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制粒的文章,上面的几个观点不是很理解,也不太赞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 特别是红字部分,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
1)
环模与压辊的直径与制粒能耗的关系环模的直径与制粒机的动力配备直接相关。配备动力大,则选用的环模直径就大;反之则小。环模的直径确定后,压辊的最大直径(双辊)dmax≦D/2+△d(D:环模直径;△d:压辊轴的偏心距)。绝大多数的制粒机选用压辊直径都逼近于上述值。因为压辊直径越大,抓料能力越强,挤压力亦大,生产能力也高。 大直径环模和压辊,由于增加了压模的有效工作面积和压辊的挤压作用,可提高饲料的生产效率,降低磨损费用。不同环模、压辊直径与电耗的关系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小直径的环模、压辊比大直径环模、压辊电耗高。因此,使用大直径环模和压辊是降低制粒能耗的一项有效措施。 2)
环模的直径与使用寿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环模的直径与使用寿命成线性关系,环模的直径越大,环模的使用寿命越长。从而可以降低环模和压辊的磨损费用。环模直径Φ520mm与Φ420mm相比,生产每吨饲料可减少环模和压辊成本20-25%。 3)
环模线速度与模孔之间的关系 环模的转速是根据原料的特性和颗粒直径的大小来选定的。根据经验,模孔直径小的环模,应采用较高的线速,而模孔直径大的环模则应采用较低的线速。环模的线速,会影响制粒效率、能耗及颗粒的坚实度。在一定范围内,环模的线速提高,产量增大、能耗提高,颗粒的硬度指数上升。一般认为,模孔直径为Φ3.2~6.4mm时,压模的最高线速可达到10.2m/s;模孔直径为Φ16~19mm时,压模的最高线速应限制在6.1~6.6m/s。而在实际应用中,国内外厂商选用的环模线速均在3.5~10.2m/s。而一机多用的情况下仅使用一种线速度,是不能适应不同种类饲料加工的要求的。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型颗粒机生产小孔径颗粒饲料时质量不如小型颗粒机效果好,尤其是在生产直径Φ2.5mm以下的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时特别明显。究其原因,可以认为是环模的线速过低和压辊直径过大是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压制物料穿孔速度过快,从而影响硬度和粉化率指数。CPM等多家公司采用可调双速传动,以适应不同孔径和原料的加工需要,获取最佳的生产效果,提高颗粒机的通用性。国外还有多家公司采用同一种机型配置2-3种不同的环模线速,供客户选择,以适应不同的专业生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