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9|回复: 3

鸡传染性鼻炎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1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鼻、眶下窦和气管上部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大鸡比小鸡易感。本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0%.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淘汰率增加和产蛋量减少。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从数小时至3天,疾病往往很快传播到整个鸡群。

    小鸡病初体温升高达43℃,2~3天后降为正常,出现张口呼吸,流清鼻液,一侧或两侧面部、眼睑、眶下窦肿胀,结膜发炎,鼻腔有脓性干酪样分泌物,有恶臭味。病程长的出现角膜浑浊、失明。冠色苍白,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缩颈垂翅。有的将头插入翅下,蹲伏于一隅,食欲废绝,偶尔饮水。一般在3~5天内死亡,少数病程拖到7~14天,终因失明废食衰竭而死。存活者生长发育受阻,一般淘汰率在30%以上。

    成年鸡发病初期,厌食,闭目似睡,不愿走动,有浆液性鼻漏。病的中后期眼睑和面部出现一侧性或两侧性水肿。鼻腔有脓性恶臭分泌物。严重的整个头肿大,眼球陷入肿胀的眼眶内。有个别鸡肿胀延至颈部。公鸡肉髯肿胀。产蛋鸡群发病,产蛋急剧减少,可由70%降至20%,一般平均下降为25%左右。在发病初期鸡群死亡率不明显,但到病后期由于混合感染,发育不良,体质消瘦,死亡增加。

    病理变化 病鸡尸体消瘦,胸骨突出,多数消化道空虚无食物。脸部肿胀,眼、鼻流出恶臭的黏脓性渗出物,在鼻道和鼻窦内形成干酪样物。病变限于上呼吸道。病的后期气管和支气管可见渗出物。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肾、胃肠等均无严重病变。

    防治措施 采用"全进全出"和饲养批次之间彻底清洁、消毒是防治传染性鼻炎唯一可靠的方法。该病不通过胚胎传递,病原体在外界极易死亡,如不留带菌者则不难预防病原体的侵入。发病康复的鸡均应视为带菌者。大多数疫情是由于混群而引起的。应尽量饲养由本场孵出所需的后备鸡群。

    严格执行人员、用具、车辆的卫生管理制度。对病鸡尸体要作无害化处理。

    在寒冷季节不要为了保温而把门窗关紧致使通风不良。氨气积蓄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必要时可在室内加温。要保持通风,至少要定期排风。

    在传染性鼻炎疫场可以采用饲料添加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是敏感的,选择的范围较广。对不吃饲料的病鸡可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饮水如同饲料一样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每天可用0.1%高锰酸钾对饮水器进行消毒一次。

中国畜牧街 饲料,兽药,原料添加剂,养殖,大型专业在线畜牧市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angshizhu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5 08: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0: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应该怎么治疗呢?我们用红霉素配药,有时候不灵。

树枝 于 2010-8-15 10:17 补充以下内容

那应该怎么治疗呢?我们用红霉素配药,有时候不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磺胺间甲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22: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