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牛莫王

产房仔猪腹泻不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大了,我看不小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2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病多啊


养猪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10: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症状拟是猪瘟
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
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1.1        繁殖障碍型猪瘟
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呈隐性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通过垂直传播危害胎儿,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降。根据感染仔猪日龄的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
带毒母猪综合征:隐性感染的带毒母猪,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就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 天内死亡,致死率很高。这种病例一般不发生水平传播,发病率的高低,与带毒母猪的多寡有关。
本病的剖检病变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但病变程度较轻。典型病变出现的概率较少,如在咽喉、肾、膀胱粘膜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小点,淋巴结出血、充血和水肿,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
晚期侵袭性猪瘟:隐性感染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表现体温升高到41℃左右,厌食。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郁血。治疗无效,病程1周左右,以死亡而告终。
剖检的主要病变是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肠段有溃疡,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仅有部分病例(约占1/10)的肾、膀胱粘膜呈现小点出血。
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初次怀疑本病时,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后才能确诊。无论是隐性感染的母猪,还是其所产的带毒仔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血清中猪瘟抗体的效价低于保护值。同时带毒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虽经多次接种猪瘟疫苗,其抗体效价仍不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此外还可用Dot-ELISA法等实验手段,从病死仔猪的脾、淋巴结等脏器中,可检出或分离到猪瘟病原。
1.2 温和型猪瘟
见于猪瘟流行的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幸存病猪,也可能发生在猪瘟免疫接种制度不健全的农村散养猪。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病程长达1~2个月,病情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内不易断根。病猪的体温稽留在40℃左右,症状时轻时重,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程较长者,皮肤出现淤血斑和坏死块,以腹下部为多见。有时也出现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据报道,这种病猪的皮肤一旦破损或扎针后,局部淌血不止,即血液凝固不良,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猪日益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部分肥猪经1~2个月后可能耐过,但失去经济价值。
慢性猪瘟的主要病变与典型猪瘟接近,但较为轻微,如淋巴结呈轻度出血或只有水肿现象。肾、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脾稍肿、边缘有1~2处小梗死灶。回盲瓣肠段可出现溃疡、坏死,但难得见到扣状溃疡的病变。用多种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可查出猪瘟抗原。
2、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的原因
2.1 免疫程序的影响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门常平等(1982)报道母猪在配种前免疫接种的,所产仔猪血中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3~5日龄时约为1∶64~128。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约10天,仔猪20日龄前可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25日龄后保护力下降,至40日龄已完全丧失对强毒的抵抗力,45日龄前后母源抗体效价已降至 1∶4~8应为猪瘟疫苗的仔猪首免日期,最好选定在仔猪持有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御病毒感染的期间,即母源抗体为1∶8~64时。因此提出20~25日龄和60~65日龄2次免疫的建议,此种免疫程序目前已为多数猪场采用。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如果确实需要坚持“种猪集中统一免疫”,就必须经常对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次免疫时间,使仔猪首次免疫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猪瘟野毒提供感染机会。
2.2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检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2.3 种猪与仔猪的带毒和排毒
母猪在妊娠期间感染HC病毒均可引起胎盘感染,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因胎盘感染不死的仔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这些猪常具有免疫耐性,对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并且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2.4 疫苗质量和使用剂量的影响
我国研制的中国系(C系)猪瘟兔化弱毒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疫苗用株,很多欧亚国家采用了C系弱毒苗有效地控制了HC流行。但我国近年来常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其原因虽然很多,疫苗的质和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的C株苗免疫猪,证实免疫剂量与保护水平密切相关。剂量不足时,攻毒后不能阻止强毒在体内复制和带毒。目前欧洲为消灭HC亚临床感染,多采用加大免疫剂量的方法。我国猪瘟苗剂量远低于国际标准,显然在HC不稳定地区应用这一剂量,不足以切断HC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
假若猪瘟的犊牛睾丸细胞苗不是来自SPF牛,而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粘膜病毒)感染,HC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种瘟病毒之间有较密切的抗原性和血清学关系。两者同源性很高,能互相诱导一定程度的同源病毒抗体。在西欧国家,猪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率很高(20%~40%)。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妊娠母猪可引起繁殖障碍,病毒可经胎盘传染胎儿,使所产仔猪构成亚临床感染。污染主要来源是小牛血清,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的HC疫苗免疫母猪后,仔猪发生类似先天性HC感染。
2.5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目前猪群一般不只受一种疾病威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猪瘟、环状病毒都被认为与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国外将这类疾病的病毒归为一类新的病毒因子——免疫抑制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在猪群中的存在,会使猪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HC的免疫保护力。PRRS所引起的最显著病理变化是严重损伤肺泡巨噬细胞,造成其大量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从而抑制免疫力,使猪对各种继发感染易感。PRRS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也可以恶化慢性传染性疾病,并使猪对其他疾病如猪瘟等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2.6 药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3、控制对策
3.1 要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引种安全、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3.2 正确使用疫苗
第一,疫苗选择问题。要确定该种疫病在你的猪场是否一定需要免疫;其次,对于具有多种血清型或亚型的病原微生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清型的疫苗;再次要选择符合GMP标准的质量可靠、稳定、效果确实的疫苗。
第二,疫苗的保存与运输问题。疫苗有其严格的贮存条件及有效期。疫苗贮藏没有按出厂规定,会导致疫苗效力的下降甚至丧失。过期的疫苗效价会降低,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包装破损、丧失真空度、瓶盖松弛、变色的疫苗质量无法保证,也不宜使用。
第三,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对象、接种途径以及操作人员或作业系统的可靠性。成功的防疫接种,有赖于正确剂量的疫苗、在正确的时机里、注入适当的猪的适当部位上。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往往却就是被忽略而不能做到的原则。
第四,疫苗在现场使用时,很容易受到污染。含有细菌的灰尘很容易借着污染的注射针头也可能是清洁的针头在抽取药液时因接触了遭污染的橡皮塞子,这些都会使细菌进入疫苗内。而这些疫苗若贮存不当,细菌有可能在瓶内大量繁殖。遭污染的疫苗或针头打猪只,接种的猪可能因而导致局部脓肿,甚至全身性败血症而死亡。
第五,正确选择稀释液稀释疫苗。稀释液的质量对疫苗效价的影响较大,有的疫苗生产厂家有提供稀释剂,部分疫苗的稀释剂还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据疫苗生产单位推荐的方法选择稀释液。
第六,疫苗接种时需要考虑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一般情况下患病动物不宜接种疫苗。
第七,疫苗购买到注射之间的存放。种类和剂型不同的疫苗,其保存条件温度和有效期不尽相同,最好按照产品说明书在指定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和运输,稀释液和疫苗要根据说明书分开贮存。活疫苗对温度波动非常敏感,运输和保藏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冷链”系统,尽量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切忌反复冻融,否则引起失活或效价降低。灭活疫苗不可冷冻,不得置于0℃以下保存。
第八,疫苗使用前最好检测其有效性。首先检查疫苗的厂家品牌、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质检证明、防伪标识、包装完整性、运输和保存状况等,初步掌握疫苗质量。对于活疫苗,需要检测其真空度,防止光照和受热。对于灭活疫苗,重点要查其是否破乳分层、变色、破损,注意不得冻结和受热。疫苗的有效性最终还需要经过动物接种来验证。
3.3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2003、2007年我省大部分地区秋收季节阴雨连绵达60天之久,造成大量玉米不同程度霉变。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高,而保育猪和育肥猪总是免疫不合格。玉米霉变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环状病毒感染、喘气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5 淘汰亚临床感染猪
第一,加强HC诊断和免疫监测,做好免疫监测是减少HC发生的重要手段。应用免疫检测可随时掌握猪群的免疫状态,制定适合于该猪场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随时淘汰免疫耐受猪(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抗体的猪),保持猪群的整体免疫。此外,结合HCV抗原检测,坚决淘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消除引起仔猪先天感染和免疫耐受的传染源。
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
根据产仔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50%以下,显示免疫无效。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
另外,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仔猪。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无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猪场除进行猪瘟抗体的定期检测之外,还要进行种猪的带毒检测以使种猪群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第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是养猪场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免疫程序可通用,而生搬硬套别人的免疫程序也不一定行得通,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考虑猪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猪群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和免疫途径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在此提供一个许多猪场采用的猪瘟免疫程序,供参考。
20~25日龄: 猪瘟兔化弱毒活苗,首免
60~65日龄: 猪瘟兔化弱毒活苗,二免
200~22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活苗(种猪),三免
种用成年公、母猪每年预防2次,间隔6个月。
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6头份;仔猪2~3头份;仔猪母源抗体在1∶32以上时(25日龄左右),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针对猪瘟流行新特点,应当引起各地政府专业主管部门及养猪企业的重视,加强检疫监督,完善猪瘟抗体的检测制度,严格执行生猪生物安全生产体系,做到精细化养猪。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避免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真正地驶向健康养殖的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认真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像猪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你的产房通风怎么样,我的经验是,如果用药不行的话就不要再用了,选个好天,母猪带仔猪一起哄到院内的空闲地放,有二天就好,个人意见可以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瘟,慢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0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免疫力低下加上疫苗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1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病变不典型,需实验室诊断,带好猪瘟疫苗,看看有没有外源微生物污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黑骑士


    典型的猪瘟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02: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