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10|回复: 4

跨国种业大鳄来势汹汹 国内企业小散乱受冲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14: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先锋公司2005年在我国推出第一个玉米种子品牌——“先玉335”。该品种因具有早熟、耐密、高产、优质的特性很快便在玉米种植大省吉林打开了销路,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0%。


  面对来势汹汹的跨国种业“大鳄”,国内“小、散、乱”的种业企业如何才能尽快发展壮大?我们的育种能力和水平如何才能尽快得到提升?


  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中国农业不仅需要自己的种子,更需要自己的优质种子。


  去冬今春,在玉米生产大省吉林,“先玉335”种子越来越“火”。


  “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2005年起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个玉米种子品牌。近两年,“先玉335”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目前已约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0%。


  与此同时,“先玉335”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每公斤种子已经达到了六七十元,平均每粒种子达到3分钱左右,尽管其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但因其玉米收购价格也比普通品种高,农民还是抢着买,争着种。


  “‘先玉335’只是开路先锋,大头还在后面”


  “‘先玉335’并非完美无缺,这个品种的玉米有点倒伏。但瑕不掩瑜,早熟、耐密、高产,是它的几大特点。”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丁万志介绍,2008年是个丰收年,农民秋天卖粮出现困难,而“先玉335” 品种的玉米由于色泽好、脱水快相对好卖,价钱也比其他品种的玉米高。2009年吉林省遇到了旱灾,“先玉335”恰恰十分耐旱,播种面积上得很快,今年农民就更认“先玉335”了。


  “‘先玉335’只是开路先锋,大头还在后呢。” 丁万志说,先锋公司以“先玉335”主打,“先玉696”、“先玉32D22”等品种,待有关部门审定后将陆续推出。看目前这个势头,几年后,吉林甚至国内的玉米种业市场很可能成为先锋公司“一家独大”。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种子安全更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表达了对此现象的担忧。


  除了令人担忧的一面,丁万志也承认:“‘先玉335’ 进入我国市场也有好的一面,引进了新的技术和新的育种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育种资源。”


  也有经济学家对“担忧”不以为然,认为种子市场既然放开了,那么公开的竞争导致的跨国公司对我国种业市场的垄断在所难免,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既然优质的种子对农民对国家都有利,就不要动不动就发出“狼来了、狼来了”的危言耸听。


  “国内企业‘小、散、乱’现象严重,育种能力和水平低”


  在先锋公司这样的跨国种业“大鳄”面前,我国本土的种业企业为何没有还手之力?


  “首先是实力不如人家雄厚。”丁万志说,《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了,民营外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国有种子经营单位也企事分离了,但我们的民族种业企业一直存在“小、散、乱”的现象。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市场逐渐一边倒的情况下,国内有些种业企业为了生存从先锋公司西北制种基地引进一批种子,套上自己的标牌出售。


  全国政协委员、育种专家许雷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种子经营单位和人员数量多而杂,整体素质低。一些单位和个人把种子经营作为争取“财源”的途径,在既不懂技术又无检验、检测手段的条件下,一哄而起,盲目地搞起种子经营,从业人员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仅占30%左右。


  “其次,咱们的企业科研跟不上,育种能力和育种水平远远赶不上人家。高品质的种子跟不上,就难以为继。”丁万志介绍说,美国的新品种选育是以企业投资为主,育种机构隶属于企业。而我们的育种科研机构事企不分,国家也投资,自身也创收,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到快出品种上。“萝卜快了不洗泥”,多数育种者急于出品种,将几个骨干自交系改来改去,配来配去,在低水平下重复。“在育种上我们缺少基础性的研究。”丁万志感慨道。


  此外,“我国的一些种业企业滥用商品名,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许雷向记者介绍道,某些种业经营者对普通品种、老品种冠以耀眼的商品名,如“超级玉米”、“高产王”、 “特大棒”等等,同一个品种不同的经营单位有不同的商品名,而审定名却印在麻袋背面某个不显眼的地方。


  如此低水平竞争,自己相互之间“过招”还好像都有两把刷子,但真正的高手一来就难以抵挡了。丁万志说,原来比较大的公司,像辽宁东亚种业,改搞房地产了;山东登海种业和甘肃敦煌种业则和先锋公司合资了,成了先锋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急先锋”。虽然没有达到对这些公司的完全控股,但种业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方式,其品种已经间接地、客观上逐渐在控制国内种子市场。


  “从长远看,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新机制”


  据了解,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委、省政府对种子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资源整合培植大型种子龙头企业。


  “但仅从省级层面着力难以应对目前的困局”,陈温福建议应从国家政策层面放缓国外资本进入种业的步伐,给国内的种业、科研单位一个缓冲的时间,同时国家应通过综合政策手段保护民族种业发展。


  “要保护本土育种专家的利益。”许雷呼吁,国家对于本土育种专家培育出通过国家或者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要根据品种成果水平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允许成立种子经营公司,经销他们自育的常规种和杂交种,种子经营企业的原种或杂交种亲本,必须从育种家手里引进,方可繁育一级良种或杂交种,否则视为劣质种或假种子。


  许雷建议,为了改变种业的“小、散、乱”现象,应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准入门槛,对种子零售商实行执业资格制度,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同时建议对种子零售人员作执业资格规定,或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或经农业部门考试合格。


  丁万志则建议政府在科研立项和育种经费上对企业和科研单位同等待遇,鼓励企业创新科技、创立品牌。“虽然目前完全把科研任务交给企业还不现实”,丁万志认为从长远看还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新机制。未来的出路在于中国自己的种业公司和种业科研的密切结合。


  “这方面已初露端倪。”丁万志拿吉林省进入国内种业50强的两家企业举例:一家是吉农高新公司,这是吉林省农科院办的企业,是科研办企业的路子;另一家是吉东种业,其前身是东辽县种子公司,发展壮大后,吞并了上级城市辽源市种子公司,并成立了辽源市农科院研究育种,这是企业办科研的路子。


  无论科研办企业还是企业办科研,两条路子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中国农业自己要“有种”加“优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apple12151007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21 14: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啊!
在中国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35   在吉林省曾经出现过排队购买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2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域广阔,在各省、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种业很难形成少数几家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再加上崇洋心理的作用,被国外公司个个击破很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30 20: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