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4|回复: 8

[饲养管理] 关于奶牛场的运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5 0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今我国的奶牛事业,众说纷纭!其实中国的奶牛要如何饲养,如何盈利,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大多数我走过的牛场都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国家政策和贷款而生产!这样的盈利模式是对的吗?这样的生产会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养牛事业吗?对大牛场来说,资金是重要的!但是如果都是政策性资金,不是自己的净利润!这样的牛场会持久运营吗?所以在这和大家讨论什么才是奶牛场的盈利模式!怎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养牛水平?希望大家能严正的讨论一下!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穆然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4-5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场要想盈利最根本的就是在保证奶牛就安康的前提下提高单产和持续的品种改良。我近几个月做了一个牛场,饲养成本每头牛每天饲料成本增加了5.48元,而每公斤牛奶饲料成本降低了0.91元,主要是每头泌乳牛平均每天增加了5.9kg和乳蛋白的提高。120头泌乳牛比调整前每天多收入1423.39元,一年是50多万。现在奶量还在上升,牛场从赔钱已经开始盈利。其实牛场想要盈利主要就是有好的品种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1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比较大了。就发展趋势来讲,我们和国外应该没什么区别,应该向“两增两减”的模式发展。所谓的两增两减,就是单产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养殖规模减少、养殖户减少。实际上,国民一直有个不好的习气——跟风。这样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
行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如何让养殖者获利,政府的补贴只是一时的措施,最终还得转回市场选择上。只有通过市场发展的自然选择,才能使行业顺利发展。个人认为,政府可以贷款给规模化牛场作为基建启动资金,但是投资回收的时间会非常长,这种模式不是正常的发展方向。行业的正常发展应该是行业经过市场大潮洗礼过,大浪淘沙才能留下真金。
奶牛场的盈利应该主要在牛场所出的产品销售上,而不应该依靠其它途径——政府贷款、补贴、项目……。牛场的主要产品应该包括——牛奶、奶牛、粪污处理后的产品等,主营产品应该是优质牛奶和良种奶牛的出售。奶牛场要想发展,牛奶产量、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反映你的牛群质量。所以,提高技术水平,使牛奶产量、质量提高才是牛场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水平整体较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技术引进、学习后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奶牛养殖技术,推广至周边即可以快速提高我国的奶牛生产水平。而部分地区不具备条件,可以联系国内奶牛养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专业人员现场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先进技术,加速地区水平提高。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牛郎阿飞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09: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以上的看法,基本都是奶牛产业的一个必然的出路和必经的途径。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产业。所以在日常生产中还是牛场的运营中,都要用现代的和发展的眼光去面对事情!面对挑战!不是为了国家的多少多少钱去面对!其实我们用心想一下,国家给的扶植政策都是短期的,不会一直维持下去,那么一点点钱能改变什么?最好的改变就是调整自己的牛群,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我想你一年就能赚回那个钱数(中型以上的牧场)。这样对行业起到带头作用,为国家创造财富!节省资源!于公,于己都是很有利的!为什么不能建议中型以上的牧场去实施,去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0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以上的看法,基本都是奶牛产业的一个必然的出路和必经的途径。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产业。所以在日常生产中还是牛场的运营中,都要用现代的和发展的眼光去面对事情!面对挑战!不是为了国家的多少多少钱去面对!其实我们用心想一下,国家给的扶植政策都是短期的,不会一直维持下去,那么一点点钱能改变什么?最好的改变就是调整自己的牛群,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我想你一年就能赚回那个钱数(中型以上的牧场)。这样对行业起到带头作用,为国家创造财富!节省资源!于公,于己都是很有利的!为什么不能建议中型以上的牧场去实施,去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9: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养牛行业人才缺乏,饲养人员和挤奶工不够用,专业化和知识化不够。新老人员梯队建设和传帮带工作较差,养牛后继无人的问题。必须完成新老交接问题,否则牛场运营不下去。牛场包括技术人员在内都向年轻化发展,这是好事。可很多牛场有经验的人少得可怜,应对复杂事情难。岁数大的人文凭可能不高但有经验,我敢断言一个牛场的发展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和知识积累的结够问题将是一个主要因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牛郎阿飞 + 19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5: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模式也是现阶段中国特色之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5: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的关怀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科学饲养。根本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点
1.牛群有合理的结构30%后备牛、10%干奶牛、10%犊牛、60%产奶牛(产奶牛中20%为一、二胎牛,30%为三至4胎牛,10%五胎以上牛),每年有10%的淘汰名额。年年有更新,保证牛群质量;
2.加强管理,减少疾病;
3.饲料结构合理,防治代谢性疾病,最大限度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发挥泌乳潜力;
4.及时育种,提高情期受胎率,减少空怀母牛。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牛郎阿飞 + 19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4 13: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后。

shayong1973 于 2010-4-24 14:21 补充以下内容

哈哈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1: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