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24|回复: 4

[家禽] 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及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09: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原因

1.1集约化程度低,同质化现象突出
    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众多,其特点是作坊式生产、零散经营、品种单一品质差。经营者的小农意识促使各厂家单打独斗,与美国、荷兰、泰国等国的大型饲料企业相比,我国饲料企业在组织规模、科技含量、营销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饲料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众多条件不足的新生饲料企业不断涌现。由于实力不足,这些企业在经营开发上没有主题、没有创意、无力创新,只好盲目跟进,模仿大厂产品设计规格,模拟大厂名牌产品生产,并且在全国已形成一股风气。其结果就是,在一个地区,同一类型、同一营养水平的产品遍地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
    1.2 竞争恶质化
    众多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饲料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采取非常规竞争手段。譬如虚报营养含量,拔高饲料转化率欺诈用户。还有的企业为了网罗人才竞相提高营销人员待遇,不少年销售量在3万t以上的饲料企业,其营销费用已占到利润的60%。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一些企业就打起来了产品质量的主意,原料以次充好,贵原料能少用就少用。更有甚者,还有企业在产品中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添加剂。
    目前,饲料营销网络已下沉到村级经销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经销商经常在一天之内接待4~6个业务员,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业务员的大量上门养成了经销商的优越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一个月销量超过100t的经销商,在他的门店里,一般会同时摆放着5~6个不同厂家的产品,谁给的条件优厚就推销谁的产品,在店内形成另一轮竞争,从中获取不合理的收入。最终,这部分“营业收入”会转嫁到养殖户身上,从而加大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基层养殖收入,伤害了广大养殖户的热情。
    1.3 原料成本压力巨大
    加入WTO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10年前,我国每年还能出口几百万t大豆,近几年反而每年进口近2000万t,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国外鱼粉市场受禁捕、天气、放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垄断且波动较大;今年春节之后,鱼粉价格一路走高,暴涨至8000元/t左右,让饲料企业叫苦不迭。
    我国的国情是蛋白质原料原本就缺乏,需要依靠大量进口填补缺口。中小饲料企业的大量上马给原本竞争已十分激烈的原料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加剧了市场经营难度,为少数不良商人提供了弄虚作假的机会。在业内,豆粕、鱼粉等原料的掺假屡见不鲜。对于这种现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饲料市场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原料市场的竞争,谁占据了稳定供应渠道,谁就处于不败之地。据了解,大型饲料企业采购成本比小企业低50元~80元/t,在原料成本上有明显优势。
    1.4 发展速度不匹配及贸易壁垒
    制约我国饲料快速发展的原因还有两方面:一是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与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目前,我国养殖业还是以散养为主,集约化程度低而且发展速度缓慢,影响了商品饲料入户率的进一步提高。二是畜产品的贸易壁垒问题。如美国对我国虾产品的反倾销制裁,欧洲对我国禽肉出口的限制等。由于贸易壁垒,畜产品出口难以上台阶,其结果,自然影响了饲料需求。
    1.5 教育、培训、推广体系滞后,饲料科技产业化水平低
    我国在主要畜禽的动物营养和饲料科技基础研究方面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产业化水平还很落后,饲料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适用于未来市场的高效环保饲料添加剂技术储备薄弱,研制开发能力差。饲料原料、产品及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缺乏,不能满足在线快速控制配合饲料质量等检测要求。此外,行业人才的培养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规划,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是专业面太窄,适应能力差。由于饲料工业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经营一线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发展与出路探讨
    国内饲料加工业在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企业追求规模效益和打造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明显,作坊式生产已明显不适应发展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期投资2000万元建设一个饲料企业,当年就能获利4000万元;当时浓缩饲料、鱼饲料最低利润也在1000元/t以上。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低利化时代到来,饲料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
    2.1 坚持规模化
    作为基础性的制造业,饲料企业只有规模运作才能具备更佳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即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
    2.2 走横向联合之路
    以目前饲料行业的现状,让我国绝大多数的饲料企业快速上规模很不现实。所以,只有横向联合、优势互补,通过“竞合”之策,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如果不联合起来,企业经营风险就会不断加剧,路会越走越窄。
    目前,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在不断寻求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之目的。如六和与新希望的强强联合,新希望与泰国海波尔种猪项目的合作,六和集团与中粮集团合资成立青州鹏里利食品厂,“7+1”联合体、广盟、绿色伟农等饲料行业联合体的成立,等等。
    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即便胜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长久不了。饲料产业也是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生存与发展之道,其实就是和谐之道,就是“竞合”之道。
对于国内的饲料企业,也只有采取横向联合策略,优势互补,发挥各自规模、品牌、科技等优势,才能在发展壮大中取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才能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增强国际主动权,在国际饲料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2.3 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于国内的优秀饲料企业,在种好国内市场这一亩三分地之外,还要积极规划国外市场。比起欧美的饲料企业,在东南亚等地区,由于地缘因素影响,我国饲料企业前往投资至少不处劣势。
    2.4 重点抓效率
    今日的饲料企业,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国外那些知名饲料企业固然大,可因为大,效率难免受到影响。效率高的关键在于人心齐,怎样让企业人心齐,该是大大小小饲料企业的老板们去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徐玲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5 09: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析的丝丝入扣,非常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好,有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4: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心修内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18:2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