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和优秀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比较
指标
普通母猪 优秀母猪
流产率% 2-3 1-2
空怀率% 2-3 1-2
问题母猪率% 2-3 1-2
返情率% 6-12 2-8
分娩率% 78-85 90
非主动淘汰率% 10-20 5
年产仔窝数(胎) 1.96-2.1 2.2-2.4
年平均窝产仔数(头) 8.5-9.5 10.5-11
年断奶健壮活仔数(头) 17-22 25.2
乳猪死亡率% 8-10 <8
断奶到配种间隔时间(天) 8-10 5-7
2 挖掘猪场利润的潜力空间
占猪场20%的母猪能创造80%的猪场利润,做好母猪保健最关键。
(1)控制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年产胎次
年非生产天数:一年中繁殖母猪处于非怀孕期和非哺乳期的天数总和。
群体年产胎次=365天÷(114天+21天+6天+X)×89%,其中X代表母猪胎非生产天数。
当X=10时,群体年产胎次=365÷(114+21+6+10)×89%=2.15胎/年
当X=25时,群体年产胎次=365÷(114+21+6+25)×89%=1.96胎/年
以500头基础母猪场,平均每头母猪窝断奶11头仔猪,21天断奶为例。高水平猪场比一般猪场每年多出栏:
(2.15胎-1.96胎)×11头×500头=1045头。
(2)提高母猪妊娠分娩率
配种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100%
管理良好的猪场母猪分娩率比管理较差的猪场的分娩率要高2-5%。
以500头基础母猪场,平均每头母猪窝断奶11头仔猪,平均年产胎次为2.3窝为例,由高水平猪场比一般猪场由于提高分娩率每年多出栏(按平均3.5%计算):
3.5%×2.3×11头×500头=442.8头。
(3)搞好母猪保健,降低非主动、非正常淘汰率
规模猪场为了调整基础母猪群的胎次结构,提高母猪生产绩效而主动淘汰母猪,一般正常淘汰率为30%。管理水平比较差的猪场除了需要正常淘汰母猪外,还因死亡、疾病或跛行等各种原因引起母猪发情配不上种、二次受孕率低、返情率比较高、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等必须淘汰母猪,称非主动淘汰母猪。
非主动淘汰率(%)=非主动淘汰母猪数/母猪总数
管理良好的猪场非主动淘汰母猪率不会超过5%,而管理较差猪场的非主动淘汰率要有时高达10-20%,相差5-15%。
以500头基础母猪场,平均每头母猪窝断奶11头仔猪,平均年产胎次为2.3窝为例,高水平猪场比一般猪场因降低了非主动淘汰母猪数而每年多出栏(按平均提高10%计算):
10%×2.3窝×11头×500头=1265头。
(4)搞好母猪生殖保健,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管理良好的猪场主动淘汰母猪率为30%,通过搞好母猪生殖保健,防止生殖功能衰退,有效的延长母猪使用年限一年,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益。
以500头基础母猪场,平均每头母猪窝断奶11头仔猪,平均年产胎次为2.0窝为例,将正常淘汰母猪的一半延长一年淘汰提高年出栏仔猪数:
30%×50%×2窝×11头×500头=1650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