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0|回复: 3

[家禽] 饲料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8 0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达国家饲料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有助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认识和把握我国饲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饲料产业萌芽阶段

   
饲料生产长期依附于种植业,饲料总量不足。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较少,饲料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畜禽生产的营养需要。饲料工业处于萌芽状态,饲料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自产自用。

   
由于农业生产落后、种植业产出水平较低,谷物产量除满足口粮基本需求外,客观上不可能有大量剩余谷物用作饲料。同时,还要满足大量农用牲畜的需要,因而发展食用畜禽所必需的精料较少,这必然导致饲料结构的粗料型,以及食用畜禽发展缓慢。此外、为充分利用有限的饲料,提高其转化效率,产生了初级形式的饲料作坊,即将各种饲料原料通风干燥后,经简单粉碎加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性。由于加工程序简单,许多农户利用自产原料,自己加工或请人代加工后,用于饲喂自养的畜禽,但营养价值不能满足畜禽生产的营养要求,畜禽生产能力低,并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更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简单的混合饲料开始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并设法由工厂来生产这种饲料。

二、饲料产业新兴阶段

   
饲料总量增多,精料比重加大,饲料工业快速成长,饲料生产经营初步专业化,饲料业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畜禽生产营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
.饲料总量增多,精料比重加大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逐步替代了农用牲畜,从而节约出大量饲料。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种植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谷物在满足口粮需要后,还有大量剩余可作饲料。美国19101950年各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幅度为:小麦20.1%、玉米51.5%、饲草24.3%。饲料谷物满足本国需要后,还有剩余可供出口。日本19601970年各种饲料作物的产量分别有所提高,青割玉米87.1%、青割燕麦1.7倍、牧草4.4倍。但日本由于耕地资源有限,饲料产量难以满足畜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口饲料,而经济实力增强使其有能力进口饲料,日本19601970年精饲料进口量由189.8t增加到926.6t,增长了39倍,饲料进口量占总供给量的比重由12.6%上升到62.2%。可见,资源条件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即增加产量或进口共同实现饲料总量增加的目标,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饲料基础。

   
饲料谷物产量的增加以及耗粮型中小畜禽的发展,使精料在饲料总量中的比重加大。以日本为例,19601975年精料所占比重由53.8%上升到74.7%,而粗料比重则由46.2%下降到25.3%。

   
2
.饲料工业快速成长,但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由于工业化程度加深以及日益渗入饲料行业,使饲料机械制造业、加工业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发展食用畜牧业的需要,对饲料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饲料工业快速成长。美国1950年配合饲料产量已达2600t。日本19601970年配合饲料产量由243.3t增加到1499.7t,增长了5.2倍。

   
但饲料产品的分布相对集中,结构比较单一。如禽料所占比重较大,美国的禽料比重达到一半以上,日本1960年为78.8%,1970年为56.3%,说明禽料是各国和地区饲料工业快速成长的支柱产品。同时,适应畜禽饲养结构的差异,各国相应还有其他支柱产品,如日本的猪饲料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各国饲料工业首先发展的重点都是猪禽料,原因是猪禽的饲料转化效率较高,容易实现集约化饲养,经济效益显著,从而带动了猪禽配合饲料的发展。

   
3
.饲料生产经营逐步专业化 由于农户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料加工工艺也日趋复杂,饲养畜禽所需的饲料难以完全依靠自身解决,因而饲料生产逐步从农户饲养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饲料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同时,饲料产品也由经销商分送到各饲养户,逐步形成饲料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饲料总量的增加以及生产经营的日趋专业化,使饲料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饲料的营养构成逐步完善,使畜禽生产的营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饲料产业成长阶段

   
饲料总量继续增长,饲料工业全面发展,产品结构多样化,饲料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法规建设得到加强,饲料质量明显提高,饲料生产经营逐步走向产销结合。

   
1
.饲料总量继续增长 美国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种植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裕的饲料,同时,也有更多的饲料可供出口。19501970年,主要饲料作物的单产大幅度增加:玉米达103.0%、饲草为48.3%,以饲料为主的谷物出口量1970年达到4039.2t,比1961年增长了27.5%。日本由于在饲料谷物生产上缺乏比较优势,再加上进口管制放松,使国内的饲料产量下降。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其有能力进口更多的饲料,以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日本1980年,精饲料进口量增加到1498.6t,比1970年增长了61.7%,进口饲料占饲料总供给量的比重也上升到71.8%。

   
2
.饲料工业全面发展,产品结构多样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饲料产业逐步专业化,使饲料工业日益发展成为集资源、机械设备制造、加工、质检、计量、包装等为一体的系统工业,同时,工业饲料产量不断增长。美国1970年配合饲料产量已增至6000t,比1950年增长了13倍。日本1980年配合饲料产量达2213.8t,比1970年增长47.6%。

   
此外,饲料产品的分布开始分散,结构趋于多样化。1970l980年日本家禽饲料的比重由56.3%降至48.3%,而猪饲料比重则由26.2%升至28.9%,肉牛饲料比重由5.8%升到12.3%。饲料结构不再是猪禽饲料一统天下,奶牛饲料、肉牛饲料崛起,美国1970年,奶牛饲料和肉牛饲料的比重已分别升至21%和17%,日本1980年奶牛饲料和肉牛饲料比重分别达10.5%和12.3%。从产品形态上看,除传统的粉料外,还开发出颗粒饲料、膨化饲料、条形饲料等适应不同畜禽采食特点的饲料。

   
3
.饲料产品质量管理和法规建设不断加强,饲料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饲料质量不仅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水平,而且影响到畜禽产品质量,同时人们对畜产品的品质日益重视,使对饲料的营养和卫生标准要求日益严格,再加上饲料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饲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各国加强了对饲料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法规建设,饲料企业也加强了自身的产品质量控制和认证工作。美国通过饲料法规对饲料质量进行管理,法规包括饲料成分。饲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尤其对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配合饲料产品方面的规定非常严格。许多饲料企业根据出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

   

4
.饲料生产经营逐步走向产销结合 由于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市场竞争又日趋加剧,为降低经营成本,直接掌握市场信息,许多饲料企业逐步转向直接向饲养户供应饲料,不经批发零售商,实行产销结合,从而有效降低流通费用,减少信息时滞和不对称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饲料产业成熟阶段

   
饲料总量增长减缓,副产品饲料再度兴起,饲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含量加大,饲料生产经营与饲养趋于一体化,同时,政府对饲料加工企业的环境污染和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提出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和处罚办法。

   
1
.饲料总量增长减缓,副产品饲料再度兴起 由于畜产品消费增长趋缓,对饲料的引致需求增长下降,导致饲料总量增长减缓。日本19801991年饲料供应量的年均增长速度降到1.2%,比上期下降2%,精饲料进口增长速度也降到1.2%,较上期降低3.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谷物和肉类出口不断增长,使饲料总产量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由于畜产品市场饱和,导致饲养利润下降,为降低饲料成本,许多饲养户重新重视副产品饲喂,而饲料加工技术的改进,使许多副产品粗饲料的可消化率不断提高,满足了饲养户新的需求取向。

   
2
.饲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含量加大动物营养科学和饲料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电脑配方和自动化管理的引入,使饲料工业的产品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科技含量加大。具体表现为:尽管配合饲料的增长速度减缓,但技术含量较高的浓缩料、预混料增长迅速。美国19751984年,预混料产量由50t增加到130t,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速度达11.2%,而同期配合饲料产量的年均增速只有3.2%;1990年浓缩料和预混料已占工业饲料总量的20%。

   
与此同时,不同畜禽饲料的比重继续进行调整。美国19701990年,猪饲料比重由16%下降至13.6%,肉牛饲料比重由17%上升到17.5%,主要原因是饲养方式改变,如养猪户购进浓缩料、预混料,自己配制饲料的比重增加,而肉牛则是由于放牧数量减少,舍饲增加,从而对肉牛饲料的需求增加。日本19801991年,牛饲料比重由22.8%上升到26.9%,禽蛋饲料比重则由33.2%降至29.2%。原因是肉牛和奶牛发展较快,并使用越来越多的配合饲料,而蛋鸡增长则非常缓慢。但在总体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禽饲料比重仍维持在40%以上,美国1991年为45.4%,日本1991年为45.4%。然而,禽饲料内部的发展则不平衡,肉鸡饲料、火鸡饲料发展较快,而蛋鸡饲料则基本稳定。

   
3
.饲料生产经营与饲养趋于一体化畜产品需求增长减缓和市场竞争加剧,使饲养户和饲料企业不得不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以维持必要的经营利润。于是,许多饲养户直接向专业饲料厂家购买浓缩料、预混料,利用自产原料和加工设备配制全价饲料饲喂畜禽,以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许多饲料企业则通过建立自己的饲养场,实行饲料、饲养一体化经营,增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饲料生产经营和饲养趋于一体化成为饲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4
.政府对饲料加工企业的环境污染和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员提出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和处罚办法 饲料加工企业带来的噪音、粉尘、原料及产品变质污染严重破坏环境,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饲料厂的粉尘、噪音、废弃变质饲料污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此外,对畜产品中的药物、重金属和某些添加剂的残留量有明确规定和严格限制,残留物超标便会受到法律处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heshouleo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18 09: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一下,国外与国内的差距,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7: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过去  推测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5: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国外的饲料发展过程,我们也要根据国情调整经营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1 13:3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