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32|回复: 8

河南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2: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既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畜牧业生产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其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畜牧业生产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然而畜牧业的发展并非是无限制的,它受到物产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那么,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河南省畜牧业是否存在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以及如何促进这种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河南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畜禽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畜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河南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一)主要畜产品产量、畜禽饲养量和牧业产值持续增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从畜产品产量上来看,自1980年以来,河南肉类总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6%。1980年,河南肉类总产量为55万吨,1988年首次超过100万吨,达到103.75万吨。进入 90年代,河南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在1993年达到203.50万吨以后,紧接着在1995年和1996年分别迈过300万吨和400万吨的大关,达到333.00万吨和425.00万吨。此后速度稍有放缓,经过4年的发展于2000年迈过500万吨的大关,达517.00万吨。截至到2005年末,河南肉类总产量达689.00万吨,比1980年增加11.5倍。禽蛋产量自198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5%,到2005年,河南禽蛋产量由1980年的15.86万吨增加到 375.30万吨,增长了22.7倍。奶类发展速度更快,1980-200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6.9%,2005年河南奶类产量达108.50万吨,比1980年增长了48.3倍。

  从畜禽饲养量来看,2005年河南大牲畜年末存栏为1508.80万头,比1980年增长1.8倍。其中:牛年末存栏为1447.00万头,猪年末存栏为4439.00万头,羊年末存栏为3988.00万头,分别比1980年增长3.3倍、2.0倍和2.5倍。家禽1990年年底存栏为19849.90万只,2005年增加到61958.00万只,15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速为7.9%。

  从牧业产值上来看,河南畜牧业产值自198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198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河南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2%,远远高于农业增加值7.0%的增长速度。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河南人均畜产品的占有量也呈现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1980年全省人均猪牛羊肉占有量为7.3公斤,2005年达到人均61.0公斤,增长了7.4倍;人均禽蛋产量1980年为2.2公斤,2005年达到39.0公斤,增长了17.7倍;人均牛奶产量由1990年的0.3公斤增加到10.7公斤,15年间增长了34.7倍,年均增长26.9%。

  从河南畜牧业发展在全国的位次上来看,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05年,河南牧业增加值、大牲畜年底存栏、牛年底存栏、牛出栏、牛肉产量和山羊年底存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位;肉类总产量、猪肉产量、猪存栏均居全国第二位;羊肉产量、羊年底存栏、蛋类产量、生猪出栏居全国第三位。

  (二)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河南畜牧业生产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得到优化,呈现出猪、牛、羊、禽协调发展,优势品种不断强化的格局,充分发挥了河南畜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在产业结构上,在生猪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发展较快,奶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牛羊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社会需求旺盛,拉动牛羊生产。2005年,全省牛羊肉产量分别达102.75和47.38万吨,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已提高到21.8%。由于各地加大了对奶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全面启动,加快了奶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河南牛奶产量以年均45.2%的速度快速发展。

  在品种结构上,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创新与普及相结合,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自我培养开发力度,全省畜禽优良品种不断增加, 2005年,河南优良畜禽品种达56个,安全、卫生、优质畜产品比重不断增加,优质畜产品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各种畜产品出栏率也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34%、48%和109%,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6个、5个和5个百分点。存栏蛋鸡只均产蛋量也由2000年的6.5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9.5公斤。

  (三)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化布局日趋形成

  2005年,全省各类规模养殖场达到39650个,养殖小区达到3295个,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49%、64%、94%、69%,均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大市如鹤壁市肉鸡的100%、肉猪的75%、蛋鸡的65%均已实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初步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的转变。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黄河滩区为主的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以商丘、周口、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为主的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以许昌、漯河、驻马店等为主的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新乡、安阳、鹤壁为主的豫北蛋肉鸡产业带和以信阳为主的豫南水禽产业带。截止到2005年底,“一带一片”区域内存栏奶牛约21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总量的70%;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到201个.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占全省奶牛养殖小区总量232个的86.6%。同时,交通沿线瘦肉型猪产业带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内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4982个,养殖小区达到164个。区域内30个县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1691万头、2266万头,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6%和41%,成为生猪生产、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货源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稳步推进,区域内的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54万吨、25万吨,分别占全省牛羊肉总产量的54%和56%;豫北肉鸡和豫南水禽生产加工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大用、永达利用“反租承包”形式已建成年出栏30万只以上的商品肉鸡场210个;信阳华英投资建设的养殖小区已经达到24个,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鸭出口场已经达到16个,区域内12个县的肉鸡饲养量和10个县的水禽饲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7%和44%。

  (四)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5年底,全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54家,肉、蛋、奶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90万吨、1.86万吨、145万吨分别占全省肉蛋奶产量的56.6%、0.5%和133.6%。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漯河双汇、汇通,信阳华英,郑州花花牛,鹤壁大用、永达,周口邦杰,长葛众品,商丘科迪等30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机制创新、市场开发、带动农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省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650个,参与农户30多万户,提高了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

  (五)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河南省畜禽及畜禽产品以良好的品质和信誉不断开拓销售市场,扩大品牌辐射力,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畜产品品牌已达2000多个,“双汇”、“华英”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双汇”火腿肠、冷鲜肉进入全国各大中城市超市;“正良牌”、“诸美牌”、“正龙牌”生猪以瘦肉率高、品质好享誉国内外;“正阳生猪”作为河南的知名品牌已在香港、澳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占有绝对优势,并获得武汉市颁发的市场准入证;“华英”禽类产品出口日、韩等国及欧洲市场。

  二、河南畜牧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饲料供应潜力分析

  河南畜牧业发展饲料主要来源于粮食、麸皮、粮油副产品加工、秸秆以及饲用草。因而分析发展畜牧业所需饲料的供应能力,应首先从分析粮食的供应能力着手,然后在分析粮食各种用途的基础上定量分析粮食、麸皮、粮油副产品加工以及秸秆能够提供多少畜牧业养殖所需饲料,然后加上饲用草的发展规模,大体上可以测算出河南畜牧业发展饲料的供应能力,也即从饲料供应方面测算出河南畜牧业发展潜力。

  1.粮食供应能力分析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已基本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为了准确测量河南粮食的供应能力,我们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来预测粮食亩产水平,结合粮食播种面积历史变化状况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测粮食播种面积,从而预测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

  近几年来,河南粮食亩产水平除了个别年份因自然灾害而下降外,尽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如图表1)。同时,从目前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南粮食亩产水平也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利用1978-2004年河南粮食亩产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以粮食亩产水平为因变量,时间为自变量(假定1978,1979,…,2004,…依次为0,1,…,26…),建立模型如下:

  y = 153.07+6.50*T

  该模型调整后的R值为0.90,说明整体模拟效果较好,所建模型的自变量能够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0%。常数项和自变量T的t检验值分别为153.07和6.50,说明各个自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DW=1.72大于在1%的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上限1.23,同时小于2,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河南粮食亩产水平的变化趋势。

  自1978年以来,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尽管由于政策驱动以及粮食比较经济效益的变化而呈现年际间的波动不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呈现略减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在1986年达到最高为14058万亩,最低在1992年为13207万亩,1978-2004年平均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3546万亩,变化幅度基本稳定在-2.5%和3.8%之间,也就说,与年均粮食播种面积比较而言,增张幅度最大3.8%,减少幅度最大2.5%(见图表2)。因为粮食供给的大幅度变化容易造成粮食供求的严重失衡,从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或者农民收入的增长,迫使国家采取控制粮食生产的措施,同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日益成熟,国家保证粮食生产处于一个稳定状态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且,随着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建设用地也将会大幅增加,即使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要求,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由于总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将会直接制约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另外,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必将由于粮食较低的比较效益,而以粮食播种面积的调减为代价。因而,可以预测,到2020年,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略少于目前的基本水平。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预测2010年和2020年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13700万亩和 13400万亩。结合利用前面模型预测的粮食亩产水平,从而得出2010和2020年粮食产量分别为4947和5709万吨。

  2.粮食需求分析

  从粮食需求方面来看,粮食主要用途在于居民消费、工业原料、储备、种子和提供畜牧业生产所需饲料等几个方面。根据《河南粮食产需平衡及结构调整方向研究》的研究结果,同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调整,得到河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粮食需求量如表1。据此,得到2010和2020年用于畜牧业生产的粮食为2227和2914万吨。

表1:河南省粮食需求预测(万吨)

2010 2020
居民口粮 1897 1873
工业用粮 360 438
种子用粮 202 204
储备粮 146 165
其他用粮 115 115
合计 2720 2795

  3.饲料承载量测算

  饲料承载量测算,主要是测算能够用于转化饲料的粮食和粮油副产品、秸秆加工转化后能够支持的畜产品产量。因而,饲料承载量的计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直接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原粮;二是粮油副产品和秸秆转化为等量饲料粮的数量;三是单位畜产品所需饲料数量。

  (1)饲料总量测算

  从河南粮食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和红薯基本上占到了粮食总产量的98%以上,因而,为了简化计算,主要计算这四种作物可以转化的饲料总量。

  ①原粮转化饲料。从前面粮食的供需状况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能够直接用于畜牧业的粮食总量在2010和2020分别为2227和2914万吨。

  ②粮油加工副产品转化饲料。粮油加工副产品主要是指小麦加工为面粉后分离出的麦麸、大豆榨油后的豆粕等副产品。居民消费用粮主要是小麦,按照居民消费用粮中90%是小麦以及一斤小麦转化面粉0.8斤,即一斤小麦可产麦麸0.2斤计算,2010年和2020年可产麦麸341.46和337.14万吨。

  绝大多数大豆出油率保持在18%-22%左右,有些地区出油率甚至保持在23%-25%的水平,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8%-21%之间,进口大豆出油率都在21%以上。平均按照20%的出油率,则一斤大豆可产豆粕0.8斤。近几年河南大豆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中,而且自1996年以来都在3%以下的比例。按照2.5%的比重来测算2010和2020年的大豆产量应分别为123.68和142.73万吨。从而,可以得到2010和2020的豆粕产量为98.94和114.18万吨。

  ③作物秸秆转化饲料。作物秸秆主要是指作物秸秆经过加工转化可以用作饲料的秸秆,主要是麦秸、玉米秸、稻谷壳、豆秸、花生秧和红薯秧等。已有研究结论表明,粮食作物中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和其他秸秆和作物产量比分别是1.5、1.0、2.0、1.0、1.0和1.0。用河南2004年各种粮食产量进行加权,得河南粮食作物秸秆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综合比是1.2,油料作物和秸秆的综合比为2.0。据此, 2010和2020年秸秆总量分别为7036.40万吨和8050.80万吨。

  目前国内已开发出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盐化、碱化等饲料转化技术。假设每年有30%的秸秆用于转化饲料,按照秸秆和饲料粮的转化比4.5∶1进行测算,可以在2010和2020年得到相当于469.09万吨和536.72万吨的饲料粮。

  由此得出2010和2020年饲料资源的预测值分别为3136.49和3902.04万吨。

  (2)饲料的畜产品承载量测算

  饲料能够生产畜产品的数量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根据已有研究结果,食粮畜禽(主要是猪禽)的肉料比是1∶3.5,即生产1公斤食粮畜禽需消耗3.5公斤饲料。非食粮畜禽(牛羊)的肉料比为1∶1.2,用食粮畜禽和非食粮畜禽产量比重进行加权得出肉料综合比为1∶2.5;蛋料比按照1:2.8计算;奶料比按照1∶0.3进行计算。2005年肉蛋奶在河南畜产品中所占份额分别为58.7%、32.0%和9.3%。按照目前河南肉蛋奶生产发展速度中,奶类产品快速发展,肉蛋平稳发展的态势,参照全国肉蛋奶结构变化发展趋势,预计河南肉蛋奶的份额以及根据各个时期比例进行加权得到肉蛋奶单位产量和饲料比如表2。根据饲料资源总产量,可以得出在2010和2020年河南通过各种途径转化的饲料生产的肉蛋奶产量如表3。

表2:河南肉蛋奶份额及肉蛋奶单位产量和饲料比

肉 蛋 奶 肉蛋奶单位产量和饲料比
2010 57% 30% 13% 2.1
2020 54% 25% 21% 2.0

表3:肉蛋奶产量预测(万吨)

肉 蛋 奶
2010 851.33 448.07 194
2020 1053.55 487.76 410

  (二)劳动力资源供应潜力分析

  从劳动力资源供应来看,河南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一方面,河南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外转移。按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力状况、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测算,每人经营1公顷土地方可保持成本,那么河南省农业在微利经营的状态下需要农村劳动力1100万人,这就是说,河南目前有36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畜牧业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吸引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畜牧业上来。同时,畜牧养殖规模化也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过,由于现代饲养技术的提高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因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从总量上看,河南畜牧业的发展不会缺乏劳动力的供应,但从结构上看,具有较高素质,掌握一定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的劳动力供应可能会比较紧缺。

  (三)资金供应潜力分析

  资金供应潜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对河南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潜力;二是公司企业和农户对畜牧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潜力。公共财政投入潜力主要看畜牧业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大小以及政府财政状况;公司企业和农户的资金投入主要受限于畜牧业的比较经济效益以及资金筹措能力。

  从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税收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的加大,中央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财政和国债投入逐步向农业部门倾斜。另外,发展畜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提高粮食转化率等方面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这一切都将会使政府不断增加对畜牧业生产的资金支持。2006年8月中旬,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县(市)畜牧业发展座谈会,并决定设立畜牧业重点县(市)专项扶持资金,一定五年,其中在2006年安排2000万元。李成玉省长亲自到会并就40个重点县加快发展、率先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后,河南各级政府尤其是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在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加工、畜禽良种推广、重大畜禽疫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等方面都加大了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

  从农户这方面来看,家庭经营支出中,牧业支出的绝对额以及占家庭经营总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2003年牧业的家庭经营人均支出为227.75元,在家庭经营总支出比2002年减少15.24元的情况下,比2002年增长了25.87元,占家庭经营人均总支出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32.07%,提高到37.0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素以煤炭生产出名的平顶山市,出现了一批煤窑主和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于畜牧业的突出现象,其中有一家煤窑主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两个年供应母猪的万头种猪场和1个年出栏万头肉猪的商品猪厂,还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存栏万头的奶牛场。可以预见,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导向的大背景下,只要各级政府能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畜牧业发展保持较高的收益,将会有更多的非农资本投向畜牧业生产。

  (四)科技进步潜力分析

  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生产贡献率的提高是河南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而,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生产的贡献率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是研究河南畜牧业发展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历史发展来看,河南对牧业科技开发的投入低于牧业发展水平。2002年河南牧业科技投入为320万元,2003年猛增到472万元,到了2004年又降低到355万元,即使和2002年比,增长率也仅为10.9%,仍然低于同期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牧业产值增长率14.1%。从横向来看,2004年牧业科技开发费用支出占三项科技费用(农业、林业和牧业)支出的比例为4.71%,远远低于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总产值40.0%的比例。从目前来看,河南牧业科技投入与牧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而从长远来看,则意味着河南牧业科技投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我们能否充分认识到科技投入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加大对牧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五)结构调整潜力分析

  河南畜牧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无调整的潜力,关键是要分析其比例关系,以及与合理的产业结构比例关系相比是否还存在优化调整的空间。

  从农林牧渔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看,以2004年为例,河南牧业产值为624.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但从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河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9%,低于发达省市北京和天津,也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四川。这说明了河南畜牧业产值占河南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与其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的位置来比较,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河南农业发展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空间还很大。

  从畜牧业养殖量和加工量的比例关系来看,2005年河南肉类总产量为689.00万吨,畜肉制品产量为88.39万吨,畜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12.8%。可以说,河南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从畜牧业内部结构来看,畜牧业的内部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肉蛋奶生产的比例,河南2005年肉蛋奶的生产量比例为1∶0.54∶0.16,全国肉蛋奶的生产量比例为1∶0.37∶0.37,河南人均肉蛋奶需求量比例为1∶0.85∶0.56,与全国比较,河南奶业发展较为滞后,与需求结构比较,河南蛋和奶的发展都较为滞后;一是食草型和食粮型畜禽的比例,2005年食草型和食粮型畜禽的生产量比例为0.34∶1,食草型畜禽远远低于食粮型畜禽,这与居民的消费习惯以及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禽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明显不相适应。畜禽产品供需结构的错位为进一步调整畜牧业发展结构提供了空间。

  (六)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从省内市场需求来看,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河南省总人口将会达到1010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由现在的30.7%增加到2010年的40%。按照这样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结合《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相关目标,可以测算得出,2010年河南省肉类消费总量将会达到286.84万吨;蛋类消费总量151.5万吨;奶类消费总量171.7万吨。远远低于河南肉蛋奶的生产量,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仅仅依靠河南消费市场是远远不够的,河南畜牧业要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把目光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上。

  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到2010年,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量要达到32千克、18千克、32千克;农村居民26千克、13千克、7千克。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类为32.83千克,蛋类10.4千克,奶类17.92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肉类22.42千克,4.71千克和2.86千克。要实现纲要发展目标,仅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年增长速度将在0%、11.6%、12.3%。同时,每年还将有1%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从而进一步扩大肉蛋奶的消费总量,而农村居民人均肉蛋奶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0%、22.5%、19.6%。由此可知,我国畜产品除肉类消费增长空间较小外,都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调出省份,从全国范围来讲,面临着较大的畜产品市场需求空间。

表4 2010年主要畜产品人均消费量(千克/人)

种类 全国 城镇 农村
肉类 28 32 26
蛋类 15 18 13
奶类 16 32 7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表5 2010年河南省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总量和结构

种类 全省
(万吨) 城镇
(万吨) 比重
(%) 农村
(万吨) 比重
(%)
肉类 286.84 129.28 45.1 157.56 54.9
蛋类 151.5 72.72 48.0 78.78 52.0
奶类 171.7 129.28 75.2 42.42 24.8

  四、河南畜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稳定食粮型畜牧产品发展,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产品

  用以转化饲料的粮食供应日益偏紧的现实以及偏向于食草型畜产品消费结构的转变,是今后应该在稳定食粮型畜牧产品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产品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产品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譬如粮食作物的秸秆,同时节省粮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结构的转化,使畜牧产品生产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基于此,河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应该是稳定发展生猪、禽肉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突出发展奶业。主要内容有:生猪、肉禽和禽蛋生产稳定数量,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转变,扩大加工,提高质量,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结构。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地方优质肉禽品种,形成地方特色,适应多元化需求,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肉牛和肉羊生产要加快品种改良,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率高的优良品种,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结合退耕还草、扶贫开发等工作的开展,规划好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努力增加牛、羊产量和优质牛、羊肉的比重,实现规模生产。奶业发展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

表6:秸秆转化率分别为30%、40%、50%和60%时的肉蛋奶产量(万吨)

  秸秆转化率为30% 秸秆转化率为40%
肉 蛋 奶 肉 蛋 奶
2010 851.33 448.07 194.16 862.42 392.01 313.61
2020 1053.55 487.76 409.71 1040.64 469.31 530.52
秸秆转化率为50% 秸秆转化率为60%
肉 蛋 奶 肉 蛋 奶
2010 903.37 410.62 328 944.32 429.24 343.39
2020 1086.26 489.88 554 1131.88 510.46 577.04

  (二)加快秸秆转化饲料技术的研制开发,努力提高秸秆利用率

  在粮食产量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日益缩小,而粮食的各种需求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要生产基地从外面调运粮食以满足畜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根据测算可以看到,每年河南省都有大量粮食作物秸秆产生,这是丰富的饲料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将会弥补饲料资源的不足,同时也提高了粮食作物的附加值。目前河南省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秸秆的饲料转化率更低,据估计,目前河南省秸秆饲料转化率还不到20%。我们分别按照秸秆转化率提高到30%、40%、50%和60%,预测2010和2020年的肉蛋奶产量如表6。为了充分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确立以秸秆为畜牧业生产重要饲料资源的战略,加快秸秆饲料转化技术的研究,大力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

  (三)加快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科学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

  从纵向比,河南省对畜牧业科研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畜牧业发展速度;横向比,河南省对畜牧业科研投入的比重明显偏低,这与河南省作为畜牧业发展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因而应加快畜牧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对科技含量高、影响面广、对畜牧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的高新技术,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联合攻关。针对畜牧业发展现状,今后应重点科研推广的技术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规模牧场推广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工厂化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畜种技术、早期断奶、标准化饲养和人工繁殖技术。二是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重点推广以小包装方便食品、冷却肉和禽蛋深加工等技术。三是饲料、饲草的开发利用技术,推广秸秆氨化、青贮技术,推广饲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四是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先进的免疫程序和抗体检测技术、消毒技术、隔离技术、扑疫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制推广新兽药,开展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技术的研究。五是畜牧业环境工程与生态技术,推广粪尿生产沼气、生产商品肥料等综合利用技术。六是畜牧业产销预测和管理。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育种软件,收集、国内外的畜产品供求信息,对畜牧业进行预测和宏观指导。七是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加大开发利用力度,生产名、特、优产品,适应市场多样化的要求。

  (四)提高畜牧产品的加工深度和精度,把河南培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加工基地

  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和精度,提高加工品在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积极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股份合作,加速企业改组、改造、兼并或联合、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形成一批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和市场定位明确的名牌企业群。在畜产品集中产区扶植建立一批包括冷藏和深加工在内的龙头加工企业,引导其联合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和开展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大力开发适合消费者口味的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融中国传统风味于先进的肉产品生产工艺中。努力做到准确把握、适应、引导畜产品的消费潮流。

  (五)积极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确立外向型畜牧业发展战略,扩大畜产品市场份额

  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是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加入WTO,河南作为畜牧业大省,就要把畜牧业生产置于国际大市场这个环境中,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畜牧业的发展,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角度来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第二,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也是畜牧业扩大发展的内在需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畜产品总量已经远远超出本省自身消费需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省外乃至国外的畜产品也在不断的进入省内市场,因而,不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河南省畜牧业就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是发挥畜牧业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畜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力度,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使畜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畜产品出口企业,选择几个发展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畜产品的出口总量,提高畜产品出口质量,优化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以国际化带动畜牧业的现代化。

  (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持资金投入结构

  随着畜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的不断提高,河南省各级政府对于畜牧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重视,表现在财政支持上,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和信贷政策。但要一个畜牧业大省发展成为一个畜牧业强省,这不仅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的财政支持和信贷政策支持,确保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水平与河南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求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在畜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投入,不仅要加强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也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资助,不仅要重视对技术开发和重大疫病防治的投入,也要重视建立畜牧业发展市场风险基金和疫病损失补偿基金,增强畜牧业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保持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努力做到使财政资金既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又起到对民间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net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4-19 13: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大省,潜力无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3: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农业大国,那个省都有发展潜力的

点评

潜力是有,也有大小之说  发表于 2010-4-19 16:28
潜力是有,也有大小之说  发表于 2010-4-19 16:28
潜力是有,也有大小之说  发表于 2010-4-19 16:28
潜力是有,也有大小之说  发表于 2010-4-19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4: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文化  源源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6: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一下!其实河南省有许多名特优畜产品,固始鸡、南阳牛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1 11: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是农业大省,但生产部够规模化,畜牧业发展空间也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6 15: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还不错,知识看的头有点晕...2013年河南春季全国畜牧展会,希望各大厂家可以到河南发展,联系叶子13623853965 QQ1609394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z中国缩影 谢谢分享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19 23: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