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近年来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情况,进一步理清“十二五”全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明确重点支持的领域和关键点,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处于2010年4月24日在北京永安宾馆组织召开了“水禽良种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处谢双红处长主持了会议,计划司行业二处陈章全与崔泽民处长、全国畜牧总站王志刚处长等领导,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侯水生、卢立志、何大乾、胡胜强研究员与陈国宏、王继文教授及民营企业浙东白鹅研究所陈维虎研究员等专家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水禽良种工程、水禽品种改良计划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就我国未来水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十二五”水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方向、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点、支持项目的区域布局及相关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会专家、领导畅谈了各自的主要观点。本次会议使参会专家、领导对我国水禽良种工程建设目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我国水禽良种工程建设应根据我国水禽食品消费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良种发展规划。我国的水禽食品消费具有多元性特点,烤、卤、酱鸭鹅肉食品与多种鸭蛋加工食品的市场消费量巨大,不同食品类型对水禽品种的性能特点要求不同,应依据我国未来水禽食品市场需要发展水禽品种。中国水禽网(waterfowl.org.cn)(2)根据我国水禽产业发展对品种多元化需求的特点制定良种发展规划。我国水禽产业已经进入到由数量向质量、由产量向品质方向的转型阶段,应重点培育肉蛋品质优良、生产量适中、饲料转化效率高、抗病性与抗逆性强的水禽品种或品系,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中国水禽网(3)应根据目前我国水禽品种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水禽良种发展规划。我国有丰富的水禽品种资源,但是由于水禽育种资金投入太少,致使新品种或品系培育困难。而外国公司利用我国北京鸭遗传资源培育了新的北京鸭配套系,已经占领了我国大体型肉鸭80%以上的市场,年出栏量达到约20亿只。因此,制定水禽良种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并解决水禽品种不适应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需求问题,包括肉鸭、蛋鸭、肉鹅、番鸭的育种问题。中国水禽网
(4)目前我国水禽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没有大企业或大资本直接参与水禽育种,单凭小规模的水禽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做强做大水禽育种工作。我国尽管水禽品种资源丰富,但育种场群体规模小、选择压小,育种进展缓慢,不能培育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能够大规模推广的优良品种。②现有水禽品种遗传资源缺乏系统选育,群体内差异很大,品种混杂现象严重。品系繁育与配套系杂交利用的技术没有系统展开。③水禽遗传资源真实材料难以获得,种质特性没有规范的评定方法,生产性能指标以估测为主,差异较大。建议建设水禽生产性能测定站。④水禽遗传育种理论与育种技术研究落后。育种技术特别是分子育种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⑤对我国品种资源利用重视不足,水禽地方品种仅停留在保护方面,造成越保越困难。中国水禽网 (waterfowl.org.cn)
针对目前水禽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充分利用现有水禽种质资源,依据水禽主产区水禽产品消费特点开展水禽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及良种工程建设,在水禽主产区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联合育种机制,加强对水禽种禽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引进水禽品种的评价和消化利用。中国水禽网在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后,谢双红处长指出:我们应从国家及产业的高度考虑水禽育种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水禽育种应从市场分析入手,分析市场上水禽品种、水禽产品的消费特点,定位水禽育种目标;在育种过程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联合育种机制。王志刚处长强调了科研团队在水禽遗传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及专家指导制度实施的可行性。
本次会议提高了与会者对我国水禽产业及育种现状的了解,明确了今后我国水禽遗传育种的发展方向,并对水禽品种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