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jan166 于 2010-3-13 15:05 编辑
1年前在武汉一家公司做会计的刘芳艳,如今 在荆州松滋市乡村组织当地养殖户成立“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她每天在猪栏里给猪打针、喂饲料,干着自己的一份事业。
8日,刘芳艳的母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两名教师,前往松滋市陈店镇柏杨村探望,亲眼见证了25岁的她引进“生态养猪技术”成功的事实。
昨晚,刘芳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6年从武汉交通职院会计专业毕业,到2008年5月辞职回到家乡,她在武汉做过两份工作。先在湖北神地农业科贸公司,后应聘到武汉大海坯料责任有限公司,都是做会计。
家境贫寒带来的紧迫感使刘芳艳不愿甘于现状。
她自认为算得上白领,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也不差,即使资助妹妹上高中,她每月都能攒下一笔钱。在她选择回乡的2008年,她和做销售的男友月收入加起来有8000多元。
为什么要辞职回乡?而且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养猪?刘芳艳说,相对城市的生活成本,她感到收入太低,发展空间不大,永远没有自己的事业。那几年,她逛街、上网,关注的都是创业项目。
通过朋友介绍和网上学习,刘芳艳看好被网友称作让猪睡在“席梦思”上的“生态养猪技术”。多方搜集资料,她发现这项韩国技术已应用几年,但在养猪大市松滋尚未引进。她想起了童年的梦想:实现机械化养猪,无须反复冲洗猪圈。
排除家人、亲友反对的巨大阻力后,刘芳艳和男友回到松滋市创业。刚开始,他们试图转让技术,但养殖户不相信他们,他们骑摩托奔波村湾1个多月没有收获。于是,刘芳艳和男友投入3万余元,在自家附近搭起70平方米猪圈,养了50头猪。半年过去,猪出栏,他们赚了1.3万元,每头猪比传统养法多赚130元。消息传开,当地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大批养猪户前来学习。他们考虑:就此把分散的养猪户组织起来,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咨询,打造统一的猪肉销售品牌。2009年12月,“荣盛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在松滋市工商部门注册,刘芳艳担任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前去参观的武汉交通职院教师说,在上海当攀岩教练员、老家湖北五峰县的“80后”杨婷婷,在广东做建材生意、老家松滋市的“80后”张丹,被刘芳艳的创业项目所吸引,去年底也回乡办起养猪场,成为刘芳艳“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文章摘自:http://www.tinmk.com/Technology/TechShow.aspx?id=2271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