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28 15: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淀粉糊化度分析方法
原理简介: β-淀粉酶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糊化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及β-糊精,转化的糖量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成比例。用铁氰化钾法测其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淀粉的糊化度。
1. 仪器和设备
1.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1.2 恒温水浴锅:可控温度40±1℃
1.3 定性滤纸:中速
1.4 碱式滴定管:25ml(刻度0.1ml)
1.5 移液管:2ml、5ml、15ml、25ml。
1.6 玻璃漏斗:φ6cm
1.7 容量瓶:100ml。
2. 试剂与溶液
2.1磷酸盐缓冲液10%(V/V)(PH=6.8)
甲液:溶解71.64g磷酸氢二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乙液:溶解31.21g磷酸二氢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取甲液49.0ml和乙液51.0ml合并为100ml,再加900mL蒸馏水即为10%(V/V)磷酸盐缓冲液。
2.2 β-淀粉酶溶液 60g/L
溶解6.0gβ-淀粉酶(PH=6.8,40℃时活力大于8万单位,细度为80%以上通过60目)于100ml 10%磷酸盐缓冲液中成乳浊液。(β-淀粉酶贮存于冰箱内,现用现配)
2.3 硫酸溶液 10%(V/V)
将10ml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4 钨酸钠溶液 120g/L
溶解12.0g钨酸钠于100ml蒸馏水中。
2.5 碱性铁氰化钾溶液 0.1mol/L
溶解32.9g铁氰化钾和44.0g无水碳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存于棕色瓶内。
2.6 醋酸盐溶液
溶解70.0g氯化钾和40.0g硫酸锌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再缓缓加入200ml冰乙酸并稀释至1L。
2.7 碘化钾溶液 100g/L
溶解10.0g碘化钾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氧化,贮存于棕色瓶内。
2.8 硫代硫酸钠溶液 C(Na2S2O3)= 0.1mol/L
溶解24.82g硫代硫酸钠和3.8g硼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存于棕色瓶内(此溶液放置二星期后使用)
2.9 淀粉指示剂 10g/L
溶解1.0g可溶性淀粉于煮沸的100ml蒸馏水中,再煮沸2分钟冷。
3.分析步骤
3.1 分别称取试样1.0000±0.0003(淀粉含量不大于0.5g)二份,置于二只150ml三角瓶中,标上A、B。另取一只150ml三角瓶,不加试样,作空白,并标上C。在这三只三角瓶中各用加入40±1.0ml磷酸盐缓冲液。
3.2 将A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0min,取出快速冷却至60℃以下。
3.3 将A、B、C置于40±1℃恒温水浴锅中预热3分钟后,各用5ml移液管加入5±0.1ml β-淀粉酶溶液,保温(40±1℃)1小时(每隔15分钟轻轻摇匀一次)。
3.4 1h后,将三只三角瓶取出,用移液管分别加入2±0.1ml硫酸溶液摇匀,再加入2±0.1ml钨酸钠溶液摇匀。并将它们全部转移到三只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荡洗三角瓶3次以上,荡洗液也转移至相应的容量瓶内)。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并贴上标签。
3.5 摇晃容量瓶,静置2min后,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留滤液作为下面测定试样。
3.6 用5ml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滤液5±0.05ml,放入洁净的150碘量瓶中,再用15ml移液管加入15±0.05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后置于沸水中准确加热20min后取出,用冷水快速冷却至室温,用25ml移液管缓慢加入25±0.1ml醋酸盐溶液,并摇匀。
3.7 用5ml移液管加入5±0.05ml碘化钾溶液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变成淡黄色,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兰色消失。各三角瓶分别逐一滴定,并记下相应的滴定量。
3.8 结果计算
所测试样糊化度α(%),按下式计算:
α= ×100
式中:P—空白滴定量,ml;
m—完全糊化样品溶液滴定量,ml;
n—样品溶液滴定量,ml
3.9 精密度
每个试样取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双试验的相对误差:糊化度在50%以下时,不超过10%;糊化度在50%以上时,不超过5%。
注意事项:
a. β-淀粉酶在贮存期间内会有不同程度失活,一般每贮藏三个月测一次酶活力。
为了保证样品酶解完全,以酶活力8万单位,酶用量300mg为准,如酶的活力降低,酶用量则按比例加大。
b. 在滴定时,指示剂不要过早加入,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同一样品滴定时,应在变成一样的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问津居士 于 2010-8-28 15:04 补充以下内容
这是论坛里找的,我还没测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