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3|回复: 2

2010年水产养殖该怎么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1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影响单位面积净利润的因素  
  影响单位面积效益的因素非常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净利润=成鱼总销售额-总成本。所有影响成鱼销售总额和总成本的因素都会对池塘净利润造成影响,只是不同的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通过一步步的分解分析不同因素对净利润的影响:  
  1、成鱼销售价格  
  成鱼总销售额=成鱼总产量×成鱼年平均销售价格。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很多池塘的产量相差不大,但是成鱼销售额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成鱼的品种结构不同导致的价格差异:如大青鱼的价格就往往比大草鱼、鳊鱼的价格高,花鲢的价格比白鲢高,所以高价格品种占比例大的池塘成鱼平均销售价格比较高;  
  (2)销售时间不同导致的价格差异:以湖北3斤左右的草鱼为例,2009年6月份之前草鱼价格可以达到5.2元/斤,9月只有4元/斤,两者相差1.2元/斤。鳊鱼、鲫鱼等品种都有类似的规律,而且变化幅度更大;  
  (3)销售规格不同导致价格差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成鱼销售规格的需求并不一致,价格差异明显。特别是在特种养殖中非常普遍,而且并非成鱼规格越大越好。以草鱼为例,4-9月份,湖北市场3斤左右的草鱼与4斤以上的草鱼价格差异在0.2元/斤左右,销售情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但12月份之后,4斤以下的草鱼销售明显下降,6斤以上的草鱼需求上升,而且价格差异可以达到0.5元/斤甚至更高;同样时间段,江西南昌市场的草鱼规格则要求在1.2-1.5斤/尾之间比较容易销售,超过2斤则比较麻烦,价格反而下降。  
  以上三个因素对成鱼全年平均销售价格的影响往往同时存在,每一次成鱼销售的价格都会对全年成鱼平均销售价格构成影响,而且不同区域每个因素的影响不一致。  
  但是,从最近几年跟踪的大量养殖数据来看,中途卖热水鱼比较多的池塘成鱼平均价格较高,而且饵料系数较低,即在这种情况下,鱼的养殖成本较低,但是卖鱼的价格反而较高,所以效益相差明显。  
  2、总成本  
  池塘养殖的总成本构成相对较复杂,包括饵料成本、鱼种成本、水质调节成本、药物成本、水电费、池塘租金、人工费用等。在这些成本中,饵料成本、鱼种成本差异较大;相对而言,药物成本、水电费、池塘租金、人工费用等变化不明显。  
  在池塘养殖中,饲料成本往往占池塘总成本中的70%左右,从以往的数据分析来看,对养殖成本影响最大的是饵料系数的差异。而饵料系数=全年饲料投喂量/全年摄食性鱼类净增重。从这个公式中不难发现:所有影响鱼类对饲料的摄食量、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饵料系数,包括饲料质量、水质、鱼病、药物使用情况、放养模式、饲料投喂技术等等。  

  二、影响养殖效益因素分析  
  影响池塘养殖效益的因素很多,高产不等于高效益!如何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规划,包括放养模式、水质管理、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成鱼销售等等。养殖管理的目标是要做到“放好鱼、喂好料、管好水、防好病、卖好鱼”。  
  1、放养模式对水质、鱼病、饵料系数的影响  
  从对养殖户的跟踪情况来看,放养模式中鱼类品种的数量、鱼种规格、各品种的放养密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水质的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小规格草鱼养殖为例,目前华中地区以江西南昌小草鱼养殖的放养密度最高,一般为2500-3000尾/亩,规格为12-25尾/斤左右,一般在鱼种放养前会注射疫苗,但是,5月份中下旬开始大量发病,直到7月中旬左右,一般死亡率高达25%。到7月中上旬,此模式下草鱼规格达到0.8斤/尾,前期的生长速度并不慢,但中后期的管理非常麻烦:一是前期饲料投喂量较大,水质恶化严重,蓝藻大量繁殖;二是成鱼规格整齐但达不到销售规格(当地的最小销售规格为1.1斤/尾),无法通过卖鱼来减少存塘鱼的数量,导致池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鱼经常浮头,饲料投喂量也急剧下降,饵料系数快速上升。  
  然而,江西新余等地的小草鱼养殖,放养密度控制在1000尾/亩左右,死亡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这个数据与全国其他区域调查的结果也基本一致。从2009年跟踪的情况看,到6月中旬时,放养2500-3000尾/亩的模式下饵料系数为1.4左右,与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的池塘并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到8月中旬,放养密度高的池塘饵料系数高达1.8,而低密度的池塘饵料系数仅1.55。  
  2、放养模式对成鱼销售价格的影响分析  
  同样以南昌地区和其他区域主养小规格草鱼的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在南昌地区,因为养殖密度非常高,而且鱼种规格整齐,草鱼要达到1.1斤/尾的上市规格,基本在9月上旬才集中销售,价格为4.2元/斤左右;而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左右的池塘,达到1.1斤/尾规格的时间可以提前40天,销售价格为4.8元/斤以上。  
  花白鲢的放养密度对成鱼平均销售价格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数据统计来看,花白鲢的放养密度在350尾/亩左右的池塘,全年花白鲢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66元/斤,而放养密度在550尾/亩的池塘仅1.42元/斤,这两种模式下的花白鲢产量基本都在820斤/亩左右,仅花白鲢的总收入相差196.8元/亩。  
  3、鱼病防治技术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相互影响  
  “养鱼先养水,防病先调水”,水质对鱼病的影响不容置疑。水质好,鱼病少,用药就少,这个观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的认同。  
  从最近几年的跟踪结果来看,原有的大量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的疾病防治方法,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会破坏水体内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繁殖,还会对藻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杀灭,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的稳定。  
  4、饲料选择及投喂技术对水质和鱼病的影响  
  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技术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残饵和粪便对水质的影响上。同样一种饲料,如果两个池塘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6和1.8,进入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的量就不一样,对水质的污染就不同。就投喂饲料对水质的污染程度而言,膨化料比颗粒料好,高档颗粒料比低档颗粒料好。  
  饲料选择及投喂技术对鱼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饲料营养结构对鱼体健康的影响,营养平衡的饲料养出来的鱼相对体质会更健康;二是投喂量什么时间多、什么时间少,与天气、鱼体本身的健康状况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超量投喂会导致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5、饲料选择及投喂技术对成鱼销售价格的影响  
  饲料的选择及投喂技术对成鱼销售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成鱼销售时间以及体型、药物残留等健康指标和耐运输能力不同造成的成鱼销售价格不同。  
  从饲料选择上看,不同厂家、不同档次的饲料对鱼体生长速度的影响相当明显,好的饲料适口性好,鱼体健康状况好,投饵率可以长期保持在合理的较高水平。质量差的饲料适口性差,鱼体健康状况差,必然无法长期保持。同样的鱼种,达到同样的销售规格其时间就有差异,而差异往往会导致成鱼销售时错过高价期。  
  体型、体色、耐运输能力等指标,一方面与饲料质量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投喂量不合理有关。如使用高能量饲料养出来的草鱼很容易短肥,而且超量投喂也容易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  
  而饲料内的药物残留、违禁添加剂的使用等,随着今后对水产品质量检测的加强,使用违规饲料的成鱼必然会遭受销售上的危机。  

  三、建议  
  从上文分析可知,影响池塘效益的因素很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影响非常复杂,如何在全年的养殖管理中避免这些问题,此处就当前比较重要的放养模式设计调整给出一些改进建议:  
  1、养殖品种选择搭配  
  从水体的综合利用、饵料系数和鱼病控制来看,在总产量相同的情况下,只要各品种不互相残杀,放养的品种越多越好,但同一水层的鱼类产量不要超过总产量的60%。  
  以草鱼主养模式为例,最佳比例是上层滤食性鱼类(白鲢、鳙鱼)占到总产量的28-32%,草鱼占60%左右,鲫鱼等底层鱼占10%左右。鲤鱼在华中地区难以销售,不建议投放。  
  鲢、鳙鱼因为不需要额外的饵料投入,基本上没有生产成本;而且,从水质稳定和鱼体健康的角度来看,鲢、鳙为草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水体环境,是一种为草鱼服务的鱼类;从减少饵料浪费和充分利用底层天然饵料的角度看,鲫鱼是非常合适的品种。  
  2、各品种放养密度设计  
  放养密度的高低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公式为:放养尾数=各品种年总销售量/成鱼年平均销售规格/成活率。  
  成鱼年平均销售规格可以通过上一年的数据分析来进行调整,比如上一年的草鱼年底销售规格不够5斤/尾,全年平均2.4斤/尾,影响了年平均销售价格,今年可以设计到年平均规格2.8斤/尾。  
  在成活率的设定上,一般根据上一年的成活率进行适度的提高,以草鱼小规格鱼种为例,如果上一年成活率为70%,则今年将成活率提高到75-80%比较合理。  
  3、各品种鱼种的规格确定  
  鱼种放养规格取决于成鱼销售规格和销售时间,这需要清晰了解使用的饲料对每种鱼的生长速度的影响。以某混养成鱼料(粗蛋白28%)为例,按照正常投喂量,50克/尾左右的鱼种7月底可以达到1.2斤/尾,8月底2斤/尾,9月底3.2斤/尾,10月底4.5斤/尾。如果要求年底草鱼规格达到6斤以上,最好采用0.5斤以上的鱼种。如果要求5月底成鱼达到3斤左右,前期投喂黑麦草,最好采用1斤/尾左右的鱼种,如果全程投喂饲料,则放养0.5斤/尾左右的鱼种即可。  
  另外,同一品种和规格的成鱼尾数有一定的要求,以小规格草鱼为例,一般不宜超过1500尾/亩,鳊鱼一般不宜超过1000尾/亩,如果通过计算得出的放养尾数超过此数量,需要适当降低该品种的比例或者增加一部分大规格的鱼种,要求不同规格差异在100克/尾以上,这样7月份之前可以通过卖鱼来降低池塘负荷,避免出现大量死亡和8月份池塘负荷过高的危机,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  
  以主养鳊鱼为例,如果设计产量2500斤/亩,鳊鱼占50%,年平均销售规格0.9斤/尾,成活率94%,则需要投放的尾数=2500×50%/(0.9×94%),结果为1477尾/亩,如果全部投放规格为0.1斤/尾的鳊鱼鱼种,使用鳊鱼专用饲料,6月底规格在0.7斤/尾左右,7月份高温季节生长速度会下降,如果投放0.3斤/尾的鳊鱼种500尾/亩,0.1斤/尾的鳊鱼种1000尾/亩,6月底大鳊鱼可以达到0.8斤/尾以上,小鳊鱼0.65斤/尾左右,卖掉大鳊鱼,小鳊鱼在8月份都可以达到1斤/尾左右的规格,就可以保证年平均销售价格较高,而且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4、饲料投喂量和成鱼销售时间  
  饲料投喂量的控制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需要根据气温、水质、鱼病等因素综合考虑。成鱼销售时间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市场鱼价变化规律来进行调整,同时要考虑到存塘鱼的数量对生长速度和水质的影响。以白鲢的销售为例,如果年底要求达到3斤/尾,全年最小销售规格1斤/尾,在投放0.1斤/尾的鱼种350尾/亩的情况下,一般7月中旬达到1.2斤/尾,销售120尾/亩;8月中旬达到1.8斤/尾,销售120尾/亩,年底销售规格可以达到3斤/尾以上。如果饲料投喂量在1.5吨/亩以上,则8月中旬只能销售100尾/亩,否则后期的水质很难控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绿缘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22 1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非鱼价格会走强

zhaoyuyong 于 2010-6-22 11:45 补充以下内容

欧美市场需求增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07: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总结还比较详细嘛,不错的资料,偶认真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19: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