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价已经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点此分享给朋友]
状态, 半死不活
本帖最后由 李万辉 于 10-6-27 09:40 编辑
第一,猪舍面积有增无减。各位往往只是关注母猪的存栏,其实母猪的基数还是受兰舍面积左右的。养猪人现在即使杀掉一半母猪,好的行情也不过一年,只要行情好,人人都会上母猪。所以,只要兰舍面积不减少猪市从此无阳光。可怕的不是有多少母猪,而是以后能存多少母猪。
第二,猪市生产规模不会减小只会增加。人们都认为,长期低迷会使得一部人资金链断裂而退出。我不这样认为。甲养殖户退出了,其养殖设备和养殖兰舍不会自动消失,为了偿还债务,甲会将猪舍出售,那么乙此时购进猪舍。也就是说,从业者的退出并不导致猪市整体产量减少到理性水平。
第三,当“逆向思维”成为“群众观点”的时候,猪市开始癌变。现在很多人都不甘心,都在调整母猪结构,蓄积力量等待下次大涨。如果人人“逆向思维”那么就是'跟风“成为主流,且会长期成为主流。
第四,养殖户不是那么容易退出的。国家大力支持”规模化“的春风之下,是个人都想把自己的猪场搞大。这些年,各地猪场遍地开花,这些猪场套牢了一大部分的人。如果退出,那么猪舍怎么办?在低迷时期退出猪舍卖不起价格,所以很多人会铤而走险!
第五,国家补贴犹如鸦&*片会继续蛊惑养猪户”坚持不懈“。
第六,国家希望这种状况继续维持。人们可以吃到便宜肉了,CPI没压力了,国家是处处得好处。
第七,猪肉替代品的出现。有些人以为猪肉没有替代品。我认为替代品非常的多,比如牛奶。年轻人为了保持形体也节制着,少年儿童每天喝完牛奶就已经营养过剩了,何况各种零食的诱惑远远大于猪肉。因此,只有人口的增加才能带动猪肉消费的缓慢上升,而这个增量小的可怜。
第八,舆论对于养猪业的错误认识。政府对于这方面缺乏宣称,使得消费者对猪肉怀有一定程度的戒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