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hwu 于 2010-5-20 08:40 编辑
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在1990年至2000年之间,美国养猪业者将仔猪的平均离乳日龄减少9.5天(从28.8天减为19.3天),虽然减少离乳日龄并不会显著地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而且利用早期离乳可培育出较健康且整齐度更高的猪群,增进母猪的生产力,使猪场每年能有更多的猪只上市。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繁殖效率,近五年来的平均离乳日龄又开始增加。离乳日龄对母猪生产效能的影响包括: ■子宫复旧 仔猪吮乳会抑制卵巢与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活性,并刺激泌乳素释放,所以母猪在泌乳期间仍然处于乏情期。一旦泌乳减少或仔猪离乳,泌乳素的浓度会逐渐下降,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LH)与雌二醇(estradiol)浓度增加以刺激发情。荷尔蒙的抑制作用使母猪能有子宫复旧的时间。 母猪在开始泌乳后2-3周持续到仔猪离乳之后,子宫会快速地减少长度和重量。复旧过程使子宫得以复原,并能承担未来的怀孕需求。子宫复旧的速度、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和随后的胚胎死亡均与少于19天的泌乳期有关。 抑制黄体生成素与滤泡刺激素的活性至少需要2-3天,在分娩后24小时之内就离乳的极端例子中,因为黄体生成素与滤泡刺激素(FSH)未被抑制,可能导致母猪形成滤泡囊肿。罹患滤泡囊肿的母猪,会出现重发情的时间变长而且无法预期、持续发情、乏情期延长和不规律的发情等症状。 ■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 研究显示,当离乳日龄增加,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则会缩短。分娩后3-4周离乳的母猪离乳后再发情间距最短,泌乳期少于10天就离乳的母猪,则离乳后再发情间距较长。泌乳期超过20天的母猪,离乳后7天就再发情的比率,高于泌乳期只有14-15天的母猪。 泌乳期少于21天时,初产母猪比经产母猪更容易出现离乳后再发情间距之延长,其原因可能与泌乳期的饲料采食量有关。特别是在新母猪的阶段,最少17天的离乳日龄将有助于取得正常发情间距与最大产量间的平衡。因为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和发情期的长短呈负相关,泌乳期短的母猪比泌乳期长的母猪发情期短,所以离乳日龄可能冲击配种流程。然而,在发情期内进行两次配种(间隔24小时),可获得最佳的母猪繁殖性能。 经产母猪每日的平均饲料采食量超过5.6公斤时,即使离乳日龄只有10-19天,也能有可接受的离乳后再发情间距。在泌乳期间,为了维持身体健康状态,母猪必须达到最大采食量。此阶段因能量摄取不足而过瘦的母猪,不管何时进行离乳,经常都会发生繁殖障碍。故母猪在泌乳期间最大饲料采食量非常重要,可利用增加喂饲频率、给予新鲜饲料、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提供持续的饮水,以达到母猪最佳繁殖性能。 ■排卵到分娩 多数研究认为,泌乳期的长短不会影响后续的排卵率。然而,母猪的受孕率通常随着泌乳期的缩短而下降,胚胎存活率亦随之下降。离乳日龄少于21天的母猪,发生胚胎存活率下降的可能原因,应与子宫内膜的复旧不完全有关。 当离乳日龄减少,分娩率也会下降。仔猪在11-19日龄离乳的母猪,其分娩率显著地低于仔猪在23-25日龄离乳者。除此之外,仔猪在8-10日龄离乳的母猪会有许多变异发生。因为猪场间的其它饲养管理条件不同,受孕率与分娩率下降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下产次的产仔头数 泌乳期间的长短,会使母猪下产次的产仔头数产生许多差异。然而,仔猪在18日龄前离乳的母猪,其下产次的产仔头数通常较低。早期离乳可能造成子宫复旧时间不足、降低排卵率、受孕率和胚胎存活率,进而影响母猪下产次的产仔头数。 ■仔猪的离乳体重 母猪泌乳的时间愈长,仔猪离乳时的体重就愈重。 ■母猪的寿命与健康状态 泌乳期较短的母猪,每年生产较多的胎次,造成生殖系统面临较高的代谢需求。采用较短泌乳期的猪场,因淘汰母猪的平均产次较少而有较高的淘汰率。然而,若是泌乳期较短的母猪,在泌乳过程中减轻的体重较少,则仍有部分的补偿作用。 ■遗传背景 所有遗传品系都倾向以相似的曲线模式,来表现增加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与缩短泌乳期之间的关系。然而,有些遗传品系对离乳日龄的改变较不敏感。因此,业者应评估减少离乳日龄在自家猪场的效益。 ■离乳仔猪头数 活产仔猪头数、离乳前的死亡率和每年每头母猪分娩的胎次,都会影响该母猪的离乳仔猪头数。虽然较短的泌乳期对活产仔猪头数有负面影响,却可改善离乳前的死亡率和每年每头母猪分娩的胎次。 较短离乳日龄能降低离乳前的死亡率,此一现象也许部分反应了在较长的泌乳期会有较高死亡风险的事实。统计分析显示,当泌乳期由25天减为13天,能够-增加每年每头母猪的离乳仔猪数。然而,不管离乳日龄为何,在不同猪场之间,每 年每头母猪的离乳仔猪数原就存有许多变异。即使是相同的离乳日龄,管理技巧、饲养环境、营养状况与遗传品系都会影响猪场的繁殖效率。 ■总结 离乳日龄对每年每头母猪分娩的胎次有重要影响。但若要使整个母猪群的生产效能达到巅峰,就要将离乳日龄设定在适当的标准。缩短泌乳期将延长离乳后再发情的间距、减少受孕率和下一胎的仔猪头数,因而降低母猪后续的繁殖力。 因此,若要获得猪场营运的最大产量,必须将离乳日龄,设定于最不会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时间点。在大多数的猪场,少于17天的泌乳期,会对繁殖性能造成最大的影响。如果母猪要重新配种,至少要先哺育仔猪3天,以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避免形成滤泡囊肿或持续的乏情期。细心的监控并增加泌乳期的每日饲料采食量达5.5公斤以上,可减轻缩短泌乳期的影响。 然而,离乳日龄对繁殖性能的效应具有猪场特异性。即使是在拥有相同遗传品系、营养条件、器具设备、健康状态和标准操作程序的猪场,缩短泌乳期仍会造成不同的反应。不管离乳日龄为何,有经验的猪场工作人员,只要遵循优良的饲养管理规则,仍旧可以对繁殖计画作出实质贡献。猪场在进行改变离乳日期之前,应该独立地评估离乳日龄对繁殖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陈欣欣摘译/郑清森审 National Hog Farmer,41:30-38,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