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79|回复: 6

[饲料] 美国企业垄断中国70%种子市场 不断扩张试图全面控制中国种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难想象,种子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制高点”;更不难想象,“制高点”就有一堆人去争抢;接着不难想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种业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良种有力推动粮食增产

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

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的提升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搜集保存了39.2万份资源,为育种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九五”以来,国家利用种子工程建设了26种作物100个育种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创制了1万多份具有应用价值的育种材料,启动了转基因重大专项、行业科技专项和36种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研发能力。

近十年来,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近1500个,授权新品种保护2595件,新品种更新更换了2—3次,良种覆盖率由“八五”期末的80%提高到95%以上,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良种结硕果。在粮食主产区和西北、西南、华南制种优势区建设相对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58个,推动商品种子繁育生产能力由100亿斤提升到160亿斤,商品种子供应率由90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商品供种率达到100%。小麦由农民自留种发展到60%的商品供种,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种子企业“多小弱”

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

近年来,种子企业产权多元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由2001年的1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90多家。种业前50强企业的种子经营额由2001年30多亿元提高到目前140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5%提高到25%以上。其中,隆平高科[18.64 4.25%]的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德农种业的玉米种子销售量已占全国玉米市场份额的9%。种子市场价值从2001年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多亿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

然而,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企业发展“多小弱”。

多: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共8700多家,而美国仅1100多家,印度600多家。

小:我国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美国前20家种子企业垄断了其70%的市场,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1/15。

弱:品种是企业的核心力,而我国种业的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目前我国99%的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最具研发能力之一的登海种业[50.44 1.49%]每年科研投入仅2000万元左右,而美国先锋公司年研发投入达数亿美元。

造成种子企业“多小弱”的原因,一是种子企业进入市场不足10年,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二是现有育种资源和人才多集中在公共科研单位,对企业的育种创新支持不够。三是绝大多数种子企业没有自主品种,侵权行为严重,挤占了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发展空间。

“单位育种”五大问题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品种选育水平相比,我国的品种选育水平要落后20—30年

受资源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技术路线单一、方法落后,以及育种目标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等因素影响,多数作物育种创新能力不强,品种抗逆性弱、商品品质不高、同质化严重。

我国88%的农作物杂交品种由科研教学单位选育,而“单位育种”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基础性研究薄弱。目前80%左右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到商业化育种等应用研究,而种质资源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以及常规作物育种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

二是商业化育种集成度低。目前品种研发的项目资源、材料资源和人才资源过于分散,品种研发多以课题组式的育种方式,在育种效率和效果上难以与国外大企业工厂化、团队式的育种方式相比。

三是评价体系不科学。现行科研评价机制的导向是,科学研究主要以品种审定、发表论文为目的。导致科研工作者热衷于“短、平、快”,导致品种“多、乱、杂”,突破性品种少。

四是产学研脱节。少部分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开始商业化品种选育,但企业在获得育种优势资源和国家投资、稳定人才队伍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之公共财政投入科研单位搞商业化育种,和企业育种进行不公平竞争,影响了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

五是科研办企业有缺陷。科研单位利用公共财政投资选育出品种后,自己办企业经营,或是将品种转让给一家甚至多家企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据中国农科院农经所调查,目前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注册了3000多家种子公司,多数科研单位办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其行政经费不足,不是为了壮大产业,很难成为推动种业发展的主力军。
外资正向源头进军

通过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多种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国优异资源

从90年代开始,外资逐步进入我国种业,对丰富我国农作物品种、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经过一段“潜伏”之后,目前外资进入呈快速发展势头,我国种业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外商投资设立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共有35个,其中经营玉米种子的5个、蔬菜花卉种子26个。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投资重点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二是投资环节由生产经营向科研育种延伸;三是投资形式由合资向并购发展;四是投资布局由城市向主产区推进。

美国先锋公司现已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建立了3家种子企业。其选育的“先玉335”玉米品种以脱水快、丰产性好和谷物收购价格好的优势,仅用3年时间就迅速成为我国第三大玉米品种,2009年种植面积达1900万亩。此外,孟山都、先锋、先正达、利玛格兰和拜耳等外资企业与我国科研单位合作,通过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多种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国优异资源,试图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种业。(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魁罡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7-11 1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企业垄断中国70%种子市场?好可怕。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2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2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国家采取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吓人,不知道是真是假,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经费,成果么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达到70%,但必须警醒外国人得侵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2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猪也一样,我们这里全是美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2: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