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压力或将伴随大豆价格弱势运行 和讯特约 美国农业部在当地时间9日早晨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大豆(资讯,行情)供需月报,报告中预计美国2009/10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1亿蒲,较1月预估的2.45亿蒲式耳减少了3500万蒲式耳,同时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19亿蒲均值。大豆的出口预估上调了2500万蒲式耳至14.00亿蒲式耳,而大豆压榨也上调了1000万蒲式耳至17.20亿。因预期美国库存紧俏,因此在报告公布之前,市场上出现空头平仓的局面,价格获得了较大的支撑,然而该报告依然未能给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惊喜。 (和讯财经原创) 由于南美作物丰产预期足以抵消美国供应紧俏的形势,市场上交投模式并未发生改变。农业部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为6600万吨,较上个月预估增加100万吨,因单产上升。巴西统计局下属的农业调查机构IBGE预计,2009/10年度大豆作物产量为6610万吨,而此次预估要高于该机构在1月7日做出的6520万吨预估。对于阿根廷大豆的产量,农业部预估其在2009/10年度的大豆产量为5300万吨。 (和讯财经原创) 整体来看,本月的大豆供需报告属于多空皆有的一份报告。在美国上月出台一系列报告中缺乏新的消息指引的情况下,本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了南美产量的预测上,而此次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的上调也基本符合了市场的预期。美国方面的焦点明显集中在需求会继续上调,因为压榨和出口仍保持强劲,但是需求强劲的题材炒作已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求强劲维持的时间还会有多久。 (和讯财经原创) 我们注意到的是,2009/10年度以来,中国市场已经购买了超量的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中国已累计购买本年度美国大豆高达2046.47万吨,较去年同期购买量的增幅高达42.42%,即增加了600多万吨的采购量。而随着南美大豆上市季节的不断临近,美豆出口需求尤其是对华销售的潜在降低已成定局,这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制约国际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和讯财经原创)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和讯财经原创) 从2010年以来美豆的周度出口销售情况来看,净出口销售和出口装船数量均出现连续的下降,特别是1月中旬以来,周度净出口销售数据迅猛减少。截至1月28日当周,美豆对华销售仅38.15万吨,为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也大大低于本年度以来周平均的70-90万吨的出口销售量。美豆出口需求的萎缩,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来自于在南美大豆丰产的预期下,贸易商的采购目光纷纷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南美大豆。 (和讯财经原创) 从南美大豆的生产收割情况来看,12月中旬巴西头号主产省马托格罗索局部产区已开始收割,由于9月份播种初期降雨充足,使得农民能提前播种,今年收割时间较正常提前约三至四周。尽管中西部已开始早期收割,但要到2月末或3月份才会达到高峰。据悉,1月份以来,我国已开始从巴西装运大豆,2、3月份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和讯财经原创) 因此,南美大豆丰产和进口需求从美豆转移到南美大豆的忧虑一直伴随着近期的美豆市场,美豆期货主力3月合约自1月上旬的1050美分/蒲式耳附近连续回落至目前的900-930美分/蒲式耳,近期虽有所企稳,但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和讯财经原创)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和讯财经原创) 根据对美豆基金的持仓跟踪我们发现,09年12月以来,基金的净多单处于连续下降的态势中,从12月初的近12万手降低至目前不足3万手,资金持续撤离大豆市场也显示基金对于后市走势的看淡。 (和讯财经原创) 在美豆期货价格的弱势影响下,国际大豆进口成本也连续走低。截至2月10日,进口美豆到港成本在3457元/吨,而进口南美大豆的到港成本在3320元/吨。偏低的进口成本使得油厂使用收购托市收购政策中的3740元/吨显得无利可图。以目前的油、粕价格来看,若使用国产大豆压榨,每吨要亏损近一百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托市收购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进口大豆依然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大豆市场,同时在国际大豆弱势的双重影响下,国内大连大豆期货价格的弱势或将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