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病因兔脑炎原虫的成熟孢子大小为2 . 5 微米*1 . 5 微米,呈杆状,两端钝圆,或呈卵圆形。核致密,圆形或卵圆形,偏于虫体一端。在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内,可发现无囊壁虫休假囊(虫体集落),其中可含100 个以上的虫体。假囊和虫体也见于细胞外。
( 2 )症状本病一般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常无症状,有时见脑炎和肾炎症状,如惊厥、颤抖、斜颈、麻痹、昏迷、平衡失调及腹泻、蛋白尿等。解剖发现肾表面密布针尖大的白色小点,或有灰色小凹陷。如肾脏受害严重,则表面呈颗粒状或高低不平。组织上要为间质性肾炎、纤维化和小肉芽肿(由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组成肉芽肿也见于脑内,脑内的肉芽肿,中心发生坏死,有多量脑炎虫,外围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胶质细胞。肾中的虫体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或游离于管腔中。
( 3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淘汰病兔、加强防疫和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本病的预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