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自畜牧商贸网站:中国畜牧街(www. xumuj.com)
(一)温室水泥池的建造 每口池面积80~100 平方米池深1 . 2 米,池中央应有排污口和排污排水管道,有独立的进水系统,水位能保持1 米。温室结构可用钢架或毛竹搭建,顶部里层用无结尼龙网覆盖后盖上两层薄膜,再盖上无结尼龙网和遮阳网。温室两头各装两个排气扇和窗户,便于通风换气。另设加温池锅炉和加热管道等。新建水泥池应先脱碱,然后用小鱼试水,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把池子冲冼干净,注水下苗。注水时应用80 目的筛绢网过滤,使用前认真检查氧气、水质和加温设施的运转情况。
(二)生物饵料的培养 温室培育河豚苗所需生物饵料只能在露天池塘中培育,池塘面积不宜过大,要求也不高。首先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消毒,清塘后注水,并将发酵过的畜禽粪便放入塘中,天气晴朗则3~5 天后即为轮虫繁殖的高峰期,反之时间延长,应使轮虫繁殖的高峰期与鱼苗下池时间同步。畜肥投放量一般老池塘为100~200 千克,新开的池塘为250~400 千克,以后视水质情况和轮虫的密度相应地追施一定数量的畜肥,保持轮虫高峰时间的延长。随着鱼种的长大需同步培育小型和大型枝角类、桡足类等。
(三)苗种培育和日常管理初孵仔鱼在水温23 ℃ ~25 ℃ 条件下,经4~5 天后已基本能平游,这时就可进水泥池培育。在仔鱼进池前一天,注入处理后的水35 厘米,用300 目绢网做成的生物饵料网捞取轮虫,经150 目的绢网过滤后放入仔鱼培育池。仔鱼下池时水温差不能超过士1 ℃ ,几小时后就可以投喂蛋黄和轮虫。仔鱼的放养密度为500 尾/立方米水体,轮虫的投放密度为30~40 个/升。蛋黄每次投喂l~2 个,并用250 目的绢网过滤后,用农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每天查苗1 次,用白瓷脸盆随意捞取,查看仔鱼体质和轮虫的密度,然后决定每天每次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一般每天投喂2 次。在投喂轮虫10 天后,就可以投喂一些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以后逐渐投喂大型桡足类。在投喂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同时,可添加少量的人工配合饵料。平时做好水温、水质等情况的日常记录,保持室内通风干爽,水温保持23 ℃~25 ℃ 。
(四)分养管理 经过20~25 天的培育,苗种可达2~3 厘米,这时出现大小苗分化,应立即分池稀养,分养应选择晴朗天气,操作时应轻快,计数时应带水操作,分养的密度为30 尾/平方米左右。分养后要进行强化驯饵,用人工配合饵料经逐步驯食来完全代替生物饵料。驯食应有耐心,每天从6 时开始到19 时结束,每2 小时1 次。上午和下午驯食结束后应该投喂少量的生物饵料,以防止驯饵时的遗漏和放饵时的不适应,防止大小苗互残而影响成活率。分养20 天后由于摄饵积极性差异和摄饵量的差异,大小苗悬殊越来越大,应再分养1 次。“捕大留小”,大苗作1 龄鱼种培育或直接进入成鱼养殖,小苗加强驯饵以提高成活率。
(五)鱼病防治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由于相互残食有时会发生水霉病,由于高密度有时会发生小瓜虫病。治疗以用浓海水并升温的办法较好。海水盐度为5 % ,同时将水温慢慢地升到25 ℃ ,并保持一段时间,效果很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