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生物体系,应该关注种鸭场的建设,管理理念的制度.生产操作三个方面:
(一) 种鸭场的建设
1. 应满足五个条件:
1.1濒临水源,水质好,水量充足.水源位置要适中,不宜离鸭场太远:水质要好,上游10千米以内不应有化工厂.屠宰场等污染源.
1.2在附近1.5-2千米没有大型养殖场.屠宰场等重大污染源.
1.3地势较高,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免积水及被水淹,同时,场地应有5-10度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1.4交通方便.鸭场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与车站.码头.交通要适有一定距离.
1.5方向坐北朝南最好.
1.6其他条件. 如排污.供电以及免受自然灾害等.
2.种鸭场的布局.
布置合理的种鸭场,应方便防疫工作的有力执行,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鸭场生产区.结合具体条件,达到到以下要求:
(1) 将鸭场与外界分开.(2)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3)饲料库,蛋库即方便鸭场取料.交蛋又便于送料进来和运走种蛋.
3.种鸭场的修建.
鸭舍的修建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材料等条件,常见:
开放的棚舍+运动场+戏水池;封闭的棚舍+运动场+戏水池,棚舍+大面积池塘,将来可能普及的全封闭鸭舍,都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能防鼠害,兽害和人为伤害.
(2)能遮风避雨,抵御严寒酷暑.
(3)不会对鸭子造成擦伤.刺伤,磨伤,挂伤等伤害.
(4)能很好的通风换气.
(5)能够控制光照.
(6)能为鸭子提供适当的运动面积,且运动场所不会损伤鸭脚.
(7)能为鸭子提供清洁的饮水.
(8)能为鸭子提供适当的采食场所,有足够的采食面积.
(9)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10)方便消毒,能将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鸭舍间的距离.
鸭舍间距离以20米左右最好,但现实中由于土地的征用比较困难,费用较高,舍间距较小,最小应在5米以上.
(二)管理理念.
种鸭养殖应该走规范生产.科学管理的路子,将疾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
(1)限制外来参观者.
(2)所有进出场人员都要喷雾消毒或淋浴.
(3)进出场时要更换衣物或鞋子.
(4)确立清扫和消毒程序.
(5)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6)保持必要的禽群隔离.
(7)规范原料和工具的堆放,做到物有其所,物归其所.
(8)定期对生产工具进行洗刷,浸泡或喷林消毒处理.
(9)生产区适当位置设置脚踏消毒盆,并保证消毒盆内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10)制定适当的死鸭处理办法,杜绝病死鸭乱甩乱放的现象.
(11)制定疾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和技术方案.
(三)生产操作
管理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制定日常工作的细节.并对工人及工作人员进行指导,结合管理制度与操作细节制定考核方案,确保各项制度,细则有效实施.
构造种鸭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贯穿养殖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务实,切忌口号主义.形式主义,要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忽略每一个细节..
希望通过畜牧人网上论坛实现资源共享,互相认识、相互学习。从而共同提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