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然 于 2010-2-17 22:57 编辑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是1899年由法国学者Tissier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的分布及类型 双歧杆菌分布在胃肠的数量随年龄阶段的增长而减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营养儿。目前已经发现,双歧杆菌有32个亚型,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
双歧杆菌具有以下治疗效果: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2、双歧杆菌在体内有结合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的能力,抗肿瘤;3、在肠道内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4、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5、能产生丁酸、醋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提高钙离子等矿物质的吸收率,提高消化率;6、双歧杆菌具有激活机体巨噬细胞或LAK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 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大量存在,对婴幼儿有许多好处,如营养、免疫及抗感染作用。并且还具有抗过敏、抗肿瘤、调整肠道功能及改善营养的作用等。在临床上,双歧杆菌具有调整肠道功能紊乱作用。可以预防腹泻,减少便秘,即双向调节。这种调节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各种肠道疾病的效果。 由于近二十年来微生态学的崛起和医学革命的进展,使双歧杆菌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实验,已确认双歧杆菌是肠内最有益的菌群,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乃消失是“不健康”状态的标志,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健康的晴雨表。微生态学研究发现在健康人体的消化道中的细菌数有100种,其数量达100兆以上。人体肠道内细菌群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变化显著。婴儿出生3~4个月即出现双歧杆菌,婴幼儿双歧杆菌数量占约肠内细菌总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65岁以上的老人,双歧杆菌数量则减少到仅占7.9%,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肠道内充满腐败细菌,双歧杆菌几乎消失。腐败细菌在肠道中分解食物成分,产生氨气、胺类、硫化氨、粪臭素、吲哚、酚类以及亚硝胺等有毒物质,人体长期吸收这些毒素,会加速衰老,诱发癌症等疾病 提高双歧杆菌在体内的数量有两种方法:“活菌体外补养”和“活菌体内增殖”。“活菌体外补养”就是口服有一定数量双歧杆菌的活菌制。但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是厌氧菌,其主要栖息在小肠末端和盲肠、结肠内,耐酸、热性很差,一般的体外保管环境和常温下很难存活,摄入机体后大部分也会被胃酸中和而死,效果较差,提高其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对其进行微胶囊包被。 二是服用双歧杆菌增殖因子。低聚木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只被双歧杆菌利用,由于低聚木糖添加量少、酸热稳定性好、并高选择增值双歧杆菌,因此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双歧因子和营养成份,食用后能使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几倍至十几倍,有害病菌大幅度减少。因此,食用低聚木糖是增值双歧杆菌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