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部公布的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 一)正确认识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二)目前规模猪场蓝耳病流行特点 感染率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混合感染日趋严重;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抑制;仔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流行毒株仅限于美洲型,但出了变异性;成为诱发“猪高热病”的基础病原 三)近年来蓝耳病在规模猪场的主要流行形式 1、通过引种将蓝耳病引入猪场 2、蓝耳病发生后,猪瘟的继发感染是造成乳猪和保育猪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3、蓝耳病发后后,圆环病毒2型的继发感染是造成保育后期猪至生长前期猪(7——13周龄)死亡升高的原因。圆环病毒2型也是大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 4、蓝耳病发生后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是造成10周龄以前的小猪死亡率升高最重要的细菌性致病因子; 5、PRRS的流行还继发多细菌性感染 四)将蓝耳病(PRRS)危害减到最低的技术措施 1、清除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消毒;全进全出;采用喷雾消毒设备 2、后备母猪引入之管理:约在4月龄左右购入,在良好的隔离地点和好的环境设施的情况下实施隔离,隔离期30天,稳定期单独饲养;适应30天,将母猪和本场肉猪或淘汰老母猪混养,每14天换栏一次;第三期恢复30天让所有母猪稳定下来,最好能在180——210日龄完成将母猪移入待配舍。 3、公猪管理:新购入公猪隔离95——120天,再和本场母猪养在起约60天。稀释精液较安全 4、肺炎之预防:仔猪保温、减少呼吸道疾病数量、猪舍不可太过潮湿、减少氨气量 5、疫苗预防:新引入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按6——6.5月龄,7——7.5月龄接种两次PRRS 6、综合防治:种源控制措施、环境控制、定期检测、全进全出、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做好猪群饲养管理;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 五)针对蓝耳病不同的猪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针对不同发病猪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减少猪群应激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做到精细护理 六)防控蓝耳病发生的母猪分胎次饲养新技术 对于母猪群,就是后备母猪和第一胎母猪与第二胎的母猪群分开饲养,其中第一胎母猪可以在第一窝仔猪断奶之后的任何时间将其转入二胎以上的经产母猪舍;对于一胎母猪的后代猪群来说,就是要将第一胎的后代和其它老母猪的后代完全的隔离饲养。 1、使于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2、提高后备母猪的健康水平 3、便于对种群的管理 4、将仔猪分开饲养,让猪只生长得更好 七)做好后备母猪的疾病检测,对切断蓝耳病的传播非常关键 八)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及控制 1、临床症状:患猪精神沉郁,体温40——42度,食欲减少,嗜睡,呼吸加快,体表淋巴结肿,少数猪腹泻、关节肿大,不愿站立或行走,患猪病后期,全身黄疸,排茶色尿、酱油色粪便,病程1——7天。 2、防治措施: 1)病猪淘汰,死猪深埋,消除传染源。全场消毒;肌肉注射猪链球菌多价浓缩灭活苗3毫升/头,采用病猪组织灭活苗紧急接种等措施。 2)用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3)消灭蚊蝇,做好猪群药物预防,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强力霉素添加液剂,并用阿莫西林配合饮水饲喂。 4)治疗:一针红(10毫升/100千克)稀释免疫核糖核酸(4毫升/120——150千克)+头孢噻呋钠;同时用百克米先(10毫升/100千克)分别注射。 5)药物防治用黄金大败毒(100克拌料500——1000千克)+冀中无敌(100克拌料200——400千克)+激生肽(500克拌料1000千克)拌料。 九)猪蓝耳病疫苗使用不当,导致猪病发生 猪病防治仅仅靠疫苗委困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控制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细小病毒、乙脑、霉菌毒素中毒等疫免疫抑制性疫病;重点控制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病与上述疫病的混合感染 在目前的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莫不如将高致病性蓝耳病当作一种不治之症,无法免疫之症,采取果断的隔离、淘汰措施,结果可能更好,经济损失可能更好。 二、做好对猪瘟的防控,对防制“猪高热病”发生很重要 一)规模猪场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 1、散发流行:发病无季节、主要取决于猪的免疫状态与饲养管理水平;规模较小,强度较轻。 2、发病年龄小:发病多见于3月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10日龄以内的猪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 3、发病温和:种猪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比较普遍 4、持续性感染 5、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 6、免疫力低下:我国1头份疫苗中病毒的含量只及国外疫苗的1/4。 7、混合感染和并发症 二)规模猪场目前仍有猪瘟的主要发生的原因分析 1、种猪引进不规范,有猪瘟病流行的猪场多为随意引入种猪 2、疫苗方面的原因 1)疫苗本身质量差,疫苗的效价不高:生物药厂生产的疫苗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也有些厂家生产的冻干苗有失真现象 2)疫苗保存温度不当 3)使用过期稀释的疫苗 4)联苗免疫效果不确实:单苗好于联苗 3、技术方面的问题 器械消毒不严;消毒药品使用不当,用酒精脱碘,或不宜涂得过多,避免注射时由针头带入;免疫接种剂量不足;生产衔接出现漏洞,导致种猪疫苗漏打 4、免疫程序不合理:仔猪在生后15日龄,其中和抗体滴度在1:64以上,这期间保护率为100%;20日龄时抗体滴度下降到1:32,保护率为75%,此时为免疫临界点;30日龄时抗体滴度下降到1:16以下,无免疫力,表明此时仔猪对猪瘟病毒的防御力已丧失,单靠母源抗体已不能抵抗自然强毒的感染而发病。中和抗体滴度1:32接种疫苗适当。 5、潜在性感染:猪只在感染猪瘟后处于潜伏阶段,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若此时给这种假定健康猪接种疫苗,会出现严重反应,呈现临床症状,继而发生死亡。因此,对猪群健康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猪只注苗4天后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故可对发病场在严格消毒条件下,对未发病猪只作紧急预防注射。已感染猪瘟而处在潜伏期的部分猪只注射后会加快发病而死亡(有些场采用以毒攻毒的办法,3——4倍量注射,据说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6、药物及其饲料添加剂的影响:用细菌苗时避免使用抗生素,用病毒苗时避免使用抗血清。使用弱病毒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研究证明: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
7、个体因素 8、存在免疫空白期:注苗后猪能抵抗强毒攻击所需的最短时间为3天左右,从而形成免疫空白期。而多数地方实行春秋两季普防制度,是形成断奶后仔猪免疫空白期而发生猪瘟的又一个原因。 9、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干扰 10、母源抗体的干扰。 11、存在种猪带毒、排毒 12、排污不合理,污物处理不当 13、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所致 三)规模场非典型猪瘟的主要临床表现 8、发病日龄较小,尤以30——60日龄的保育猪多见 9、发病率不高,致死率较高 10、混合感染和并发症较多 11、传播途径不明 12、猪瘟抗体滴度不高 13、长期持续流行 14、临床症状变异:发热长期便秘(带黏液或血液)、皮肤不一定出血,往往是耳、尾发绀、坏死(坏疽)、脱落(干耳干尾病),四肢、腹下皮肤发紫(污斑症或紫斑症),食欲时有时无,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精神虚弱,喝脏水,病程长达十几天乃至二、三个月,最后死亡,死前下痢或偶见神经症状。注射抗菌药物、退热无效,或注药后稍降、少食、次日又回升,高热不退,不吃食,死亡率大大降低,有的仔猪根本就不发热,只是大厌食、眼结膜充血、胶粘。胎儿出生几天后,发生震颤(抖拌)、死亡、体温不一定高。 二)规模猪场猪瘟的防制措施 1、做好免疫注射 2、把好疫苗的质量和操作操作技术关 3、重视免疫监测 4、检出隔离或淘汰带毒母猪 5、控制与净化好伪狂犬病等 6、规模猪场应开展猪瘟净化工作 7、猪场发生猪瘟时的防控措施 1)切忌盲目使用地塞米松和青霉素。地塞米松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能带来副作用,降低机体免疫力。青霉素对格兰氏阴性菌、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虫是无效的。 2)首要任务是确诊 3)确诊后立即对易易感染猪进行检疫,并分为三种类型:体温高达41度以上呼吸极度困难(数种病并发感染染为重病猪,治疗无望应立即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体温略高(40度),全身体况尚好,可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倍量)一次注射,试行紧急防治。体质健壮良好的仔猪为假定健康,立即用猪瘟活疫苗(5头份)补防一次 4)制定合理化的个性化免疫程序。 5)类似症状的紧鉴别与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中暑等疾病的共同点均为高热,不吃、皮肤红斑、抗生素不降温、便秘、尿黄、精神不佳,不同点: A、链球菌:由C、D、E及I群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平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架子猪,而成年猪较少发颊骨。夏秋多见、急性。常呈地方性流行。患猪突然不食,高热稽留。呼吸迫促,流浆性鼻法。眼结膜充血、潮红并有出血斑点,流泪。便秘或腹泻带血,尿色黄或发生血尿。腹下、四肢下端及耳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积液,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黑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慢性患猪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心瓣膜增厚。青霉素有特效。 B、弓形虫病:青年猪多发。高热、咳嗽、震颤、共济失调、视网膜炎,肠黏膜充血、溃疡、肝脾肿大,有坏死点、肺肿大、出血。用TMP、弓形康治疗有效。 C、附红细胞体病:夏秋多发,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减少、尿黄、死亡较快。治疗用九一四、附红弓有铲。 D、中暑:辐射热引起。群发、不传染。表现高热、烦渴、发绀、昏迷。剖检无特异变化。临床用降温、输液、镇静等方法处理,很快见效。 三)猪瘟与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1)公猪性欲不佳,食欲下降,睾丸肿胀,后备母猪返情率高,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木乃伊,其中以产死胎为主,有的母猪超过预产期1周才分娩,有的弱仔生下后不停颤抖。 2)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大量死亡,发病仔猪高热稽留,有脓性结膜炎,腹泻,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被毛稀薄之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发炎、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倒地抽搐或后退、转圈运动等症状。 2、防治:所有种猪群(包括后备公母猪)紧急接种猪瘟疫苗6头份,同时颈部注射猪伪狂犬灭活苗3毫升/头,乳猪乳前猪瘟超免2头份/头,7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灭活苗1.5毫升/头,28日龄猪伪狂灭活苗1.5亳升/头加强免疫. 栏舍每周2次彻底大消毒,全场灭鼠,半月后疫情得到明显控制,3周后产房、保育舍转入正常。 四)猪瘟、伪狂犬病及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疫情,妊娠母猪流产增多,大量死胎和弱仔;同时仔猪出现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神经症状,引起大批死亡。 仔猪发病后出现发烧,体温40.5——41度、拉稀、四肢划动、呕吐和神经症状、耳朵、四肢末端及臀部皮肤发绀,经过5——7天死亡。临产母猪部分出现早产,部分到了预产期,产仔多为死胎,少数弱仔,有的活仔不能站立,颤抖。 防治:
1、扑杀病猪,消除传染源。
2、新生仔猪实行猪瘟疫苗的超前免疫,在仔猪吮乳前90分钟进行,剂量1头份/头;对其它猪只则以5头份/头的剂量作紧急预防接种,加大免疫剂量,提高抗体水平以防止亚临床感染。
3、预防接种,不论大小猪一律肌注猪链球菌多价浓缩灭活苗3毫升/头。
五)猪瘟和弓形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控措施 临床体温在40.5——42.5度之间,高热稽留,呼吸困难,脓性眼屎,多呈腹式呼吸,严重者呈犬坐姿势,粪便干、硬、黑,被覆黏液,也有腹泻现象,耳后、腹下、鼻、四肢末端皮肤发绀,严重者全身皮肤都呈暗红色,并有小的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尤其以腹下和耳侧皮肤严重,病初耳、鼻、四肢皮肤发热,后期发凉,可视黏膜发绀。软脑膜瘀血、水肿,实质有小出血点,病猪有近1/2病例出现后躯痹,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防治: 1、一针红+免疫核糖核酸稀猪瘟细胞苗紧急接种。24小时后对症治疗,用一针红+高科863分别注射,0.2毫、升/千克,48小时一次,连用2次,病情严者3次。 2、发病猪肌肉注射抗病毒I号(黄芪多糖)和磺胺嘧啶注射液,磺胺粉全群拌料给药,连用5天,同时配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 3、病猪隔离治疗,猪舍用“全消”喷雾消互毒,地面喷洒2%氢氧化钠溶液。 4、黄金大败毒(100克兑水500——1000千克)+万力补(按1:1比例混匀兑水250——500千克)饮水 黄金大败毒(100克拌料500——1000千克)+弓红正气(100克拌料100——200千克)+激生肽(500克拌料1000千克)拌料,每月一次,每次5——7天。 六)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控制措施 治疗:肌注血虫净,剂量按1克/150千克体重,每48小时1次,连用2次,病情严重者3次;同时肌注长效土霉素针,剂量按1毫升/10千克体重,3天后再注射1次;隔日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复合B针,用以辅助治疗。 一针红+免疫核糖核酸稀释猪瘟细胞苗紧急接近。24小时后对症治疗,用解百热稀释头孢噻呋钠,0.2毫升/千克,48小时1次,连用2次,病情严者3次;另一侧同时注射百克米先(30%长效土霉素)0.2毫升/千克,3天后再注射1次。用药后期,视情况注射VB2或牲血素。 预防措施:黄金大败毒(100克兑水500——1000千克)+万力补(按1:1比例混匀兑水250——500千克水)饮水。饮水中加电解多维和口服补液盐。 注意事项: 1、注射血虫净的同时,不要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退烧药物,应隔日注射。 2、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猪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恢复较慢,所以饮水中应添加电解多维和口服液盐,防止脱水并增强抵抗力。 3、购进仔猪后,不宜同时免疫接种3种常规疫苗,特别是猪瘟苗应单猪免疫,其余应隔周免疫。 4、附红细胞体能直接侵害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崩解,造成机体免疫力下,导致继发感染猪瘟等其它疾病。 七)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断 八)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1、封锁发病保育舍,消毒。 2、对保育舍全群健康猪紧急接种倍剂量的5猪瘟疫苗和蓝耳病灭活苗。饮水中加阿莫西林30克/吨,同时按说明量加入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连用1周。 3、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工作,断奶至60日龄期间尽量避开疫苗接种,推进全进全出制,做好保温和通风换气工作,适当降低保育猪的饲养密度,保证饲料营养的充足和均衡 三、猪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可能诱发“猪高热病” 一)近年来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的猪流感的防控技术 1、加强消毒,由每周消毒2次的常规消毒改为每天1次大消毒。 2、种猪对症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柴胡注射液2支/50千克体重,肌注,1日2次,用药4小时后,对退热效果差的猪只,用氨基比林强行退热,20毫升/次;庆大霉素30万单位/头,肌注,1日2次;加康400克+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连用7天;再用加康400克/吨,连用7天。对体弱恢复较慢的种猪静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3、近年来猪流感流行较甚,猪场应使用疫苗预防。每年秋季对种猪普遍接种1次,10月上旬至下年3月上旬,对产前3周母猪再接种1次,疫区使用弱毒疫苗,非疫区使用灭活苗。 二)猪流感继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控 1、对流感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抗菌、清热,再加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联合应用,每日2次,连用3——5天。 1)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混合注射,同时肌注维生素C,用电解多维饮水。 2)用稽毒007毒稀释头孢噻呋钠。 3)对于便秘喂服人工盐或小苏打进行轻泻,严重的用必灵(复合VB)进行肌注。 2、对继发附红细胞体病,在治疗流感的同时,可任选下列: 1)用百克米先或长效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剂量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2)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毫克剂量深部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 3)血虫清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剂量滴注,每天1次,连用3——5次。 四、
“猪高热病”重要的继发病原——副猪嗜血杆菌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在规模猪场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1、平时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 2)全进全出 3)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猪肺疫、丹毒、传染性胸膜炎、气喘病 4)免疫接种,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每次每头免疫肌注3毫升;母猪临产前6——7周首免,2周后二免,以后每胎产仔前4——5周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3毫升;仔猪于7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7——28日龄二免,每次每头肌注3毫升;仔猪于7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7——28日龄二免,每头肌注2毫升。鉴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 5)按说明书对哺乳猪1日龄、7日龄、21日龄各肌肉注射百克米先,炎沙、速解灵(头孢噻呋500毫克/毫升)1次。 6)为防止哺乳仔猪发生副猪嗜血杆菌,应在母猪产前一周的饲料中,用加康、金泰妙、替米考星、克拉膜等敏感药物加药预防。 2、发生疫情时的措施: 1)全面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全群用电解质和VC粉饮水6天,同时给青菜、萝卜、野菜等青绿多汁饲料。 3)隔离病猪 4)治疗:对发病猪肌肉注射氟美尼(30%长效氟甲砜霉素)0.07毫升/千克体重,每日一次。每吨饲料加入克拉膜500克+感康素1000克,或每吨水加入克拉膜250克+感康素1000克,连续使用7天。 在全群猪的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200克/吨,病猪用量加倍,连用5——7天。 头孢噻呋注射液,5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 治疗中首先要注意解热镇咳,缓解气喘,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控制其它病原继发感染。用药后,临床症状会暂时缓解,但不要立即停止用药,否则极易出现复发。可在停止用药治疗后,通过饲粮或饮水添加敏感药物预防用药7天,方可彻底控制本病。 二)断奶仔猪附红细胞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症状:大部分呈急性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6——42度,高热稽留,食欲下降或拒食;全身皮肤发红,或耳、腹下、四肢先后出现紫斑,数天内死亡。有的病猪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表情十分痛苦。有的病猪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症状而突然死亡。少数呈慢性经过,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防治:
1、猪舍每天用1:600的“全消”消毒1次,外环境每3天消毒1次。
2、改善通风,减少密度,
3、采用兼治方针。
1)全群投阿散酸和阿莫西林(各按200克/吨、500克/吨饲料加入),连喂7天,停3天,再加喂7天。饮水中加入100毫克/升泰乐菌素,连用5天直到症状消失为止。病情严重的采用贝尼尔注射、长效土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等肌肉注射;关节炎严重的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 2)黄金大败毒(100克兑水500——1000千克)+万力补(蓝白两小袋按1:1比例混匀兑水250——500千克水)饮水。 3)预防:黄金败毒(100克拌料500——1000千克)+冀中无敌(100克拌料200——400千克),连用7——10天。 三)伪狂犬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1、发病迅速隔离,对猪圈、场地、用具进行消毒。发病期间坚持每天1次或隔天1次,病愈后每隔4——5天消毒1次。 2、对未发病哺乳仔猪1日龄、7日龄、21日龄各肌肉注射“速解灵”(头孢噻呋500毫克/毫升)1次,前2次每头0.2毫升,第3次每头0.4毫升。 3、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给健康仔猪滴鼻1头份,发病仔猪滴鼻2头份(滴鼻操作要认真、小心,防止发生肺炎)。母猪于产前45天、20天肌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2——3头份/头。 4、病仔猪分别用“三仪”干扰素和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隔天1次,连用3次。 四)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1、对该产仔舍全群仔猪用猪瘟细胞苗免疫,免疫剂量每头仔猪4头份,同时对初生仔猪进行0日龄猪瘟免疫,免疫剂量每头猪2头份,1小时后再吃初乳。 2、对发病仔猪及母猪与健康猪隔离,同时对病仔猪肌注20%氟苯尼考5——6毫升或强力霉素针剂,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在母猪饲料中加10%氟苯尼考1200克/吨,保育、育肥猪添加1500克/吨。 3、加强对猪舍粪尿的清理,地面上喷洒一层石灰乳,同时用喷雾器在空气中喷洒含二氧化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五、“猪高热病”重要的继发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1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在规模猪场的发生对策 药物预防:根据国内外的用药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头孢噻呋、地米考星、氟甲砜霉素、先锋霉素、环丙沙星、单诺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较敏感。金霉素与泰乐菌素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使用也较多。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发病猪,可用冀中无敌(0.1毫升/千克)+克毒金刚(0.1毫升/千克)、加康400克+西利素300克/克、替米考星150克+氟苯尼考50——100克+绿叶绿毒抗1千克/吨料拌料,连用7——10天进行口服和注射同时给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未发病猪群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给药,先用治疗剂量给药数天后,且不同的菌株产生的耐药性也不相同。因此,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对用于预防的药物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使用,最好做药敏试验。 综合防治:注意预防伪狂犬、猪瘟、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猪舍及环境均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减少猪的应激,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使用对应清型的疫苗于感染前两周免疫。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其混合感染性疾病的综合防制 预防: A、采用10%氟甲砜霉素+免疫增强剂;替米考星预混剂;冀中无敌;利高霉素等; B、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剂进行驱虫。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C、重视消毒,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高效消毒剂
治疗:
肌注头孢噻呋钠,3——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3——5天。也可用替米考星、恩诺沙星等针剂配合使用大剂量的VC(6——20毫升)进行治疗。 在注射给药同时,对感染群中的其它猪(包括健康猪群和部分尚能采食治疗或饮水的病猪)用较大剂量的两种抗生素和多维制品拌料或饮水进行预防和治疗,连用7——15天,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猪肺疫与猪传染性胸膜炎混合感染的诊疗 紧急治疗: A、肌注乳酸环丙沙星0.4毫升/千克、强喘平50毫升/100千克体重,每天1次。或肌注强效咳喘停0.1——0.2毫升/千克体重、头孢噻呋3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对于发热的病猪用安痛定、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连续治疗7天。 B、用加康、替米考星预混剂、冀中无敌等拌料饲喂。 C、健康猪群用自家苗做紧急预防接种。通过7天的治疗 4)猪传染性胸膜炎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日粮中每1000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5——100毫克,连续饲喂一周,饮水中补充电解多维和葡萄糖。 发病猪只青霉素肌注,每次每头80万IU/千克体重,每天3次或乙基环丙沙星肌注25——100毫克/10千克体重,每天2次。 每天带猪消毒一次,周围环境用2%火碱每周消毒2次 六、“猪高热病”重要的继发病原——猪链球菌 一)链球菌对养猪生产的危害 二)链球菌病的诊治 可选用炎清、替米考星预混剂等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猪,宜加注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每50千克体重病猪肌注氯丙嗪2毫升。 对14日、40日龄的猪分别注射链球菌疫苗1头份、2头份,接种后7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9——12个月。平常对猪舍和产房定期用“全消”、2%火碱水加5%生石灰水彻底消毒。 七、“猪高热病”重要的继发病原——附红细胞体 一)附红细胞体病对猪场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A、公猪:长效土霉素与含有促进血球生长的添加剂或药物同时使用。 二)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虫病的合并感染及控制措施 A、治疗: 1、贝尼尔:按5——7毫克/千克体重,用灭菌注射用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每隔24小时或48小时1次,一般用药2——3次即可,病情严重的可间隔3——5天后再用药3次。为避免和减少贝尼尔的毒副作用,在用药前应肌肉注射10%安钠咖或10%樟脑磺酸钠2——10毫升,但应用贝尼尔时,不能同时使用安乃近,否则将大大降低贝尼尔的药效。 2、用1%敌百虫溶液喷洒猪体和猪舍,1次/天,杀灭媒介吸血昆虫。5——7次后改为间隔3——5天使用一次,环境和走道可用灭害灵喷洒,同时注意灭鼠。 预防: 3、在吸血虫活跃的夏秋季,用1%的敌百虫溶液对猪舍及猪体喷雾,每隔5——7天1次,杀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用金霉素48克/吨拌料,或用金霉素5毫克/升饮水,连用7——10天。每隔1个月用1次。 4、强力弓焦灵1片/30千克体重,口服,1次/天,连用3次,作紧急预防。 5、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夏季通风降温。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发热、溶血、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而弓形虫引起的发热、组织炎、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寄生虫病。 三)附红细胞体病并发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治疗方案: A、对症治疗:对病猪首先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解热镇痛、抗休克,可选用安乃近、地塞米松等。对重症母猪、种公猪可采取补液疗法,症状缓解后即可暂停用药。 B、可选用新胂凡纳明、三氮脒(血虫净、贝尼尔)等制剂进行肌肉注射,或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土霉素(饲料添加及肌肉注射)效果最好。添加土霉素的量至少要达到600——800毫克/千克,连用2周。考虑到该病的病程长、有反复,可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3——4天再治疗1个疗程。对个疗程症状不见缓解甚至加重者考虑是否继发感染其它疫病。 C、维持治疗:在上述治疗症状已消失的,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土霉素碱和阿散酸,维持治疗15——20天。 D、综合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伪狂犬、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并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添加V、微量元素。由于患病猪常出现贫血,因此除了应用上述药物外,还应配合注射铁制剂和复合VB,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初生仔猪和慢性感染的猪进行补铁。 E、对未发病的猪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750克、阿散酸250克,连用7——15天,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八、中大猪大“猪高热病”中多以呼吸道综合征的形式表现 以保育猪、早期生长育肥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国内外专家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一)呼吸道综合征对规模养猪的主要危害 二)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及发病主要原因分析 三)发生呼吸道综合征的综合控制措施 F、围产期药物控制:在母猪产前7天,在饲料中添加加康400克+“强西林”300克/吨;金泰妙100克/吨;替米考星150克+多西环素150克+绿叶绿毒抗+1千克/吨料等拌料,连用7——10天;氟奇霉素产前产后各1周每吨饲料添加500克等;以预防细菌及支原体病从母体传染给仔猪;预防无乳症、子宫等,改善母猪进食量;改善下次发情,预防乳房炎,改善母猪健康状况;提高仔猪断奶重,减少仔猪在断奶前下痢的次数。 G、哺乳仔猪可在仔猪出生后3、7、21日龄,分别按说明书注射30%长效氟美尼、炎杀、百克米先,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有抗应激作用。 H、生长育成猪。80——90日龄饲混加康400克+西利素300克/吨用一周;金泰妙100克/吨+冀中无敌(100克拌料200——400千克)+激生肽(500克拌料1000千克)拌料、替米考星150克+多西环素150克+绿叶绿毒抗1千克/吨,连用7——10天。 I、保育仔猪断奶后饲混加康400克+安康1000克+抗疫键500克/吨料,连用2周,保育出栏前一周饲混加康400克+强西林300克+骏维安500克/吨;金泰妙100克/吨+冀中无敌(100克拌料200——400千克)+激生肽(500克拌料1000千克)拌料;替米考星150克+氟苯尼考50——100克+绿叶绿毒抗1千克/吨料等拌料,连用7——10天;每吨饲料中添加500克氟奇霉素,断奶前后各用一周等。 J、对不吃料的猪只:使用炎清(10毫升/100千克体重)+多毒抗(20毫升/100千克体重)/干扰素。每吨饮水中添加骏维安500克+强西林300克+加康400克+5%葡萄糖3千克,连用5——7天。使用前先停供水2——3小时,并尽量使药水在2小时内饮水。 四)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病原——支原体肺炎的最佳免疫策略 肺炎支原体(喘气病)是造成呼吸道疾病和生产损失的最重要潜在因素之一。 九、与“猪高热病”相关的猪伪狂犬病的发生特点及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