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99|回复: 7

[饲料营养] 关于加强对进口美国苜蓿草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 1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加强对进口美国苜蓿草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
  阅读次数:425 转发时间:2010-8-2 10:58:27
  质检动函[2010]58号
  关于加强对进口美国苜蓿草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近日,江苏检验检疫局从一批进口美国苜蓿草中检出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该病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检疫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日本、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国内仅在新疆自治区局部分布。苜蓿黄萎病菌致病力强,病原菌可随病残株或种子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紫花苜蓿、马铃薯、番茄、甜菜、黄瓜、辣椒等多种寄主植物。中国栽培的所有苜蓿草品种均为易感品种。总局已通报美方,并要求美方立即暂停生产该批苜蓿草的注册登记企业(USDA090501 Triple C Farms, LLC)的对华出口业务。中方将拒绝接受其4月18日及以后离开美国港口的货物。
  为防止苜蓿黄萎病菌传入,现发布加强对进口美国苜蓿草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
  一、各局暂停受理2010年4月18日及以后启运的来自美国“Triple C Farms, LLC”公司的苜蓿草报检。
  二、加强对进口美国苜蓿草的检验检疫力度,特别要加大对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有关检疫技术问题可咨询江苏检验检疫局。
  三、确认检出苜蓿黄萎病菌的,对有关货物做除害、退回或销毁处理,并及时上报总局。
  四、本警示通报涉及商品HS编码为:1214900000。在总局解除本警示通报前一直有效。
  特此通报。
  二〇一〇年 四月十六日
  附件
  苜蓿黄萎病菌简介
  一、分类地位
  1、学名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
  2、异名 V.albo-atrum var.coespitosum Wollenw.
  V.albo-atrum var.tuberosum Ruooph
  3、英文名 Verticillium wilt of alfalfa
  Verticillium wilt of lucerne
  Verticillium wilt of hop
  Verticillium wilt of tomato
  病原菌隶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o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淡色菌科(Moniliaceae),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二、寄主
  病原菌的主要寄主为一些经济作物,如紫花苜蓿(lucerne)、马铃薯(potato)、蛇麻草(hop)、番茄(tomato)、甜菜(sugarbeet)、黄瓜(cucumber)、甜椒(pepper)、黄杨(yellow poplar)、挪威枫(Norway maple)、枫树(sycamore)、花椰菜(cauliflower)等。病原菌根据寄主的不同至少可分为2个致病型,苜蓿致病型以及其它寄主致病型,但侵染苜蓿的致病型寄主范围相对狭窄,具有较强的寄主专化性。
  三、分布
  最早于1918年发现于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传入西欧大陆和英国并进而向东欧、南欧扩展。1962年曾一度传入加拿大,但未能定殖。1976年突然在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流域发现大批病株,翌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发现多处病田。1980年传入日本北海道。该病菌现分布在日本、欧洲各国、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尔伯特、萨斯喀彻温、安大略、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新布瑞斯威克等省)、美国(华盛顿、俄勒冈、爱达荷、蒙大拿、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纽约、怀俄明等州)、墨西哥、新西兰。
  四、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白色至浅灰色,绒毛状,后因形成黑色休眠菌丝,菌落中部变黑褐色。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无色,至淡色,但在植物基质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暗色。梗上每节轮生2~4个小梗,可有 1~3轮。小梗20~30(-50)×1.4~3.2μm,其端部(产孢瓶体)连续产生分生孢子,聚集成无色或淡色易散的头状孢子球。有时小梗发生二次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圆筒形,无色。单孢,但少数孢子有1隔,大小为3.5~10.5(-12.5)×2~4μm。本菌产生暗褐色至黑色休眠菌丝,直径3~7μm,分隔规则,隔膜间膨大,呈念珠状,有时集结成菌丝结或瘤状菌丝体,不产生厚垣孢子和微菌核。
  病原菌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生长适温为22.5℃,在30℃时不能生长。但是,自苜蓿上分离到的菌株生长适温较高,为25℃在20~25℃范围内生长良好,在15℃和27℃生长较差,在5℃和33℃时停止生长。在PLYA(梅干煎汁酵母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温度为20~27℃,培养20天后生成暗色菌丝体,培养温度为10℃或15℃时,延迟数周后,方能形成。
  五、传播途径
  苜蓿黄萎病菌传播途径较多,种子带菌是黄萎病菌远距离传播、特别是传入无病地区的主要途径。病区种子普遍带菌。带菌方式除前人报道的种子表面带菌和混杂病株残片外,美国和加拿大学者都证实种子内部带菌。据Christen(1982)测定,变色小种子内部带菌率高达25%,大小正常的种子带菌率甚低,带菌部位为种皮外珠被的骨状石细胞,种子间夹杂的病株茎杆、花梗和荚的碎片均带。此外,病田收割的苜蓿干草和加工制成的脱水苜蓿粉也都带菌,病菌干燥处理后仍然存活,有可能进行中、远距离的传播。
  苜蓿黄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农业机械工具和人畜携带病田土壤和病株残体是最有效的田块间传播途径。病原菌通过羊的消化道后仍能存活,因而饲喂病草后得到的畜粪也可传病。田间病株周围土壤带菌,邻近健株根系与病株根系或带菌土壤直接接触后可被病菌侵染使田间病株不断增多。
  苜蓿黄萎病菌还可由风、灌溉水和昆虫传播。田间上一季遗留的病株残茬和当季被侵染但已坏死的苜蓿叶片、叶柄和茎杆有温湿条件下都能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或灌溉水传播引起再侵染。Huang等(1981)首先发现昆虫可传播分生孢子,豌豆蚜(Acyrthosiphon plsum)、苜蓿象甲(Hypetapostica)、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以及其他多种昆虫都是有效的传病介体。
  苜蓿黄萎病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土壤中病残体和带菌种子,病原菌由根部侵入并迅速进入寄主维管束组织,在导管中产生孢子和菌丝体,传输扩展到整个茎部,造成系统发病。在当季收割后的残枯上和病株已坏死的茎、叶上都能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流水和昆虫传播后进行再侵染。孢子降落在没有伤痕的叶片表面,不能系统侵染和表现症状。人工接种试验表明,叶片伤后接种,可以发生系统侵染,出现典型症状。在系统发病植株中,病原菌可由维管束进入荚和种皮,造成种子内部带菌。另外,苜蓿切叶蜂等授粉昆虫,可将病原菌分生孢子传给花器,病原菌定殖在柱头和花柱顶部,潜伏下来,当荚变黄时,才由残留花柱组织侵染荚和种皮,也可能造成种子内部带菌。
  种植感病品种,土壤带菌量大,田间郁蔽,灌溉增多、田间积水,天气凉爽多湿等因素都导致黄萎病严重发生。
  六、检测方法
  (一) 针对带菌种子,可采用以下方法琼脂培养基检验法和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其它样品可参照进行。
  1、琼脂培养基检验法
  供检样品种子用含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或其他消毒剂表面灭菌后,用无菌水充分洗涤,置于PLYA培养基或Christen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保持22℃,培养14天左右,根据菌落特点和分离菌形态,检出带菌种子。检查时由培养皿底部观察,带菌种子周围的菌落有暗色休眠菌丝体形成的辐射状结构。必要时可挑取病原菌镜检鉴定。
  PLYA 培养基(简称梅干煎汁培养基)配方如下:梅干煎汁100ml、酵母浸膏1g、乳糖5g、琼脂30g、蒸馏水900ml。制取梅干煎汁需将50g梅干切成小片,在100ml水中煮沸30分钟,梅干渣滓榨出汁液后弃去,煎汁调至pH5.8~6.0备用。
  Christen选择性培养基配方如下: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L-山梨糖2g、 L-天门冬素2g、K2HPO41g、KCl0.5g、MgSO4·7H2O0.5g、Fe-Na-EDTA0.01g、75%五氯硝基苯1g(有效成分)、牛胆汁0.5、NaB4O7·10H2O1g、链霉素0.3g,高压灭菌后pH值调至5.7。2,4-D
  2、吸水纸培养检验法
  用0.2%2,4-D钠盐溶液浸渍吸水纸(滤纸),然后将吸水纸铺在9cm直径的塑料培养皿底部,作成培养床。苜蓿种子不经表面消毒直接置床,每皿等距植入25粒种子,然后将培养皿移入20~25℃条件下培养。每昼夜用黑光灯(或日光灯)照明12小时,10天后取出培养皿,用实体显微镜(25~50×)逐粒检查种子,根据菌落特征,主要是轮枝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着生的状态,检出带菌种子。上述琼脂培养基检验法适于检验内部带菌种子,对瘦小变色的种子应作重点检查。若必需检查种子外表带菌,则可先用灭菌水洗涤种子,取定量洗涤液在Czapek培养基平板上展布培养,然后选取类似轮枝孢菌落,挑取孢子接种PLYA培养基或Christen选择性培养基,作进一步检查。2,4-D吸水纸培养法适于快速检验大量种子,所检出的具有轮枝结构的带菌种子,有可能带有其他种类的轮枝孢属真菌或类似菌,需要时亦可挑取孢子接种琼脂培养基,进一步鉴定。
  (二)针对植物组织,可参照SN/T 1145-2002 8.1.3.3推荐方法进行组织块分离培养。
  (三)PCR检测方法,参照ZHANG(2005)方法,可向江苏局咨询。
  (四)致病性测定。按照SN/T 1145-2002中的规定,对于分离获得的菌株,须做致病性测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绿缘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2 1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非常感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苜蓿黄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外来物种病害,我们统统拒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朋友说得没错呀!
来年息呀:15862727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狠揍美国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也不能台绝对呀!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09: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来病虫害入侵比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谨慎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13: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