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除了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以外,其正常游动、觅食和避敌、避害、逃逸以及鱼类抗恶劣环境、抗击病原体侵袭、受伤和患病时修复被损害组织等都会大量消耗体内的营养物。因此,鱼类会不停的摄食以补充自身的需要。鲤鱼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若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过剩、不足或者变质都会影响鲤鱼的正常生长,甚至发生病变死亡。而有些养鱼户可能误认为是其它鱼病引起的,
错投药物,贻误时机。因此,当鱼出现异常情况时,养鱼户也要考虑到是否和某种营养成分有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目前主养鲤鱼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有以下几种:
1 萎瘪病(瘦背病)
1.1 病因。①由于放养过密,饵料不足,部分鱼苗或苗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致使鱼类发生此种疾病;②由于饲料中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E 等,或由于饲料中脂肪被氧化产生醛、酮、酸等有毒物质,某些维生素被破坏,引起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下降;③长期投喂营养不平衡的饲料。
1.2 症状。病鱼往往在池边缓慢游动,无力摄食。病鱼鱼体干瘪,枯瘦,头大体小,鱼体背部消瘦,甚至象刀削一样,鱼体两侧肋骨可数,鳃丝苍白。严重贫血,活动迟缓,体色发黑。肌肉水分含量高,肝脏组织明显变化,功能衰退,生长季节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严重者可造成鲤鱼越冬死亡。
1.3 防治方法。①合理调整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足够的饲料;②越冬前要使鱼类吃饱,长好,尽量缩短越冬期停止投饲的时间。
2 脂肪肝
2.1 病因。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饲料主要成分不足或过多,饲料的主料配方与鲤鱼的营养标准匹配不合适;②饲料中的油脂添加过多;③投喂量过大,营养过剩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
2.2 症状。患病鱼体短、肚子大体内积累大量脂肪,肝脏、肠管表面有脂肪组织块积累,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组织空泡化,有白色点状物,死亡很少。解剖后发现腹腔内积满脂肪,引起肝脏脂肪浸润,肝肿大,肝解毒能力下降,鱼类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差,越冬易死亡。
2.3 防治方法。①不可单纯考虑价格因素而选用低蛋白、高能量饲料和非全价配合饲料;②应选用稳定性好、配比合理、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
3 营养引起的综合症
3.1 症状。体表、头后、尾柄部、背中部鳞片疏松、脱落。体色深浅不一,有灰色、黑色、深绿色。尾鳍腐烂、嘴边发白、溃烂。鳃腐烂,呈黑红色,表面蒙一层白膜。内脏病变,肝萎缩,绿色变浅为白色、黄绿色,胆囊变大、变黑。不能运输、动网,否则鱼体出血,或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3.2 病因。①饲料配方不合理,某些维生素的不足或过多,氨基酸的不足、不平衡或有有毒物质;②饲料氧化后的中毒症,饲料原料保管不当,造成氧化或饲料霉变、腐烂;③加工、贮存、投喂中造成的维生素损失;④鱼生长快,营养跟不上;⑤水体环境污染或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以及杀虫剂。
3.3 防治方法。①根据鲤鱼对各营养物质的需求,制定合理科学的配方,营养既全面还要平衡;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钙、磷、铁、钾、铜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添加量一般为2%;③投饵要投喂无毒、清洁,没有腐败、发霉的饲料。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方式投喂;④不乱用、滥用药,不提倡将药物加到饲料中长期使用,提倡科学用药;⑤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体理化因子指标正常。加水时注意用无工业污染的水体,定期用光合细菌、沸石粉或生石灰调节水体。
宁夏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郑海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