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兔的寄生虫病,首要的是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养兔者应对所在兔场及地区兔的寄生虫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并掌握不同寄生虫的流行特点:① 流行季节,大部分蠕虫和球虫可全年发病;而蝇蛆病多在夏秋季,蜡病则多在秋冬及梅雨季节。② 感染途径,大部分线虫、绦虫和球虫是经口吃人感染性虫卵而感染;吸虫多因吃到或饮用含有囊坳或尾坳的水生植物、江河水而感染;蜡、虱、蚤等则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③ 不同虫体在不同发育阶段以不同形式排出体外,它们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同;发育至感染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例如,球虫卵囊刚从体内排出时无感染力,必须经过2~3 日的发育才具传染性;而兔吃到肝片吸虫卵则不会得肝片吸虫病,因为虫卵必须经过中间宿主― 螺体内发育至尾拗,再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发育成囊坳才能传染兔。④ 兔的年龄、品种、营养状态不同,也影响寄生虫的感染和流行。此外,还涉及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如自然灾害及目前兔的贸易交往频繁,也使兔的多种寄生虫病有扩大流行的趋势。
要消灭兔的寄生虫病,必须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实践中较有效、可行的措施是计划驱虫。它具有消灭传染源、防止病原扩散和治疗病兔的双重意义。一般在春秋两季应进行两次全群普遍驱虫。丙硫咪哇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是较理想的驱虫药物,它可以驱除线虫、绦虫、绦虫蝴及吸虫。仔兔最易暴发兔球虫病,死亡率高,应重点预防,以提高仔兔成活率。仔兔从断奶至3 月龄止,每日可服用氯苯肌1 片(有些兔场的兔球虫对氯苯肌已产生抗药性,可试用其他抗球虫药)。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更要加强兔球虫病的预防(详见兔球虫病)。兔蜻病是危害养兔业的又一严重寄生虫病,预防和根治本病是一大难题,因兔不耐药浴,目前只能通过定期全面普查,发现病兔及早治疗,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疗效较好(详见兔蜡病)。
驱虫药的选择原则:① 高效。经1~2 次用药就能彻底驱除兔体内的寄生虫。② 低毒。对兔有较小的副作用,药物在兔体内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不污染环境。③ 广谱。最好一种驱虫药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例如,丙硫咪哩可以驱除多种线虫、吸虫、绦虫等。也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驱虫药联合使用,从而扩大驱虫范围。④ 价廉。⑤ 使用方便。特别是在大群驱虫、杀虫时,方便的驱虫方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驱虫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① 使用驱虫、杀虫药物要求剂量准确;② 驱虫后对病兔应加强护理和观察,必要时采用对症治疗,并及时解救出现毒副作用的病兔;③ 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并肯定药效和安全性后,再进行全群驱虫;④ 驱虫同时要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