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5 22: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骨粉一般为金黄色至淡褐色或深褐色,含脂肪高时,色较深,过热处理时颜色也会加深,一般用猪骨肉制成者颜色较浅;有新鲜的肉味,并具有烤肉香及牛油或猪油味;正常情况下为粉状,内含小骨块。 在体视镜(数码液晶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肌肉纤维有条纹,白色至黄色,表面有较暗及较淡的区分。畜骨小骨块颜色较白、较硬,形状为多角形,组织致密,边缘平整,内有点状(洞)存在;禽骨为淡黄色或白色椭圆长条形,较松软,易碎,骨头上孔较大。腱为小片颗粒,形状不规则,半透明,呈黄色至黄褐色,质硬,表面光泽暗淡。血呈破碎球体形,形状不规则,黑色或深紫色,难于破碎。毛为长短不一的杆状,红褐色、黑色或黄色,半透明,坚韧而弯曲。一般饲料企业采用如右表所示的质量标准控制肉骨粉的质量。 掺假者为牟取暴利,经常添加的有羽毛粉、血粉、皮革粉等一些粗蛋白含量很高、利用率很差的廉价原料来提高肉粉及肉骨粉蛋白含量。也有部分掺假者用一些植物性杂粕填充到肉骨粉中,以次充好,更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暴利,非法将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尿素、铵盐、三聚氰胺、磷酸盐、贝壳粉、石粉添加到肉骨粉中,欺骗用户,危害安全健康。其常见的鉴别方法如下:
(一)肉骨粉中尿素的识别:取少量试样置于点滴板上,加3滴甲酚红水溶液和3滴尿素酶水溶液,5分钟后观察,若有紫红色出现,表明掺有尿素。
(二)肉骨粉中铵盐的识别:将适量试样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水摇匀,再加稀盐酸(1+3)和10%氯化钡溶液数滴,如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盐掺入。另取少量试样于白色点滴板上加3颗二苯胺晶粒和2滴水,再加1滴硫酸,呈现深蓝色说明有硝酸铵掺入。
(三)肉骨粉中羽毛粉的识别:取肉骨粉10克,放入100毫升高型烧杯中,加入四氯化碳80毫升,搅拌后放置沉淀,将漂浮层倒入滤纸过滤。将滤纸上样品用电吹风吹干,取少许置培养皿中,在30~50倍显微镜下观察,除见表面粗糙且有纤维结构的肌肉颗粒外,若见羽毛、羽干、羽管(中空,半透明)或形同玻璃碎粒,质地与硬度如塑胶,呈灰褐色或黑色的物质,则样品含有羽毛粉或水解羽毛粉。
(四)肉骨粉中血粉的识别:取肉骨粉1~2克置于烧杯中,加水5毫升,搅拌后静置数分钟过滤。取一试管,加N,N-二甲基苯胺粉末少许,再加约2 毫升冰醋酸,待溶解后,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现用现配)2 毫升。将样品过滤液徐徐注入试管,如两液接触面出现绿色的环或点,说明有血粉存在。
(五)肉骨粉中贝壳粉、石粉的识别
1、镜检法:取0.5~1克样品,在培养皿中铺成薄薄的一层,用20~50倍显微镜观察,颗粒质硬,表面光滑,不透明,白色、灰色或粉红色,光泽暗淡或半透明,有些颗粒外表面具有同心或平行的线纹,则掺有贝壳粉。
2、盐酸溶解法:将少量试样置于表面皿上,用适量盐酸(1+1)浸湿样品,若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反应剧烈,证明掺入了石粉、贝壳粉等碳酸盐物质。
(六)肉骨粉中皮革粉的识别:取2 克粉碎的肉骨粉样品放入瓷坩埚内,在茂福炉中灰化,冷却后用水润湿。依次加入10 毫升浓氢氧化钠、4 滴3%双氧水、5 毫升戊醇,最后加入足量浓硫酸将溶液酸化,有蓝色出现表明肉骨粉中掺有鞣革粉。
(七) 密度测定:可以粗略估计其是否掺假,肉骨粉密度一般为0.53-0.75千克/升,钙含量应为磷量 2 倍左右,比例异常者即有掺假的可能;粗灰分含量应为磷量的6.5倍以下,否则也有掺假的可能。
此外,肉骨粉与肉粉含脂肪较高,易变质,使用时必须重点嗅其是否有腐臭味等异味,最好检测其酸价、过氧化物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