管外壁。将离心管和玻璃棒一并放入烧杯中,于105±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30min,取出冷却称量。直至烘到恒重。

6.9.4 分析结果的计算

W2 – W1

乙醇可溶物(%)=(1- —————)×100 ………………………(4)

W

式中:W1——烧杯、玻璃棒和离心管的总量,g;

W2——烧杯、玻璃棒、离心管和乙醇不溶物的总量,g;

W——试样量,g。

6.9.5 允许差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5%,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10 碘价的测定

按GB 5532检验。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碘价在100以上不得超过1;碘价在100以下不得超过0.6,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6.11 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6.11.1 仪器与设备

a. 超级恒温器;

b. 控温多用高速组织捣碎机;

c. 比色管 50mL;

d. 量筒 50mL;

e. 天平 感量0.01g。

6.11.2 分析步骤

在已知质量的控温多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的玻璃盛器中称取0.5g样品(精确至0.01g),加入15g一级以上大豆油和35mL水。将超级恒温器的水温升至60℃恒温后,用橡皮管连接超级恒温器与捣碎机的水浴,并开启超级恒温器的泵开关,使温水在捣碎机的水浴中循环。再将玻璃盛器放入水浴中预热5min后,打开搅拌开关,使其在60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min。取出玻璃盛器,将盛器内的试液倒入比色管中,静止1h后观察。

6.11.3 分析结果

观察试液是否分层。

6.12 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 5009.37之2.2过氧化值的检验方法检验。

6.13 残留溶剂量的测定

按GB 5009.37之2.7残留溶剂的检验方法检验。

6.14 砷的测定

按GB 5009.11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产品要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 产品出厂检验

7.2.1 产品出厂检验,应按同一品种,同一批次,作为一个检验单位。以每次投料为一批。

7.2.2 对于同一批次的浓缩磷脂产品,用扦样器分别在不同贮器的上、中、下各部位取样,混匀。取样总量应不少于500g。

对于同一批次的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产品,按每批产量的0.5%随机取样。取样总量粉状磷脂应不少于500g,卵磷脂应不少于100g。

每批取样作好取样日期、地点、品名、批号及代表数量的详细记录。

7.2.3 感官指标、质量指标项目除含磷量外实行全检。食用产品卫生指标项目实行抽检。

7.2.4 感官指标、质量指标项目若检验不合格,可加倍抽样复验。复验结果若有一项以上不合格,均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卫生指标项目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再进行复验。

7.3 产品型式检验

7.3.1 产品型式检验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a. 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考核对产品性能影响时;

c. 正式生产过程中,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3.2 产品型式检验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样品。

7.3.3 产品型式检验要对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实行全检。

7.4 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将样品送双方共同认可的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作仲裁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包装的标记上应注明厂址、厂名、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及误差、用途、生产日期、批号、规格及保质期等。

8.2 浓缩磷脂可采用桶装或其他牢固的容器盛放;粉状磷脂应采用防潮、密封、避光包装;卵磷脂应采用防潮、密封、避光、真空包装。

8.3 用于食品工业或医药的产品包装与标志,应符合食品(药品)的包装要求和GB 7718的规定。

8.4 产品存放应有固定库房,分批次、分品种贮存。粉状磷脂必须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卵磷脂必须低于10℃贮存。

8.5 运输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产品,要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和受潮。用于食品工业产品的运输,应符合食品运输的有关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上海油脂一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玲玲、黎燕斌、蔡颖、梁玉屏、仲维娟、谢阶平。


附件中是出口磷脂的检测方法,PDF文件无法复制。
检测方法.pdf (50.16 KB, 下载次数: 9)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yinhongshu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9 16: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2 12: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07: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