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肠炎 本病有的和小肠球虫病混合感染,但易被后者所掩盖;有的单独发病,如梭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会引起上皮细胞损坏甚至脱落,使小肠绒毛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2、寄生虫 如球虫、绦虫、蛔虫等都会造成肠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未经消化就随粪便排出,引起消化不良。
3、饮水质量 肉鸡体内60%是由水构成,因此必需要有充足的饮水才能知足鸡体需要,而有些养殖户却没有注重饮水卫生,饮用污染水或变质的水,从而引起鸡消化不良。垫料质量:常言讲病从口入,垫料是鸡在饮水和开食前最先吃到的东西,因而垫料好与坏直接影响鸡的消化,育雏期最好用玉米秆做垫料,较干爽,也可用干燥、无污染、无霉变的小刨花、锯末等,厚度不低于4厘米,但不可重复使用垫料。
4、饲料中没有及时添加沙粒,肌胃中缺少沙粒的摩擦,降低了对饲料的物理消化能力。
饲养中没有一定的规律,暴饮暴食,或者使鸡受到应激,或者使鸡在恒温下溘然遭遇低温,这些都会引起消化不良。
多数鸡在进行料号更替时泛起消化不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按要求进行更换,临床上特别是快大型鸡比优质型鸡题目更为严峻。
肉鸡生长速度快,特别是内脏器官的长势在35天前;因肉鸡抗应激能力较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5、日常治理
治理
肉鸡是为能而食,能量不够,增加肉鸡的采食量,造成其他营养物质没完全吸收就直接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饲料中能量不足
如使用含胰蛋白酸拟制剂的菜子粕、黑麦、高粱及生豆粕或豆饼等,这些原料用量过大,会导致中毒,杂粕使用量过大,会引起消化不良,豆粕过生,其中含有的抗胰蛋白酶会影响消化。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肉鸡的营养要求较高,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低,会使营养不均衡,粗纤维过多,造成肉鸡采食量大,胃肠功能混乱,也会引起消化不良。
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
因为天色炎热使油脂因保留不当而腐败,致使肉鸡引起腺胃炎、肌胃糜烂和肠炎。脂肪酸败后产生的自由基或反应性氧分子会影响其免疫力,减慢生长,使色素沉积不良和引起肠炎。脂肪添加量过多会引起润滑性腹泻。
脂肪酸败
霉菌毒素可引起口腔、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的病变,造成消化不良,霉菌毒素污染包括喂霉变饲料,以及加工、运输、蕴藏中的污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