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52|回复: 13

[家禽] 中国肉鸡业成为外资加紧切分的蛋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国际投资机构瞄准中国养殖业

(1)高盛大手笔寻求资金回报

  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 可以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和大量的多行业客户。2008年外资进入养殖业的重要事件是: 高盛斥2~3 亿美元的巨资,在我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余家养猪场。在中国市场上,高盛对农业、食品行业的投资可谓较为明显, 在2006 年6月,以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就开始加大入主中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双汇,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双汇的第二大股东,之后又加大了对另一食品加工业巨头雨润的参股投资。

  据了解,高盛是通过美国艾格菲集团旗下的百世腾公司运作的。艾格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美国内华达州。公司致力于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唯一一家具有中国背景在美国上市的饲料营养公司。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中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艾格菲看好中国400 亿美元以上巨大饲料市场,全面收购了中国的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 中国总部设在江西南昌。此次正是艾菲格旗下的百世腾等多家子公司在福建、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大规模地物色合适的养猪场,至此,高盛终于一一击破猪肉产业链“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至销售”的各个环节。

(2)德意志银行高调进行战略投资

  德意志银行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银行,比摩根、高盛这些专做投行的机构有着更强大的资金实力。他们的目标是参股各种类型的大型农业企业,向中国农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分头渗透,养猪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区别于高盛的全资收购,德意志银行做的是战略投资,企业上市或被并购后就会套利退出。就在高盛大举进军中国的同时,德意志银行也有相当的动作,上海宏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德意志银行洽谈该厂的股权融资事宜,初步谈成的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 万美元,获取养猪厂30%的股份,另据了解,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同样达到6000 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就可以大举进入中国大宗肉食品消费市场。2007 年,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德银DWS 环球神农基金,” 该基金起购点在1 万美元以上, 将投资定位于以农产品为主的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 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可见中国农业市场存在的巨大机会。

2 跨国公司加大扩张力度

(1)正大集团接连出手中国市场

  正大集团进军中国多年,其发展战略是在国内合资建饲料厂和肉鸡屠宰厂。通过多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他们已经深谙投资之道。相比高盛、德意志等公司的收购行为,泰国正大集团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且手笔更气势磅礴,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将是正大集团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董事长谢国民2008 年年初宣布, 在中国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前, 正大集团将以独资和合资方式,在上海建成年出栏100 万头猪、每周出栏200万只肉鸡以及同时饲养300 万只蛋鸡的三座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大集团在国内的现代化养殖项目已经在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同步启动。5 年内,正大将在国内建成多个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 并形成饲料生产和销售、畜禽养殖生产和销售、猪鸡肉屠宰、深加工及建立市场品牌等一条龙作业。

  2008 年8 月21 日, 泰国正大集团与沈阳沈北新区正式签约,投资35 亿元,利用3 年时间建立36 个养殖基地,项目达产后,生猪、肉鸡年出栏将分别达100 万头和600 万只,销售额150 亿元。2008 年9 月16 日,泰国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与湖南宁乡县政府签约,将投资建设禽畜养殖核心示范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生猪100 万头、活鸡6000 万只,并形成2400 万吨肉类深加工的能力。与此同时,正大在河南的投资计划也在运作, 将在2~3 年时间内,在河南省建立33 个养殖基地,5 年内在河南省发展200 家基地, 做到肉猪年出栏量300 万头,肉鸡5000 万只, 目前正大在河南延津县的生猪养殖项目已经签署协议, 在新乡的生猪、蛋鸡、肉鸡养殖项目也在计划之中。

(2)泰森集团的中国战略

  从中央高层不断出台有关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文件以及肉价的上涨事件中,国内敏锐的业界人士就预言,肉制品行业的大变革即将开始。肉类食品产业链大变革的重要表现就是行业的重组和整合。高盛控制双汇集团和参股江苏雨润是影响最大的事件,美国食品巨头泰森公司不甘心于占有国内鸡肉市场25%的市场份额,于10 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国内也拥有多家合资公司,其进军中国的脚步正在加快。泰森进入中国虽然已十年,但由于目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机,因此目前在中国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美国泰森在中国上海设有代表处,之前在山东与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山东大龙食品有限公司, 以鸡肉半成品为主营业务,在上海与其他几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猪肉加工企业,2008 年2 月, 泰森集团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合资, 组建江苏泰森食品公司,主要业务是商品鸡的养殖和加工, 产品为分割禽。新公司注册资本3000 万美金,总体投资最终会达到9000 万美金, 泰森现金投入占股70%,京海部分资产与资金投入占股30%。一期工程一年宰杀量为预计为2000 万只, 二期预计宰杀量为5000 万只。2008 年6 月份,泰森食品公司与山东新昌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决定组建合资公司。首期投资额为5.6 亿美元,注册资本2 亿美元, 其中泰森食品出资60%,山东新昌出资40%,合资企业将包括新昌的现有资产,并将收购山东东部沿海的一座新的禽类加工厂, 项目建成后, 年可生产肉类食品1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00 亿元。

(3)其它外资的积极介入

  在我国生猪养殖与出口大省山东,外资企业目前也正在加大进军的步伐,2008 年8 月28 日,美国艾格菲集团在泰安投资建立了山东艾格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饲料, 有报道称,该公司将于2009 年之后“进军”养猪市场。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 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2007 年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一期投资建设3000 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工程。荷兰TOPIGS 将中国总部放在青岛,另在山东齐河、寿光等地积极布点,加拿大海波尔集团也烟台海阳建设了原种猪场,尽管现在猪市不景气,然而外资正是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而来势汹汹。 

二 外资缘何青睐中国养殖业

1 资本逐利本性

  高盛投资养猪业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完善在中国的农业产业链投资,谋求更广泛的市场收益。在CPI 与PPI 持续倒挂的背景下,高企的生产成本并不能有效转嫁,下游产业的利润将被大幅压缩。此时,高盛选择向肉类加工的上游产业链延伸,利益驱动的因素比较明显。国际资本的机会还并不止于此。这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同时可以一手控制中国的养殖企业,从中直接获取利润。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成本及畜产品的价格。国际资本控制农业产业链,并不一定是在国内赚钱,很有可能是通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在海外获得相应的收益,如原材料的收益,或出口产品的收益等。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外资进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供安全、高质量和廉价的肉制品,获利显然是其首要任务。

2 转嫁金融风险

  2008 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盛为何要在中国从事养殖业? 表面来看,此举是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业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花旗、德意志等银行相继爆出巨额亏损,美林则宣布第三季度资产减记额高达57亿美元, 并计划发行新股募集85 亿美元暂渡难关。昔日华尔街的金融、地产宠儿如今险象环生,高盛选择投资养殖业,无疑是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理性行为,而目前中国市场是最稳定、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外资投向中国市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3 投资更趋理性

  目前外资基金投资策略出现变化,日趋理性,争做天使投资家,投资重心向前期项目和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行业转移,而农业正好符合他们的投资方向。目前,国内养殖业的集中度并不高, 提前布局不仅可以降低进入的成本,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扩张的先发优势。而国内的金融资本,似乎尚未察觉养殖业的巨大商机。

4 农业领域进入门槛低

  在目前关系全球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中国的农业及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5 产业整合的最佳时机

  “高盛养猪”背后不争的事实是外资领跑国内禽畜养殖屠宰和加工产业的整合布局。而高盛、德意志等外资投行养猪只不过是这种整合加速的一个表现而已。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散养户开始退场。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并且很快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国禽畜养殖行业分散,整合是行业内在要求,而大众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则为大型企业发展品牌肉、放心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迫使不少中小养殖场退出该行业,行业总体处于发展低谷也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机会。

6 充分利用中国的优惠政策

  目前,国内对农业相关产业的各类补贴以及财政扶助措施同样可以惠及进入这一领域的国际资本。据了解,外资在国内直接建立养殖场会受到用地限制,而国家对于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和对畜禽养殖的补贴政策,以及养殖产业链前端的免税待遇,也让外资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他们不能直接接受这些好处,但是他们可通过合资、兼并和收购国内养殖场,突破养殖用地等政策的限制。

三 外资大举进攻带来的严重后果

1 大豆市场对外资开放后阵地失守

  据统计,2007 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 万吨,是1996 年的10 倍。2008 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仍稳步增长, 上半年进口1723 万吨大豆,同比增长24.4%。而美国农业部预计,2008 年中国将进口3550 万吨大豆, 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实际上,中国1996 年还是大豆出口国,十多年却已变为大豆进口大国,大豆定价权也逐步落入他人之手。2001 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国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而四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则以低价打入。2004 年又遭遇到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滑入全面亏损深渊。在这种情况下,以大豆为原料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外资趁机以低价兼并了这些压榨企业, 同时控制了中国85%的大豆实际加工总量。控制着国内榨油企业的跨国粮商开始大量进口国际大豆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价打击中国大豆种植业,导致中国大豆种植业不断衰落。在中国,外资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大豆进口权, 全国97 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就控制了64 家,占总数的66%。美国ADM 公司和新加坡WILMAR 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集团是外资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2006 年底,丰益公司以27 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和中粮掌握了国内油脂价格的控制权,益海嘉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食用油寡头。如今,益海嘉里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 家, 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等省。而中粮旗下的多个炼油厂也被外资“染指”。到现在为止不仅市场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就连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几乎被外资所控制,有资料表明:在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资和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已经占到了80%以上。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的油已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把住了命脉, 甚或吃点豆腐都得看外国人的脸色了。这足以说明外资对于国内的养殖业的冲击, 尤其是在高盛高调进入中国养猪业之后,我国肉鸡业、养牛业需要高度警惕。

2 乳品业“与狼共舞”的风险

  近些年,外资成为推动我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蒙牛高速成长期,摩根士丹利、英联、鼎辉6 年前先后两次对蒙牛注入5亿元,解决了当时蒙牛高速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后顾之忧。后来蒙牛在港上市,摩根士丹利就是两家保荐人之一,这时候的蒙牛扩张力度超前, 看不出一个扩张型企业应有的风险意识。牛根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国际资本的整合能力,但在与国际资本的对接上,他也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必然碰到“与狼共舞”的风险。前段时期牛根生面临“话语权”被外资剥夺的危机,正是他借力国际资本的“经典案例”产生的“副产品”。后来在柳传志、俞敏洪等企业家的资助下,牛根生成功赎回了一度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4.5%中国蒙牛股权,化解一场可能的外资收购战于无形之中。以前在很多场合,风险常挂在牛根生的嘴边,直到出现股票贬值后无钱赎回抵押股权的窘境,大家才能相信,风险不能只是 狼来了 的喧嚷。现在蒙牛与大摩之间4.5 亿美元的股权赎回了,不代表其与对方乃至其他各方相关协议的压力解除。那些与蒙牛有资本关系的,往往都签订了附有相应条件的文件,其中业绩就是条件之一。如果危机时间加长,蒙牛经营业绩继续出现下滑,这些协议就是紧箍咒。如果其业绩出现危机,或者业绩许诺不能完成,那么其头上的紧箍咒只会越来越紧。经过三鹿事件,外资抢占中国乳品市场空间的力度将会有增无减,乳品市场是外资地里土壤最肥的一块。外资进入乳品业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透过已在中国占有高额利润的外资品牌,在中国中高端市场进一步加强垄断地位;另一条就是通过各类资本市场,或创建新企业新品牌或扩大现有乳品企业的规模,套取更大利益。正因如此,我国乳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有效对策,防止在竞争中话语权旁落。

3 粮食进入全流通时代的潜在危机

  从2008 年开始, 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 过渡期已结束,跨国公司开始进军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在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成为国内外粮食企业的必争之地,著名的国际四大粮商布局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国际粮食巨头给中国粮食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国际四大粮商垄断着世界大约80%的粮食交易份额。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染指中国的粮食市场。不仅如此,已有信息显示,由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存在巨大落差,广州、深圳、昆明、南宁等地海关均查获有粮食走私出口案件。在粮食稳产丰产的同时,国有流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大量倒闭破产。而这些企业,大多是耗费了几代人心血才建成的收储网点,面对国际粮食大鳄,这些网点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外资轻松控制。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已呈现出“高资本控制”的倾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资本化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强大且集中的粮食集团和联合体。这些资本集团垄断了全球从种子培育、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整个环节,并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如美国在雄厚的资本和巨额财政的双重支持下,已成功建立了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世界粮食供给和消费结构体系,拥有世界粮食的期货定价权,进而影响世界粮食的现货定价。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防止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

4 外资进入对肉鸡业尚未构成威胁,但需提高警惕

  由于我国肉鸡业目前资源与资本集中度不高,一些大公司的生产经营仍以区域市场为主,没有形成猪业和奶业的集中度,在白羽肉鸡市场,除了种源依赖于国外进口外,国内产、加、销一条龙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不仅规模越做越大,而且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力也逐步增强,足以与外资抗衡。在黄羽肉鸡市场,国内企业更是独步天下,根本看不到外资的身影。正大集团虽然进入中国多年,并且在国内建有多家合资与独资公司,但是并没有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反而有效推动了国内肉鸡业发展。

  除了与诸城外贸、江苏京海、山东新昌组建合资公司外,目前泰森在国内正在与国内其它几家禽肉加工企业进行谈判,为了实现它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目标,对国内成熟肉鸡企业收购、与相关企业合资、在国内建独资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泰森在中国收购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要迅速达到泰森所期望的高度,必须走兼并、收购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外资的投入将促进我国肉鸡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率的提高,还将促进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通过引入国外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整合产业链,带动养殖农户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现在中国的禽肉消费市场基本趋于饱和,国内市场已经较为稳定,而且较为复杂。国内企业也有很强的竞争力。此时外资的进入必须是刚性进入,即抢占国内企业的市场,而这对于没有国内营销经验的外企和外资机构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并不是技术和资金是第一位的,而是经验。中国企业在经验上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些足以支撑其在中国稳健发展。

  目前, 无论是正大集团还是泰森集团,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仍以合资为主,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可能是时机还不够成熟,如果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兼并收购是必然趋势,到那时,外资对国内肉鸡业的冲击将会显而易见。

5 外资对肉鸡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外资的进入还没有对行业造成明显的冲击,但是未来走向如何难以判断。以泰森集团为例,美国泰森毕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肉鸡加工企业, 很多项技术指标是全球第一,其营销渠道也是全球第一。因此我们不能预测到未来的5 年、10 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 他会对中国肉鸡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单个企业可能很多都可以做到当年圣农力拒泰森的事情,但是从行业全盘来看,只要有一个突破口,都有可能是行业的震荡。

  目前泰森在国内正在与几家禽肉加工企业进行谈判,为了实现它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目标, 对国内成熟肉鸡企业收购、与相关企业合资、在国内建独资公司等成为了它的首选策略。据有关人士分析:泰森在中国收购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要迅速达到他们所期望的高度,必须走兼并、收购的道路。中国是泰森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泰森希望未来在中国的销售额能超过泰森在美国的销售总额,并使中国成为泰森全球肉类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泰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中国做巨大的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中短期来说,希望在禽类产品中先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长远来看,其业务将扩展到猪肉、牛肉等产品加工。

  另据了解,泰森食品公司一直计划扩大在南美、中国以及墨西哥的业务规模。泰森在进入巴西市场的时候,当地肉鸡协会及会员单位对这个肉鸡业的庞然大物给予了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之间为此也有过一定的契约协议,用以共同应对这个显赫的竞争对手。但是,2007 年年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泰森终于收购了巴西一家当地禽肉制品企业,而这家企业在国内的地位也处于国内第五、六的位置,从而打破了巴西国内肉鸡业的原有格局,这一收购事件在巴西当地以及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同样的事情能否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现在还不的而知,对此,业内人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应该高度警惕,避免在于国际一流企业的同台竞争中完全失去话语权。

四 肉鸡业需积极应对汹涌的资本大潮

1 苦练内功,自身发展强大

  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目前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独立经营、自主发展的本土企业,他们运行机制灵活,发展模式独特,战略应用得当,适合本土作战,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有温氏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圣农集团以及华都肉鸡公司等。

(1)温氏集团以经营模式取胜

  温氏集团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最成功的肉鸡企业之一,准确的产品定位和独特的经营模式使企业每年新上一个台阶, 温氏“公司+农户”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组织形式, 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成功探索,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全国13 个省(市、自治区)建有100 多家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100 亿元以上, 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和供应基地。

  温氏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在没有引入国内外资本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滚动式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为我国自主发展肉鸡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是国内企业成功的典范。

(2)六和集团合作发展战略获成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六和集团依靠合作发展、联盟经营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先后与新希望集团、陕西石羊集团、山西大象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合作,通过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加强了对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在发展模式、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六和与国际产业接轨,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六和集团的产业链结构中,肉鸡和肉鸭产业链为主要架构,肉鸡产业以肉鸡饲养和产品加工为主,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六和产品畅销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形成了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南京等十余个重点市场,六和禽肉是双汇、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其冷冻产品、冰鲜产品、调理品、熟食品等畅销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大润发、欧尚等大型超市。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六和品牌的影响力正在加大,并逐步深入消费者心中。

(3)福建圣农公司以质量取胜市场

  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以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和鸡肉销售为主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 公司目前下辖50 几个生产基地场(厂),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白羽鸡产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低成本运作。公司以良好的生产环境、较高的科技含量、先进的饲养和加工设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冻鸡供应商:圣农冷冻鸡肉产品已成为国内快餐业、大型超市、大中城市市场供应商,公司已建立确保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防疫、预警管理体系架构。公司肉鸡主业链体系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 国际环境体系和欧盟食品安全HACCP 体系三大认证。公司的经营目标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优质肉鸡供应商,实现“为中国人提供高品质优质鸡肉”的企业愿景。

2 搞好资本运营,弄潮资本市场

  资本运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作,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作范围包括融资、企业兼并和债务重组等等。在资本运作各个领域中,常见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信托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吸收合并、换股合并、杠杆收购、MBO 等企业合并、重组方式等,而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生产经营与品牌经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经营。

(1)贷款融资

  我国肉鸡企业大多规模不大,而且多为民营公司,要想实现快速发展,获得银行贷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现实情况是,肉鸡企业不得不面对贷款融资难的问题。因为肉鸡养殖业风险大,效益低,属于高投入低产出行业,再加上鸡舍等固定资产不能作为银行抵押,不仅贷款程序繁锁,而且数额也相当有限。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实施规模歧视,这种所有制歧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遭遇的融资难题,已经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考量当中。各地正在加快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德青源的成功经验

  虽然国家正在想方设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真正得到彻底解决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家禽企业融资方面,北京德青源公司相当成功,从最初50 万起家,德青源在7 年之内已经完成了7 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近5亿元人民币。德青源的第一笔融资来自一家农业上市公司“罗牛山”,在融资时公司充分认识到,要取得融资,必须从认同德青源理念和模式中突破,而在国内的农业上市公司中更容易取得认同。通过一遍遍向农业上市公司讲述德青源发展的潜力,2002 年5 月, 德青源赢得了第一次融资,并且得到了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德青源持续的高速增长和金融机构的加入,引起了国际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为德青源做一次成功的私募创造了良好时机。德青源认识到符合国际投资机构的要求,其实是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努力,德青源从原料采购、饲料加工、蛋鸡养殖、环境控制、兽医防疫、废弃物处理到蛋品加工过程均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终于通过了这两家公司的严格审查, 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并注资。2005 年7 月9 日IFC 成为了德青源的股东,DEG 则为德青源提供长期贷款。2007 年1 月,另两家国际机构投资者———今日资本和全球环保基金(GEF)各注资10 080 万元人民币成为德青源的新股东,各持有约15.8%的股权,为德青源实施全国战略储备了充足的动力。

 山东六和集团的融资模式

  为了拓展融资渠道,国内一些肉鸡企业开始探索不同的融资模式。山东六和集团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成功推行了“养殖户+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同行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八位一体”的农业担保模式,不仅保证了养殖户增收致富,而且使公司自身的实力快速跃上新台阶。对此,其它公司也可以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创新活动。

(2)上市融资

 大成公司香港上市实施新战略

  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位于台湾省的大成集团, 大成食品于1990 年进军内地市场, 从事饲料业务,1995 年开始从事肉鸡饲养与加工业务,2007 年大成食品于香港上市,这对于力争成为“中国及亚洲最令人敬仰的食品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屠宰的鸡只数量计,大成食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鸡肉加工商,亦是肯德基等国际快餐连锁店于中国最大的鸡肉供货商,日本伊藤洋华堂及7-Eleven 连锁便利店的中国最大鸡肉产品出口商,市场占有率正不断上升。大成食品采用高度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将饲料生产、鸡只孵化及屠宰、鸡肉加工及加工食品生产整合为统一的经营平台,并且已成功建立规模巨大的生产及销售网络。公司发展目标是占据国内白鸡肉市场25%, 主要QSR 系统(如肯德基、麦当劳)占据40%,鸡肉品牌消费产品占30%, 餐饮供应占25%。

  经过多年的成功运作,大成食品已经牢牢占据了国内白羽肉鸡市场的至高地。

  昱合公司美国上市实现资本经营

  潍坊昱合畜禽有限公司于2008 年3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OTCBB 市场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家禽行业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目前公司拥有十个养殖场,两个孵化场;现存栏父母代肉种鸡150 万套,年生产商品代雏鸡1.5 亿只。公司上市后,将实现从产品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的质的跨跃,为公司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建立一个资本保障;同时为公司的规范化经营和提升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一个推动作用;有利于公司扩大行业影响力、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品牌;有利于公司更快更好地吸纳人才。公司的目标是经过OTCBB 股市半年到一年磨合和训练, 转入纳斯达克主板市场,使公司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升主板市场,提高公司凝聚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机制保障、人才保障和资金保障,在三五年内争取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先企业。

  民和公司深圳上市扩大影响力

  2008 年5 月16 日,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是我国沪深两市唯一一家主业为家禽饲养业的上市公司,从而也拉开了中国肉鸡企业国内上市融资的大幕。民和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父母代肉种鸡的饲养、商品代肉鸡苗的生产与销售;商品代肉鸡的养殖与销售;饲料、鸡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目前已形成肉鸡养殖、屠宰加工与肉鸡苗生产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民和公司上市, 不仅能实现必要的融资,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而且还可以使资本大众化,分散风险,获得经营的安全性,使公司并购的手段得到拓宽, 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开拓市场空间。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扩建肉种鸡场和沼气发电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将近一倍。这些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主营业务规模,丰富公司产品线, 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上市使公司的经营理念得到了提升,达到了资本运营的最高境界,公司带头人实现了由企业家向资本家的过渡。

  国内其它公司的上市情况

  在我国早期上市的肉鸡公司上海大江、深圳康达尔、内蒙古草原兴发或被重组或转产后, 公司的主营业务与肉鸡行业已经越来越远,这些先行者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为后期上市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民和公司的成功上市, 大大刺激了其它企业上市融资的欲望,据了解,国内肉鸡业龙头企业山东益生、福建圣农等也正在为上市做积极的准备,一些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其它融资渠道,以便为企业更好地经营、抵御外资的冲击做好必要的准备。

  上市之路并不好走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主要是围绕国有企业解困而进行的, 既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为了化解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因此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真正意义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不多。

  我国肉鸡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其上市之路格外艰难,即使目前的创业板市场, 虽然对民营经济开始全面放开,但其设置的门槛太高,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置身于资本市场之外。政府一般扶持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发行申请很难得到批准。对于肉鸡企业而,要充分认清自身实际情况,因为能够上市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上市并不一定是融资的唯一和最好渠道。

(3)合资合营

  目前在中国肉鸡市场,可见到的外资身影最多的是正大集团和泰森集团,正大通过在国内建合资公司和独资公司的形式,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在我国鸡肉主产区都有正大集团的分公司, 从各家合资公司的运营情况来看,基本还是令人满意的。随着泰森集团加紧与国内肉鸡企业的合资步伐,今后还将见到更多外资的身影。

  从目前国内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资的案例来看,成功的并不多,由于观念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随处可见民族品牌流失的情况以及双方合作不欢而散的现象。从合作的初衷看来, 双方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许很难想像。

3 应对外资,企业需走联合之路

(1)深刻认识外资进入的重要性

  从全球资源的占有———如销售网络、生产原料等内容,到先进加工技术的运用、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这些使得跨国公司的任何一个举措都备受关注。外国企业要进入中国大发展,肯定是困难重重的。尽管中国对外资一贯是比较欢迎的,但外国企业在中国会面临一些多头管理的问题,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国内企业进行合作,短期内我们可能看不到这个企业非常突出,但我们不能忘了,美国既然可以花费20 年的时间来攻破中国的大豆市场,相信其它跨国公司和投资机构也有耐心来占据中国的猪肉、鸡肉甚至牛肉市场。对于外资的进入,我们需要正确判断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会恰到好处,既扶持了产业,获得了合理利润,同时又不至于形成垄断或价格操纵,这需要进一步的定量研究。以目前国内肉鸡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经验、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不足以与跨国大公司相抗衡, 在应对外来资本的冲击时, 任何企业单兵作战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国内肉鸡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层面上合作较少, 基本上各自为营,虽然在一些公开场合大家都谈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没有共同的目标大家很难走到一起。对于外资的进入,国内企业必须给予重视,要从长远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合理合法的规则,增强自身的实力,保障自身企业的长远发展。

(2)借鉴应对技术壁垒和限制进口的成功经验

  我国肉鸡业在应对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和打破国外贸易壁垒方面取得过不错的成果,近两年国外廉价鸡肉副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小的冲击,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国内企业,向主管部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充分利用贸易规则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确保了企业安全生产。

  欧盟从2002 年开始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封关,这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肉鸡企业影响很大,在这一问题面前,出口企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 一方面提高自身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另一方面与商务部、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加大对外交涉力度,欧盟终于同意了恢复山东企业的熟制禽肉出口。对于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8 财年农业拨款法案”中的733 条款,中国畜牧业协会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商务部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美国国会代表多次谈判和交涉, 终于使美国国会改正了错误条款,并且同意进口中国的熟食产品。

  在应对外资的冲击时,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 采取有效的做法抵制外资的肆意扩张,同时在合作中尽快成长壮大,增长抗风险能力。

五 从战略层面防范外来资本的冲击

1 守住农业安全的底线

  加入WTO 以后,国际资本凭借着金融自由化, 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直接投资,还将迫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进入依赖性发展,甚至最终失去自主性。比如,高盛以“养猪”为切入口大举进入我国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建立农业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投资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代理出口市场,这种行为必将提高我国农业对国际资本的依赖程度。

  可以想象,从品种的引进,农产品的加工,到设备的开发以及出口渠道的建立,一旦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国际资本,我国农业的发展就必将受制于人。而且,国际资本逐利性表明,一旦这个领域变得无利可图,它就会在这个产业崩溃的前夜立刻撤离,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如果说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耕地、水资源的有限性是我国农业安全的内忧,那么,以“高盛”为代表的跨国企业的大举进入,则无疑是一种“外患”了。农业具有刚性需求,属于不可复制的产业,其对产业安全的要求比工业要高出很多。我们要对外资渗透中国农业的举措保持高度警惕。在产业投资政策上,一定要把农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外资控制了肉制品产业链并剑指定价权,会极大地威胁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2 国内资本应发挥主导作用

  在GDP 的驱动下,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正忙于招商引资,即便是海外淘汰下来的夕阳工业、垃圾产业,也不假思索地揽入怀中。从目前中国大的投资银行中金、建银等来看,许多更热衷于能源、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投资和大项目、大集团,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食品大国的农业、食品领域大多不屑, 一些投资更注重短期行为, 上市退出成为主要策略, 而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难以考虑相关产业链全局式的布局收益策略。高盛斥资养猪并非是单一战略的选择, 而是产业链式的一种战略布局, 而这种投资可能是未来投行业务更为理性或更具持续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国际资本在投资方面更加现实, 更懂得通过资本与产业的结合获得超值利润。在世界金融资本四处谋求出路,大举进军事关粮食安全的农产品生产链条之际,国内的产业资本为何又裹足不前呢? 高盛养猪,不仅仅只是产业链的竞争模式,更是国际金融资本图谋基础行业的体现。我们除了学习借鉴之外,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支持国内生猪、肉鸡、奶牛等具有竞力的养殖产业。绝不能在承受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之后,今后连CPI 也为他人所左右。

3 建立健全产业保障体系

  在银行信贷方面,现在我们虽然有农业银行, 但农业银行的经营项目已经很商业化了。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有农业开发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农业开发银行由于只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跨过这道门槛,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吸收的只是来自农村的存款,贷款数额相当有限,贷款对象又多,不能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必要仿效国外,建立专门用于农业支持与扶植的专业化银行,这个专业银行由国家补贴, 其目的不但是支持农业贷款,扶持农业发展,同时可以要求所有农业企业只能到此银行开户,这样国家就能对农业有一揽子一手数据,对外资进入农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警机制。再次, 有必要建立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许多开展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建立了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同时,政府在明确规定强制农业保险品种与自愿保险品种的基础上对强制性的农业保险业务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而其他保险业务则由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开展市场化运营。从国际经验看, 只要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足够的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仍然乐于开拓农业保险市场。为支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实现分散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一方面政府从宏观政策上向农业保险机构设立及运转上给予特殊的政策,另一方面农业保险机构根据商业经营方式进行运作,这是农业保险得以运转下去的两个基本方面。对农业保险应以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为主,商业性保险公司为辅的经营主体模式, 或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将农业保险单独按政策性保险核算的模式来经营。

4 从产业政策层面提高外资准入门槛

  2006 年商务部10 号文实施后,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红筹上市大门被关闭,而我国能在A 股上市的企业毕竟有限,所以众多私募资本只能寻找国家扶持的“两高五新”的上市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农业受到的扶持力度基本最大,国家限制的门槛又少。另外,农业又是资本密集型的,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又很脆弱,属于弱势领域,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大,本土资金对农业的进入非常谨慎,所以国家才鼓励外资的进入。

  出于对农业的保护,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产业链在进入屠宰加工之前都是免税的,而且生猪、奶牛、蛋鸡养殖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外资进入养殖领域也是看中了其它行业所享受不到的优惠政策。目前高盛等机构的收购行为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果这些补贴和政策落入外资手中,将不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产品的市场供应,对此,国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在补贴和用地等政策上区别对待,尽量保护民族产业的发展。

  此外, 有必要加强综合性的产业调控,建立对产业安全的科学的评估机制。现在我们的“外商投资指引目录” 中对外商投资的行业都会有一个允许与不允许的规定,允许的还会有一个清晰的门槛要求,但是对于这样门槛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可能缺乏详细的评估。当然,还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能够对各个相关部委的产业政策或产业决策进行协调,提供宏观的统筹方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heshouleo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21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大家可以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总有一天会失控的
    民族企业应当联手奋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9: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肉鸡一条龙企业现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0: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到国外企业操纵价格和控制市场之后,只能靠政府的干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对此做了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调控失控是相当危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5: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敲响了警钟,民族企业当自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很重要,如果这些给外资把持了,那我们国家就面临动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22: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民族企业(品牌)被老外收购以后就被扼杀了,不仅仅是可惜,简直是中国企业和人民的悲剧。
老外控制了中国的玉米、豆粕、生猪、肉鸡,控制了品种、兽药、饲养模式,控制了百世腾、汇杰、禾杰,接下去他们还会控制什么?中国人应该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资本侵略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 19: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