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讲到浙江的一个农民养金华猪发财的故事。其中提到:为了保证猪肉品质,不喂饲料,改喂苦买菜,甘薯藤等青绿饲料。看到此觉得这种提法十分的不妥。基本的蛋白能量达不到,猪就会长的好吗?
现在有一种思潮,就是要“打倒饲料”。比如土鸡蛋,土猪等等,都提不喂饲料。说配合饲料中有激素等等的东西。那就喂点小虫子,喂点青菜,就能达到90%的产蛋率,就能4个月出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饲料工业发展这几十年,对畜牧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氨基酸平衡理论对资源利用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了大量的本地蛋白饲料资源,贡献是巨大的。能量体系认识的深入使的畜禽的生产潜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畜禽的生产性能的提高,不是激素催的,是饲料技术进步和育种技术进步的共同结果。
虽然近两年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蛋白精”“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等的事件。但那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嘴和尚把好经给念坏了,结果害人又害己。希望大家能公正的看待饲料这个问题:不要因为“蛋白精”而否定“蛋白质”,不要因为“瘦肉精”而打倒“抗生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