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内涵已延伸到对肉食品质的改善方面,而动物食用的饲料则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饲料中的药物及抗生素残留已成为保证肉食安全和营养的焦点问题。由于它间接影响着消费者身体健康,寻找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也成为动物营养研究中的热点。而在所有药物和抗生素替代品中,功能低聚糖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
低聚果糖(FOS)是被人类发现较早、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低聚糖,其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安全与功效早已得到权威认可。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低聚果糖具有促进体内益生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增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促进钙、镁、铁等矿物质吸收等功能。因为低聚果糖分子是由β-1,2-糖苷键相连而成,不易被体内分泌的α-淀粉酶等消化酶分解,因此能顺利通过胃和小肠而不被降解。而大肠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借助低聚果糖大量增殖;其他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则因不被低聚果糖认可而受到抑制,由此低聚果糖就达到了调整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的目的。
自上世纪初,很多研究者对饲料中添加低聚果糖已做了大量工作,认为仔猪胃肠道发育未成熟、内环境建立未稳定和免疫机能未健全的影响,在补料、断奶、转群等状态下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腹泻与发育受阻。饲料中补充一定量的低聚果糖,可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保障仔猪的正常生长。日本北里大学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低聚果糖可提高母猪泌乳量,减少母猪腹泻,增加母猪产仔数。日本农场长期使用低聚果糖后发现,公猪精子密度提高,母猪便秘减少,腹泻大幅下降,亦可改善夏季采食量下降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我国有关权威机构对大熊猫作过功效试验,也证明低聚果糖对增进其食欲、缩短发情周期、提高受精率等有显著作用。近年来,国外也有将低聚果糖应用于宠物食品的先例,以提高宠物的健康水平。
考虑到不同动物生长需要及成本等因素,我们建议饲料中使用低纯度的低聚果糖产品,如低聚果糖-50或低聚果糖-55。饲养中具体使用量应根据动物品种、体重、生长期以及季节而定。以猪为例,夏季温度较高,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应适当增加用量。每头仔猪和成年猪有效摄入量分别为20g/d和30g/d左右。其他季节有效摄入量可控制在15g—25g/d左右。而低聚果糖应用对饲料加工的工艺无影响,只需和其他营养添加剂一同混匀进入下道工序即可。可以说,低聚果糖的应用无论对饲料使用方还是饲料供应商都是理想的选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