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鱼饲料成本的讨论(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叶栋才
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鱼饲料成本,这个方法可行吗?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有些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鱼的生长没有促进效果或者反而会影响生长;有些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以平衡饲料氨基酸组成,提高蛋白质效率,起到节约蛋白,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
目前,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机制比较清楚。蛋白质进入鱼的肠道后,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被肠道上的特定转运蛋白转运到血液中,运输到鱼体全身各处,用于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从鱼类对蛋白质的吸收途径和利用方式来看,理论上添加合成氨基酸供鱼体吸收利用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鱼饲料的投喂方式不同(饲料直接与水接触),鱼本身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能力有限,是否添加合成氨基酸需要综合考虑。
本文分析了合成氨基酸的作用和使用合成氨基酸无效的原因,讨论了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饲料成本的可行性,对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饲料成本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合成氨基酸的作用
1.1 平衡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组成,提高生产性能
添加合成类必需氨基酸可以弥补原料中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使饲料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更加符合鱼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生长效率。制做饲料配方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使用某些氨基酸平衡性不好的原料替代氨基酸平衡性好的原料,需要运用合成氨基酸调整氨基酸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替代效果。例如大多数植物性蛋白缺乏赖氨酸,在使用植物性蛋白原料替代鱼粉时,需要额外添加合成赖氨酸,使必需氨基酸达到平衡,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生长性能。
另外,添加某些必需氨基酸可以提高鱼体蛋白合成效率,促进鱼体蛋白合成。研究显示,合成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对鱼体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沉积有显著影响,随着合成赖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沉积显著提高。其主要机理是赖氨酸使肝脏的氨基酸代谢加强,从而提高蛋白沉积率。
1.2 作为诱食剂和促消化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氨基酸是一种比较好的诱食剂,可以刺激鱼类摄食行为,加强肠道消化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研究发现,在鲤鱼饲料中添加合成赖氨酸,可以刺激鲤鱼的摄食行为,同时解剖发现添加赖氨酸实验组的鲤鱼肠道更加发达,消化和吸收能力更强。
1.3 提高免疫力
研究显示,添加某些氨基酸可以促进鱼体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鱼体免疫力。在建鲤饲料中添加合成赖氨酸提高了其免疫力和抗病力,主要机理是赖氨酸显著促进了鱼体主要免疫器官头肾和脾脏的发育,从而提高了鱼体的免疫力。
以上研究说明,添加合成氨基酸比较有利,但是为什么有些研究显示合成氨基酸不那么有效呢?
2.添加合成氨基酸无效的原因分析
2.1 合成氨基酸在水中的溶失性大
饲料中添加的晶体氨基酸很大一部分在饲料投入水中的最初几分钟就溶解散失到水中了,鱼体难以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氨基酸在鱼饲料中的使用。
2.2 合成氨基酸和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在吸收时间上不同步,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合成氨基酸被鱼体吸收后,迅速进入血液,短时间内就达到峰值浓度,而蛋白质需要经过一系列消化分解才能转变成氨基酸,进入血液并达到峰值浓度的速度比合成氨基酸慢很多。同时,鱼体储存游离氨基酸的能力较差,游离氨基酸在达到峰值浓度后被迅速分解成氨类物质排出体外。这种吸收的不同步性加剧了血液中氨基酸浓度的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鱼类无法有效的利用合成氨基酸来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2.3 未考虑氨基酸的平衡
使用合成氨基酸需要考虑配方中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根据配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来添加相应的合成氨基酸,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使用血粉较多的配方中,异亮氨酸可能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在饲料中补充合成异亮氨酸的效果比补充其它合成氨基酸要明显。同时,还要注意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作用,例如精氨酸和赖氨酸,当饲料中精氨酸含量过高时,会降低赖氨酸的吸收效率,反之亦然。
另外,部分鱼类的氨基酸营养需要还没有得到透彻研究,缺少可供参考的氨基酸模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 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成本时,如何提高合成氨基酸的有效性
3.1 根据鱼类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和饲料氨基酸组成添加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目前对鱼类必需氨基酸模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一般都参考鱼的体蛋白氨基酸组成来分析其必需氨基酸组成。根据饲料配方的不同,可能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也不相同。只有结合鱼类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和配方的氨基酸组成,有针对性的补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使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尽量类似鱼体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比例,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添加效果。
3.2 使用缓释氨基酸
目前使用的缓释氨基酸主要是包膜氨基酸,包膜氨基酸可以延后合成氨基酸在血液中达到峰值的时间,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以和合成氨基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峰值重合,从而提高血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平衡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其它的缓释氨基酸,如小肽和微量元素螯合氨基酸,侧重点主要是提高鱼体免疫力和补充微量元素。相对而言,包膜氨基酸具有工艺简单、质量可靠的优点。
3.3 适当提高投喂次数
提高投喂次数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合成氨基酸和蛋白分解氨基酸的血液浓度峰值有重合的机会,从而提高血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平衡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研究显示,增加投喂频率可以显著的提高鱼类利用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从而改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系数。例如日投喂2~3次时,添加合成氨基酸不能改善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当日投喂次数达到4次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使用自动投饵机可以增加投喂频率,提高合成氨基酸利用率。
3.4 保证原料中氨基酸总量充足,比例大致平衡
配方中原料氨基酸的总量充足和比例大致平衡非常重要。氨基酸的总量主要通过蛋白质的含量来体现,鱼类营养特点是高蛋白低能量,当饲料蛋白水平过低时,即便使用合成氨基酸使必需氨基酸达到平衡,其生产性能也不及蛋白水平高的饲料,可见使用合成氨基酸调整氨基酸平衡有其局限性,一般不能将蛋白水平降低过多。例如,在鲫鱼饲料添加合成氨基酸的实验中,蛋白水平28.21 %的添加合成氨基酸饲料,与蛋白水平32.16%的无合成氨基酸饲料相比,其生长性能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实际配方制作上,饲料蛋白水平降低太多,使用合成氨基酸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另外饲料配方中原料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也需要大致平衡,如果某种必需氨基酸极度缺乏,由于合成氨基酸在吸收上的局限,也难以达到比较好的添加效果。
4.结语
总的来说,使用合成氨基酸来降低成本,要根据自身的饲料配方,结合鱼类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有针对性的补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才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要充分考虑利用合成氨基酸的局限性,使用损失小、缓释性好的氨基酸。另外饲料总体蛋白不能降低过多,保证配方中必需氨基酸大致平衡。做到了以上几点,使用合成氨基酸来降低饲料成本应该是可行的。反之,如果以上几点无法保证的话,添加合成氨基酸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