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0|回复: 1

[饲料] 是否“叫停”玉米制汽油还该由市场说了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2 0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一则《石油委称玉米制汽油项目致物价上涨呼吁叫停》的财经新闻登上了众多网站首页要闻区,其中称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简称石油委)会长赵友山昨天向记者透露,石油委已上书国家发改委,呼吁立即叫停国内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项目。
  石油委是何组织?为何其要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项目?本来该是发改委或物价局关注的物价问题,怎么石油委也感兴趣?初看此新闻,想必很多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奇怪。
  按照新闻中的介绍,石油委的全称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企业会员组织,那么想必代表的是广大石油企业的利益。那么为何石油委为何要打着“玉米制汽油项目致物价上涨”的旗号呼吁发改委叫停该项目?
  石油委之所以要呼吁“叫停”玉米制汽油项目的主要理由是“汽车与百姓争玉米”导致国内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状况,并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而玉米制乙醇汽油的产量相对于国内的汽油需求来说微不足道。
  其实,玉米制汽油项目一直以来广为人们所诟病,主要原因在于这个项目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其实并不富余,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搞玉米乙醇汽油。说到底,我国未来潜在的粮食危机比可能的燃料危机更值得警惕。
  另外,如果没有国家对玉米制汽油项目“每生产1吨车用乙醇可得到1880元的国家补贴,并减免一切税收”优惠政策的话,目前生产玉米乙醇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合算的。比如,如果把生产时消耗的热(玉米发酵必须加热),以及种植时消耗的化肥、机械、灌溉、运输都折算成热当量,有时竟会发现生产出的玉米乙醇具有的能量比为了生产它而投入的能量还少。换句话说,生产玉米乙醇出现了能量的负增长,等于白折腾了。
  但是,这一广为诟病的玉米制汽油项目如果由石油委来提议“叫停”,总难免有利害相关方的嫌疑。有网友就称石油委此举是担心别的能源介入石油行业导致石油价格下降,甚至有网友称目前物价上涨的幕后“凶手”正是石油企业,而非玉米制汽油项目,恰恰由于油价的上涨才导致了一些物品价格的上涨。
  是是非非,各执一词。但是笔者以为,不管石油委呼吁“叫停”玉米制汽油项目的动机如何,目前是到了该认真讨论“玉米制汽油项目“的时候了。
  为了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曾在2004年联合出台政策,在黑龙江省等省区推广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项目,每生产1吨车用乙醇可得到1880元的国家补贴,并减免一切税收。
  但是,目前试点已经进行了近六年,该项目到底适不适合在黑龙江省继续试点?该项目的利弊到底在哪里?是不是还值得我们继续为该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并免税收?我们应该对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项目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
  依笔者来看,考虑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此项目不可大范围继续推广,至于在黑龙江省的试点是否“叫停”应完全交由市场来决定,如果不可由一纸行政命令而匆忙“封杀”。
  如果该项目经过技术、原材料的不断革新后,原料市场充足、成本低廉、产量巨大,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燃料油不足,那么这个项目自然可以经得起市场竞争活下去。如果原料有限、成本太高、超过了普通汽油价格,那么自然被市场淘汰。
  该项目在黑龙江的试点已经六年有余,应该说在技术上、操作上也已经比较成熟了,那么可以考虑对此项目停止财政补贴,或者将财政补贴转向使用木薯、麦秸等原料加工乙醇的项目中去,这样既可促进生物汽油的技术发展,又能解决汽车与百姓争粮食的问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2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这个委员会提出的出发点是什么,与人争粮生产燃料的做法肯定不符合中国实际,坚持非粮非木才是唯一的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5: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