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有烟 于 2010-4-9 16:53 编辑
中华鳖是传统滋补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各地已广泛养殖。由于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其排泄物极易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从而影响鳖的品质风味;同时水体污染易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使中华鳖患病;药物的使用会造成残留,危机人类健康;养殖水体的排放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和制约无公害中华鳖养殖生产。产酶益生素是由高酶活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已应用于畜禽和鱼类养殖生产,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净化水质、减少污染、增强免疫、预防疾病。产酶益生素用于中华鳖养殖迄今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露天水泥池进行该项试验,旨在为中华鳖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情况综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条件
试验在公司试验场进行,为露天水泥池,规格为5m×4m×1.3m,共12个,池与池相邻,养殖池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试验时间在2003年5-7月,共计60天,试验期间平均气温33.8℃,平均水温32.2℃。
1.2试验材料
1.2.1试验中华鳖及分组
试验用鳖苗为公司自繁苗,经一段时间适应性养殖后,挑选健康鳖苗,逐只称重,分成4个大组,每大组设3个小组,每小组1个池,每池放鳖58只,平均重量4.44g,每小组鳖总重基本相等。
1.2.2试验饲料
饲料为幼鳖料,粗蛋白为46.43%,粗脂肪5.42%,水分6.11%,钙3.52%,磷2.05%,粗灰分13.24%,产酶益生素活菌总数不低于1.0×108cfu/g,4个组分对照料0#(添加量为0%),试验组1#,2#,3#为幼鳖料,分别添加产酶益生素0.1%、0.2%、0.3%;料为粉状料,喂时现配现用,65%洁净水,制成面团状,投在饵料台上。
1.3试验方法
1.3.1饲养管理
养殖用水为蓄水池塘净化水,符合淡水渔业用水标准。每天下午投饵一次,投饲量扣除残饵量为摄食量,每10天加注少量水,补充蒸发、渗透损失的水量,水位控制在90cm,若有死鳖及时捞取称重登记。
1.3.2水质测定
水质测定项目及方法PH值,玻璃电极法;化学需氧量COD用重铬酸钾法;氨氮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每20天在池溢水孔处水下30cm处取水样500ml,在实验室测定。取水时间分别为6月18日,7月8日,7月28日上午8:30。
1.4评定指标
养殖试验结果以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及水质指标变化为评定指标
相对增重率%={(末均重-初均重) ÷初均重}×100%
饲料系数=摄食量÷(末总重+死亡重-初总重)
成活率=(成活数÷放养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中华鳖放养与收获情况(见后表1)
2.2水质监测结果(见后表2)
2.3对中华鳖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经60天的饲养结果,相对增重率以1#最优,比对照组高1.27%,另外两组比对照组稍差,成活率以2#最高。分差分析,增重率,成活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
2.4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用饲料系数表示各试验组的饲料利用效率,饲料系数添加组均优于对照组,以2#添加0.20%最优,饲料系数为1.20,比对照组降低12.41%,按中华鳖养殖全过程饲料系数1.40(未添加产酶益生素),每吨饲料平均价格以8200元计算,添加0.20%产酶益生素每增重1kg鳖可节约饲料成本0.8元 ,扣除产酶益生素增加成本0.1元,每生长1kg鳖可节约饲料成本0.7元,按亩产750kg计算,每亩节约饲料成本500元以上。
2.5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从表2可见,试验组水体氨氮下降22.64%~39.62%,化学需氧量降低20.00%~28.39%,PH值变化不大。可大大降低冲水,换水次数,节水省电,降低生产成本。
3.小结
3.1此次试验放养密度为2.9只/m2,折合1934只/亩,此密度与实际养殖生产池塘放养密度相当。综合上述结果,饲料中添加0.20%的产酶益生素效果最优,可提高增重1.27%, 降低饲料系数12.41%,提高成活率4.30%,养殖水体氨氮降低39.60%,化学需氧量降低28.39%。主要原因是产酶益生素在中华鳖体内产生大量消化酶,优化肠道的多酶消化体系,降解饲料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同时优良的水质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华鳖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3.2由于试验中华鳖数量有限,水泥池环境与土池环境不一致,用于实际大规模生产效果还需继续试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