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7|回复: 1

[饲料] 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经过多个角度验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8 2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科技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范敬群)“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在华中农大转基因科普讲座上,首度公开回应“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质疑”。

  2009年岁末,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张启发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杂交种“Bt汕优63”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认证,这也是中国首张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社会关注。一些专家和媒体对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提出质疑。

  据介绍,华农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工作于1995年开始,1999年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的成果鉴定,同年开始中间实验,2002年完成环境释放,2003年到2004年进行生产性试验。整个安全评价程序是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南》等国际通用准则进行的。历时10年的安全评价,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审定通过而最终获得了安全证书。

  “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转基因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或许要在四五年后才能得以显现。”谈到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张启发说,转基因技术本身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在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分为4级,目前研究的农业转基因作物均为一级。他介绍,此次获得安全认证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先后做过多个食品安全性试验。从1999年开始,科研人员连续3年使用约6吨转基因稻米喂养小白鼠,从毒性、致瘤、致畸、育性等多个角度验证了其安全性。

  张启发认为,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提倡应当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生物技术,培养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安全性问题的客观公正意识,从而培育对转基因产品具有一定了解、认识和判断能力的消费者群体。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1/07/content_142785.htm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2-8 2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会相信的,只要思考就知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03: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