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天气炎热。虽然在以往的技术性资料中都曾提到过夏季的管理工作,但是在现今疾病发展的窘势下,笔者不得不再次提醒广大养殖朋友,夏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详细如下:
一、新母鸡病:多发于高峰期的产蛋鸡,为今年的新病。发病时多伴有中暑症状,由于温度过高,鸡只缺水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低血钾症,出现死亡,死亡率不等,与养殖环境有关,夜间或凌晨死亡较多,死亡鸡只输卵管内大多有未产出的鸡单蛋,冠苍白,胸肌似水煮样,个内脏器官充血,卵泡充血,肺脏充血。
至今无特效治疗药物,建议多用“磷霉杆特”,“液维”,“解暑强肝灵”,VC粉或“冰爽”。可在夜间11:00-1:00之间,开两次灯,每次20-30分钟,让鸡只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死亡发生。白天温度过高时,可以喷水,降低鸡只体温。减少热应激。(注:当舍温超过28℃时易发本病,一般与中暑混感)
二、球虫和其它寄生虫病:由于气温较高,鸡只饮水增加,早成一定的拉稀状况,致使笼架下环境潮湿,利于球虫和其他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和感染,产蛋鸡感染,易发生免疫抑制病,造成鸡只消瘦,产蛋下降。青年鸡感染,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开产后鸡只产蛋,甚至没有高峰期,降低饲料转化率,加大养殖成本,给养殖户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损失。
建议:勤清粪,多消毒,注意舍内外环境卫生的管理,可分别在20、60、110日龄预防三次球虫,55、105日龄使用依维菌素“全驱”驱除各种寄生虫。如发现已感染,应及时治疗,要彻底,防止复发。
三、腹泻、拉稀、过料: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生,由于鸡新陈代谢旺盛,肠道较短,夏季饮水过多,易出现拉稀状况,时间一长,造成肠黏膜损坏,甚至脱落,进而出现过料和肠炎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所以应注意提前预防工作。可在料中加拌禽菌灵、益生素、四味穿心莲等中药,成本较低,适合长期应用,如已发生,可先用西药缓解一下症状,之后再用中药进行长期调理,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四、各种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肠炎型大肠杆菌、腹膜炎、坏死性肠炎、输卵管炎等,可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一旦细菌感染,会出现斑点蛋、稀便、过料、停产甚至死亡。一般为零星死亡。带来的损失也是较为严重的。
建议:定期使用抗大肠杆菌药物,以减少疾病发生。对症治疗,防治结合。
总而言之,夏季多发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各位养殖朋友一定要做好卫生、消毒、通风、降温和疾病预防等饲养管理工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