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些磷脂的资料发一发,抛砖引玉,希望能引来更好的资料 磷脂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理论上,卵磷脂和脑磷脂均为白色蜡状固体,粉末磷脂为乳白的粉状,在实际的生产中常常存在少量的糖脂、豆油等杂质,而呈橘黄色或棕黄色。由于磷脂的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氧化后的磷脂变成棕黑色,并且有刺鼻的哈喇味,口感苦涩,有毒性。
 2、热敏性
 所有的磷脂都不耐高温,氧化的速度随着温度的生高而加快,80℃左右可使磷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颜色明显加深;117℃以上磷脂氧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并开始分解;280℃时磷脂焦化,生成黑色的沉淀。
 3、吸水性
 磷脂难溶于水,但易吸水,吸水后膨胀成为胶体。卵磷脂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但不同磷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例如,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不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卵磷脂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因此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开,神经鞘磷脂又溶于热乙醇,所有的磷脂都不溶于丙酮,故又称丙酮不溶物,指的是总磷脂的含量。
 4、乳化性
 磷脂分子中含亲油的脂肪酸基团和亲水的磷酸基团,而具有优良的乳化特性,是天然的乳化剂。例如:在一盛有水的容器里,加入少许的植物油,这时油、水不互溶,无论你如何的搅拌或均质,通过静置,油与水分开,聚集的油层上浮,与水形成明显的上下层;当加入适量的磷脂,通过均质,磷脂就会以薄膜状包裹在油脂的表面,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乳浊液,这时的磷脂就好象有两双手,一手(脂肪酸基团)紧抓油脂分子,另一双手(磷酸基团)又紧抓水分子,所以说,大豆磷脂具有优秀的乳化性。
 对吸水性和乳化性都做了些小试验,吸水性让磷脂不容易保存(非常易吸潮),乳化性非常强,可以增加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另外磷脂提高的甲基能增强肝脏转化脂肪的能力,减少脂肪肝。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