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85|回复: 4

[饲料] 奶粉激素或源于饲料环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08: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业内人士称,很少有生产企业将饲料送检
  日前,国内一家饲料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张先生表示,奶粉中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激素,可能是在饲料原料环节产生。而对于这种易致动物性早熟的激素,很多饲料生产企业并没有专门检测方法。
  对此,北京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致婴儿性早熟的原因尚无法确定,而对于奶牛饲料的原料检测,对检测机构有明确检测标准。
  霉菌毒素检测存在漏洞
  前日,张先生称,添加雌激素不会给奶企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激素可能在饲料原料中产生。张先生介绍,奶牛的能量饲料很多是用玉米副产品加工而成,而玉米出现倒伏后,会发酵产生一种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这种霉菌毒素有雌激素作用,可以导致人或动物流产、性早熟。他称,国家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有强制性规定,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不能超过500PPB,“也就是单位重量的饲料里,玉米赤霉烯酮的重量不能超过十亿分之一。”
  张先生表示,常见的对人和动物有伤害的霉菌毒素有8种,玉米赤霉烯酮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饲料生产企业会自检其中的2到3种,然后再将饲料原料送到当地检测中心检查。但因为送检需要交费,自检又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力成本,同时送检并非强制性的,饲料生产商为节约成本逃避检查,“据我所知,全国有1万多家饲料生产企业,但送检的只是个别单位。”
  张先生介绍,国家对于赤霉烯酮的含量有严格标准,但对检测环节却没有强制性要求,两者衔接上有缺失。
  农业局称饲料有严格监管
  前晚,北京市农业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导致婴儿性早熟的原因尚无定论,不能判断是否与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有关。
  该工作人员称,对于饲料生产行业的卫生质量标准,农业部门一直有严格监管制度,对于业内人士介绍的霉菌毒素,检测机构也有明确的检测标准,“不会存在漏检的情况。”但玉米赤霉烯酮是否被纳入检测范围,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孟俊英 + 1 通过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9 1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饲料厂又要应付大量的检查和会议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奶业的打击可不能再往饲料中掺合,什么‘可能’‘也许’之类。行业受到的伤害还不轻吗?想让国外乳产品全线占领吗?卫生部已经公布奶粉合格,无直接关联,为什么还要怀疑上游的饲料?
有这么一些闲着没事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是源自饲料,也不一定是饲料厂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奶牛料往往使用大量的玉米副产品,胚芽粕、玉米纤维、颗粒粕、DDGS几乎都是浓缩了几倍的霉菌毒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5: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