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14 18: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采用以配合颗粒饲料和青饲料有机结合的投喂方法。每口池塘设置1个饲料台。养殖前期,当水温在15℃~22℃时,以投喂人工种植的黑麦草为主,辅助投喂颗粒饲料;水温正常稳定在23℃~30℃时,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辅助投喂青饲料。按先投喂青饲料后投喂颗粒饲料的顺序投喂,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在投喂颗粒饲料时,应做好摄食驯化工作,使鱼类聚集浮出水面抢食,一般驯化时间为3天~5天。养殖前期颗粒饲料的粒径2.5mm,养殖后期颗粒饲料的粒径3.5mm。一般日投喂颗粒饲料2次,日投饵率为3.5%~5%。投喂青饲料时,按每50kg鱼体重量投喂10kg~15kg青饲料。草鱼摄食以八成饱为宜,并视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酌量增减日投喂量。
2.水质调节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充足,水质较肥,除一次性施足基肥200kg/亩~300kg/亩外,养殖过程中不再追施肥料。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水质,可以确保鱼池不泛塘,这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要坚持每天巡塘2次,每周定期加注新水1次,密切注意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水质改良措施。水质管理注重把握“春浅、夏盈、秋爽”。“春浅”即指冬末至春季鱼种刚放养时池塘水深控制在1.0m~1.2m,有利水温回升;“夏盈”即指夏季为鱼类生长高峰期,应注满池水,并适度流动形成微流水,以防高温天气聚变而引起浮头和泛塘;“秋爽”指秋季池塘满载,要勤调节水质,每次排水不超过1/4,保证水质清爽和溶解氧含量高。
3.日常管理 饲养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鱼种放养量、投喂量、鱼病防治及鱼类死亡数量等日常记录。日常管理要做到“四早”(即早清塘、早施肥、早放养、早投喂)、“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鱼情、看水色投喂饲料),并合理使用增氧机。从夏季开始,应开启增氧机,一般每天凌晨开增氧机2小时~3小时,阴雨天气从后半夜开机至天亮,晴天中午开机1小时~2小时,使池水达到较高的溶解氧含量标准。
4.鱼病防治 鱼病发生季节一般在4月~9月,盛期在5月~7月。要遵照“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采取生态预防、注射疫苗和中西药物防治结合的方法。认真做好鱼种放养前的池塘清整消毒和鱼种人塘消毒,用以杀灭病原体。从4月开始,每隔15天左右用生石灰10mg/L~20mg/L泼洒预防1次。5月~8月是鱼病流行季节,可用90%晶体敌百虫0.3mg/L~0.5mg/L全池泼洒,防治寄生虫病;用二氧化氯0.3mg/L~0.4mg/L或溴氯海因0.3mg/L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养殖后期,水质很浓,藻类大量繁殖,可用0.7ppm硫酸铜泼洒杀灭。
5.适时捕捞 经过5个月的饲养,第一季投放的各类鱼种已基本达到商品规格,在5月底前要全部捕捞上市。此时正值端午节前后,属鲜鱼供应淡季,市场销售价格高。再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第二季投放的各类鱼种在12月底前达到商品规格,要全部捕捞上市。
八、试验结果
1.渔业产量 示范推广池塘面积156亩,经捕捞统计年总产鲜鱼250.02吨,其中,草鱼产量184.87吨,占总产量的73.9%,草鱼平均成活率达95.4%。平均亩产1602.7kg,新增产量133吨,平均亩增产852.7kg。
2.经济效益 总捕获鲜鱼250.02吨,总产值达182.47万元,平均亩产值达11697.1元;总成本100.03万元,平均亩成本6411.9元;总利润82.44万元,平均亩利润5284.6。投入产出比1∶1.8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