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9|回复: 1

春季养猪的几个关注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09: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季节之歌 于 2010-5-12 11:15 编辑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养猪的好时节,但此时天气变化无常,各种病菌也会随着适宜的温度而大量繁殖,同时畜禽经过越冬,机体的抗病能力也明显减弱,如养殖者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猪病发生。笔者通过对部分规模猪场的调查了解,认为春季养猪要在以下五方面加以关注。

    (一)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搞好猪舍卫生,抓紧对猪圈消毒,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
    猪喜欢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尚末发育完善,体表沉积脂肪少,抗寒能力较差。早春三月的天气,忽晴忽阴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须做到不急于停暖,继续挂好门帘,堵塞漏洞,圈舍继续扣棚,保证猪舍温暖,环境干燥洁净,空气流畅。在北方地区,经产母猪还要实行暖房产仔,以保证所产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工作。    同时,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菌生长繁殖。对圈舍进行清洗,再用20% - 3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或2%~3%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对用具清洗后用3%~5%的来苏儿消毒,再用水冲洗,以免引起中毒或影响猪的采食量。   

    (二)加强防疫按时驱虫  春季要严防猪瘟、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气喘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大肠杆菌等传染病的发生。
    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切忌漏免、疫苗失效等情况发生。如果周围地域发生了疫情,除要搞好猪舍消毒外,还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猪场,自己的车辆、人员从外疫区回来应进行彻底消毒。    冬春交际,乍暖还寒,也是寄生虫病的高发期,阿维菌素(虫克星)是猪场寄生虫控制的首选药物,安全可靠。

    (三)注重营养,供应调剂饲料配方  按猪只生长阶段的不同,科学地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日粮,并根据猪只的体重、采食情况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饼类饲料,以促进猪只的食欲,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

    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但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精细管理,因为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在气候善变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差错,极易引起仔猪患病,甚至大批死亡。因此,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料,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做好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平安过好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仔猪痢疾的预防应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产后注意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添喂复合添加剂,供给清洁的饮水,给予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促进猪只健康生长,使猪只能够平安度过春季这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四)预防春季常见猪病除猪瘟、猪丹毒等烈性传染病因科学免疫得到有效控制外,还有不少猪病极易在春季发生,最常见的有腹泻病、霉形体肺炎、流感和仔猪水肿病。

    猪腹泻病是春季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等,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需要正确鉴别才能对症下药,并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提高疗效。同时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

    猪霉形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突然发病时可出现头下垂,精神不振,张口喘气,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黏膜发紫,体温变化不大,死亡率较高。防治时可肌肉注射猪喘平,每日2万-4万单位/千克,连续5天为一疗程。也可1次肌注盐酸土霉素1-1.5克,7天为1疗程。
    猪流感多发生于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初期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故应重视对此病的防制。预防该病应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4%的烧碱对猪舍消毒。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及时取暖保温。防止易感猪和感染的动物接触,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对该病无特殊药物治疗,只有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避免继发感染。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天。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控制好仔猪水肿病  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最常见。尤其是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此外,生活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该病发病突然,暴发初期,经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畜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内死亡。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apple12151007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12 1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收藏了你的一篇文章。又看到了,接着收藏吧。谢谢!

点评

谢谢关注我们“季节营养专区”你的鼓励将让我们更有动力。  发表于 2010-5-12 16:5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5: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